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简介

如题所述

汝州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北靠巍巍嵩山,南依茫茫伏牛,西临古都洛阳,东望黄淮平原,北汝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97万,辖11个乡、4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453个行政村。汝州市地处郑州、洛阳、平顶山三市交界地带,焦枝铁路、洛界公路、洛上(洛阳—上海)高速横穿东西,207国道纵贯南北;县乡公路和“村村通”公路覆盖城乡,交通非常便利。

   基本信息栏中文名称:汝州外文名称:Ruzhou行政区类别:县级市所属地区:中国中南下辖地区:煤山街道,风穴路街道政府驻地:汝州市丹阳中路72号电话区号:0378邮政区码:467500地理位置:河南省中西部面积:1573平方公里人口:97万(2008年)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火车站:汝州站车牌代号:豫汝州1993年被确定为河南省18个综合改革开放试点县(市)之一,2001年被确定为河南省26个城镇化建设重点县(市)之一,2004年又被确定为河南省35个县域经济扩权县(市)之一。
  汝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历代郡州治所。东周为王畿之地,秦属三川郡,西汉置梁县,隋设 汝州市汝州,明成化六年升为直隶州,1913年改为临汝县,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几千年来,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各族人民,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气势恢宏的时代篇章。汝州位于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南阳五市的交叉辐射地带,焦柳铁路纵贯南北,洛界公路横穿东西, 207国道与省道侯范线相连,上海至洛阳高速公路和太原至澳门高速公路交汇,在汝州形成十字型高速公路构架。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0公里,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全市80%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干支结合,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汝州市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测发现的矿产资源有46种,主要有原煤、铝矾土、水泥灰岩等。其中,原煤预测储量为35.5亿吨,素有百里煤海之称,为全国50个重点采煤县市之一; 铝矾土部储量为1.66亿吨,品位高,易开采,水泥灰岩1.15亿吨,资源优势非常突出。在汝州发展能源、电力、建材、冶金等行业前景广阔。 [编辑本段]工业经济  汝州工业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汝州充分发挥资源、政策、区位和人文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初步形成了能源化工,水泥、铸钢、淀粉、饼干和三粉生产等六大基地。拥有以能 源、建材、冶金、食品为四大支柱产业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焦炭、水泥、铸钢、食品、卷烟、电力、化肥、陶瓷等。天瑞集团 公司、天泽焦化公司、郑铁三佳公司、巨龙淀粉厂、梦想食品有限公司、顺成化工有限公司、亚星铸造公司等一批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华电集团和平煤集团、永煤集团,计划投资200个亿,在汝州建设年产1500万吨原煤,120万吨焦炭,15万吨焦油,20万吨铝土矿及制品,10万吨甲醇,以及4X90万千瓦发电机组等能源重化工集群项目,到2010年,汝州将成为河南省最大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届时汝州将形成煤焦化、煤电水泥、煤电铸钢 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群。 [编辑本段]农业经济  汝州农业结构合理,汝州盛产小麦、玉米、红薯、大豆、烟叶、花生、棉花、花卉苗木、蔬菜等,全市已形成3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基地,20万亩优质玉米基地和6万亩蔬菜基地。无公害蔬 菜、食用菌、林果业等三大产业迅速兴起,农业特色经济全面发展,全市基本实现了农产品优质化、专业化,优质小麦、优质玉米等主导产品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已成为全国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汝州市是河南省重点林业县。畜牧养殖业在大农业中的地位凸现,以猪、牛、羊为重点,实现了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的转变。汝州成为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和商品猪生产基地,也是河南省瘦肉型猪、商品蛋、肉牛和活绵羊出口基地。 [编辑本段]社会发展  汝州社会事业发展迅速, 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595所,在岗教师18965人,各种科技人员9437人。