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绪论读后感什么是文学?

如题所述

在阅读《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绪论后,我对文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正如作者在书中探讨的那样,文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虚构,它是一种以特殊方式运用语言的写作方式。
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以往下定义者都致力于在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其他文字活动的区别中找出其本质特征,但用虚构与事实予以区分的尝试显而易见的失败了。因为文学与历史、哲学、宗教作品难以严格区分。例如,伊格尔顿用一些例子证明虚构性并不是文学的专利,也不是文学的共识。因此,我们不能仅凭虚构性来定义文学。
形式主义在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下,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解角度,即文学是一种写作方式,是以特殊方式运用语言。然而,“特殊”本身是一个含糊不清的概念。在我看来,这种定义仍然不够清晰和准确,因为它没有具体说明文学的独特之处。
形式主义者认为,日常语言使我们的感知“自动化”,“陌生化”的文学才使我们更鲜明地体验语言的结构方式,并使得语言表述的对象更加可感。在我看来,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因为“陌生化”并不是文学的专利,其他文字活动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例如,在广告和口号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新颖、创造性的语言表达,它们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提高感知的敏感性。
此外,形式主义者以“诗”来界定一切文学,但诗只是通常被包括在文学中的东西的一部分。一些平淡优美的散文作品虽然并非“陌生化”的,但也应属于文学;一些华丽新颖的玩笑、口号或广告虽然是“陌生化”的,但一般也并不被划为文学。这一点我深表认同。在我看来,文学的范围远比“诗”要广泛得多。
另外,读者的阅读方式也会影响对“疏离性”的判断。对一个极富创造力的读者,任何写作都有可能成为“有疏离性”的写作。这一点我认为也很有道理。因为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感知是主观的,不同的读者对同一部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总的来说,《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绪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文学的本质和特征。通过作者深入浅出的阐述,我逐渐明白了文学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它不仅仅是一种虚构的文字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的文化现象。我相信这种理解对于我日后的学习和研究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