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成为当今时代世界发展趋势。马克思与恩格斯早在1844年《共产党宣言》中就有关于全球化的描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由于资本内在的发展逻辑,资产阶级不满足与本国市场的开拓,他们把眼光放到整个世界,于是各个国家无一例外地被卷入世界体系当中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席卷到世界各国,更是印证了历史的发展趋向。我们还发现文化也逐渐具有“世界性”了。随着交通、通讯的发展,文化的交往和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交流也日益增多,相互影响也日益增强,因此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文化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是我们也看到文化霸权的行为也逐渐显现出来,所以保持一国民族文化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课题也提上了日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具有了战略性的意义。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文化竞争力日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日益渗透到经济和科技等各个方面,并对它们起到关键性的影响。纵观世界,我们不难发现国家综合国力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它们的文化实力也不容小觑。十七大报告指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提高综合国力。文化根植于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深处,并从民族的语言、心理等方面体现出来。文化具有民族性。历经五千冲刷、正在逐渐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身份的标志,是各个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是激励各族人民投身到祖国的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所以加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力度,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力度,最终能够发挥公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和自发性,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仅指的是一国经济和科技水平居于现代先进水平,它的文化水平也应该有现代工业化的特点。我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列入到十七大工作报告当中,文化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未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保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确保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不动摇,那就必须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既要借鉴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也要批判的看待外来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文化环境,确保社会主义的性质。第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民族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共同理想。正是这一共同的理想将我们紧紧团结到一起,为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共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部分,能够凝聚中华儿女十几亿人的力量,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柱。第三,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
二、经济全球化下背景下中国特色的社主义文化的建设
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文化也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坚决的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拥有世界上文化传媒的先进技术和平台,在宣传它们普世价值的同时,享乐主义等腐败堕落的文化进入我国,在人群中产生了不良影响。这明显是与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坚持的集体主义原则相悖的。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科学地分析西方文化思潮中的糟粕成分,与西方的文化思潮的侵袭作斗争。同时我们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及西方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发展文化的多样性,创造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形式、内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在方针上,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当今世界由于新技术及互联网的应用,各国的文化也不断发生碰撞和交融。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要以兼容并包的宽阔胸襟学习全球各民族先进的文化成果,以我国的文化为主体,改造外来文化,最终为我国文化吸收和运用。同时,我们也要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处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遇到的文化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关系。在战略上,要与时俱进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党的十六大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要求,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重要途径”。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注重内容的创新,积极开拓和培育文化市场,并能树立法律法规规范文化市场的秩序,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最重要的一点是发展文化产业要抓住我国的特色,发挥我国民族的优势,逐步走向规模化、规范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文化深深地烙印在一个民族之中,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文化也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该得到全民族的支持,在文化改革中能够处理好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关系、文化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及文化输入和输出的关系,紧紧把握住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动摇,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华民族树立一面精神力量的旗帜!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条件下,中国的文化经济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成为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所具有的发达国家所不具有的文化资源优势,高度重视全球化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把我国的文化建设放在全球化的坐标中进行科学的历史定位,从而制定相应的文化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的文化经济要适时地融入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和互动使文化在全球的传播速度和规模空前增加,各民族文化都将在与他族文化的交往中吸收他族文化的精华来优化自己民族的文化,进而又会出现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趋势,全球文化也就会在冲突与融合的交互中走向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新阶段。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吸取国际上的优秀文明成果。要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不仅是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
将市场和计划两种体制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市场经济法则成为世界经济规则和相同的制度语言。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由市场经济派生出来的与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等文化要素逐步得以确立,进而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文化。 刺激吊带睡裙
http://www.luxurykiss.cn/而与此同时,应当认识到中国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观念,如重视社会公平的理念、大公无私的胸怀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没有过时,不仅不能被抛弃,还应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予以发扬光大。在经济全球化这一背景下,我们在制定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时,首先就是要将这两种体制文化有机地进行整合,将市场经济的优秀理念与计划经济的优秀理念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统一的新型文化。
抓住机遇,实施经济文化一体化战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发展离不开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一定的经济土壤必然生长出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代产业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极大的经济潜力,对于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由于自然、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与发达国家比较仍有较大差距。崭新的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模式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趋势,大力促进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着力培育文化力,提升经济力,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