医疗机构健全,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34家,其中疾病预防机构2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649人,市中医院被全国示范中医院。另外,文化、旅游、体育、广播电视等都取得了明显成绩,全市各行各业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局面。盛世新汝州,明珠正生辉。汝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已经绘就,人们将满怀豪情,把汝州建成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文明,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富裕的中原名城。 [编辑本段]城市建设  城市功能完善, 市区形成了广城路、丹阳路、朝阳路、望嵩路、洗耳路等五纵五横的城市主干道;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城市绿化率达到18.8%;率先在河南省县市级中建成了煤气工程;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5万户,程控电话装机总容量16万门,开通了无线市话和国际互联网,形成了安全高效的现代化通讯网络。 [编辑本段]文化旅游  汝州境内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众多。千年古刹风穴寺,为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白马寺、少林寺、大相国寺并称为中 怪坡原四大名寺;万古神汤温泉,富含50多种微量元素,汉唐九帝三后及文人骚客争相前往沐浴,为理想的 疗养胜地。别具一格的连环姊妹怪坡和风光旖旎的紫云山等景点,都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汝瓷、汝石和被称为宋石之鸿宝的汝贴并称汝州三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23
汝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属平顶山地区。
第2个回答  2020-03-13
汝州特产  汝州粉皮是河南汝州市的传统特产,以其色泽嫩白透明,质薄如纸,韧强味鲜,营养丰富,利口消腻,食用方便而颇负盛名。
  粉皮一直是汝州的传统食品,清道光二十(公元1840年)年间,当时汝州城内西街水坑沿有个商贩叫田家有,远到南阳的社旗贩盐,曾见那里有人用杂豆制作“粉皮”,每斤八到九张,厚似烙饼,计斤称卖。食用时需要用沸水煮制,很不方便。田家有回来后改用绿豆淀粉制作,苦心探求,反复试做。他涮出的粉皮较之南阳社旗所做粉皮薄了许多,每斤约三十张左右,质地胜于杂豆。但食用时仍需开水泡发,不能现时食用。至光绪年间,该制作工艺传至二代田九思之手。他继续探索改进,粉皮又薄了些,由原来的每斤三十张增至四十张,用温开水泡发即可食用,世人为之称道。1929年前,粉皮制作工艺传至三代传人田清渠之手。岁月更递,传人几易,但田家传人追求粉皮生产工艺的改革与创新的志向不变,实践不断,苦苦求索。在田清渠的研制下,又做到每斤四十八张,技艺已达上乘,名声愈彰。1942年,至第四代传人田新光、田新正兄弟之手,又研制到每斤五十多张。这时的“汝州粉皮”已远近闻名,形成了市场品牌,陕州、三门峡、西安的商贩赶牲口前来汝州驮购粉皮...  汝州特产  汝州粉皮是河南汝州市的传统特产,以其色泽嫩白透明,质薄如纸,韧强味鲜,营养丰富,利口消腻,食用方便而颇负盛名。
  粉皮一直是汝州的传统食品,清道光二十(公元1840年)年间,当时汝州城内西街水坑沿有个商贩叫田家有,远到南阳的社旗贩盐,曾见那里有人用杂豆制作“粉皮”,每斤八到九张,厚似烙饼,计斤称卖。食用时需要用沸水煮制,很不方便。田家有回来后改用绿豆淀粉制作,苦心探求,反复试做。他涮出的粉皮较之南阳社旗所做粉皮薄了许多,每斤约三十张左右,质地胜于杂豆。但食用时仍需开水泡发,不能现时食用。至光绪年间,该制作工艺传至二代田九思之手。他继续探索改进,粉皮又薄了些,由原来的每斤三十张增至四十张,用温开水泡发即可食用,世人为之称道。1929年前,粉皮制作工艺传至三代传人田清渠之手。岁月更递,传人几易,但田家传人追求粉皮生产工艺的改革与创新的志向不变,实践不断,苦苦求索。在田清渠的研制下,又做到每斤四十八张,技艺已达上乘,名声愈彰。1942年,至第四代传人田新光、田新正兄弟之手,又研制到每斤五十多张。这时的“汝州粉皮”已远近闻名,形成了市场品牌,陕州、三门峡、西安的商贩赶牲口前来汝州驮购粉皮。解放后,该工艺经田新光之手又进一步得到提高,达到了现在的每斤六十张的水平。1985年至1987年先后多次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展销中,得到众人好评,展销的粉皮被抢购一空。田家粉皮生产工艺历经一百多年钻研探索,五代人的相继真传,始得上乘手艺,其制作秘诀是:“七分旋,八分揭,九分摊,十分搬。”即“铜旋快慢看水温,溜边揭起能囫囵;收补窟窿摊圆整,水油刷晒看阴晴。”只有这样,才能涮成一张不大不小、重量相等、厚薄一致的粉皮。
  汝州粉皮以优质绿豆为原料,纯手工艺水磨绿豆淀粉精制而成,其制作工艺考究,它薄如蝉翼,明若窗绫,洁如白璧。每张直径三十公分,每荮三十张,约半斤重。粉皮可长期存放,且不易变质,关键是食用方便,可立煮立食。食前先将干粉皮放入温水浸泡2~3分钟,待变柔软后撕成碎片,用牛、羊、猪、鸡、鸭、鹅等肉丝、肉片,均可搭配拌和,做成凉荤菜;或拌黄瓜、西红柿、芹菜等菜蔬,用芥末、麻酱、香油等为佐料,可配成荤素凉菜,味美可口。并具有下锅不粘,柔软可口,热吃凉拌均可的特点。它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酸等多种元素,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益气润肺之功效。因此,一百多年来,汝州粉皮作为汝州传统特产的“新三宝”(粉皮、粉条、粉丝)而名闻遐尔,并且飘洋过海,登上了异国它乡的宴席。
第3个回答  2015-04-02

