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与《曹刿论战》的题么

如题所述

一、填空
1、曹刿战后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与进攻的战机,即( ),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即( )。
2、体现战前准备“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
3、体现曹刿作战思想的句子是( )
4、本文选自( ),文中有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小惠未徧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终之属也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再而衰 望其旗靡
三、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夫战,勇气也。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四、阅读理解。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4、请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
5、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阐述理由。
6、作者为什么不在第二段交代选择反攻时机和追击时机原因?
7、曹刿作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家,他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8、本文是以弱胜强的战例,文中曹刿两次抓住有利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 )之时,第二次是在( )之时。(用原文回答)
1/2
答案参考:一、1、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夫战,勇气也 4、左传 一鼓作气
四、1、肉食者谋之,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3、在战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谋之,未能远谋”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4、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5、我认为鲁庄公“不鄙”,。他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6、作者埋下伏笔,把两个问题留到下文去解答,更好地突出了“论战”的主旨,同时也形成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7、冷静 善于观察和分析
8、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