    杨溢放慢了脚步,他不知道今

    朝前来到底出于什么理由,只是

    听说有人能把死人医活了,他便稀里糊涂地找了来。也

第4个回答  2014-01-23
  汝州特产  汝州粉皮是河南汝州市的传统特产,以其色泽嫩白透明,质薄如纸,韧强味鲜,营养丰富,利口消腻,食用方便而颇负盛名。
  粉皮一直是汝州的传统食品,清道光二十(公元1840年)年间,当时汝州城内西街水坑沿有个商贩叫田家有,远到南阳的社旗贩盐,曾见那里有人用杂豆制作“粉皮”,每斤八到九张,厚似烙饼,计斤称卖。食用时需要用沸水煮制,很不方便。田家有回来后改用绿豆淀粉制作,苦心探求,反复试做。他涮出的粉皮较之南阳社旗所做粉皮薄了许多,每斤约三十张左右,质地胜于杂豆。但食用时仍需开水泡发,不能现时食用。至光绪年间,该制作工艺传至二代田九思之手。他继续探索改进,粉皮又薄了些,由原来的每斤三十张增至四十张,用温开水泡发即可食用,世人为之称道。1929年前,粉皮制作工艺传至三代传人田清渠之手。岁月更递,传人几易,但田家传人追求粉皮生产工艺的改革与创新的志向不变,实践不断,苦苦求索。在田清渠的研制下,又做到每斤四十八张,技艺已达上乘,名声愈彰。1942年,至第四代传人田新光、田新正兄弟之手,又研制到每斤五十多张。这时的“汝州粉皮”已远近闻名,形成了市场品牌,陕州、三门峡、西安的商贩赶牲口前来汝州驮购粉皮。解放后,该工艺经田新光之手又进一步得到提高,达到了现在的每斤六十张的水平。1985年至1987年先后多次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展销中,得到众人好评,展销的粉皮被抢购一空。田家粉皮生产工艺历经一百多年钻研探索,五代人的相继真传,始得上乘手艺,其制作秘诀是:“七分旋,八分揭,九分摊,十分搬。”即“铜旋快慢看水温,溜边揭起能囫囵;收补窟窿摊圆整,水油刷晒看阴晴。”只有这样,才能涮成一张不大不小、重量相等、厚薄一致的粉皮。
  汝州粉皮以优质绿豆为原料,纯手工艺水磨绿豆淀粉精制而成,其制作工艺考究,它薄如蝉翼,明若窗绫,洁如白璧。每张直径三十公分,每荮三十张,约半斤重。粉皮可长期存放,且不易变质,关键是食用方便,可立煮立食。食前先将干粉皮放入温水浸泡2~3分钟,待变柔软后撕成碎片,用牛、羊、猪、鸡、鸭、鹅等肉丝、肉片,均可搭配拌和,做成凉荤菜;或拌黄瓜、西红柿、芹菜等菜蔬,用芥末、麻酱、香油等为佐料,可配成荤素凉菜,味美可口。并具有下锅不粘,柔软可口,热吃凉拌均可的特点。它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酸等多种元素,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益气润肺之功效。因此,一百多年来,汝州粉皮作为汝州传统特产的“新三宝”(粉皮、粉条、粉丝)而名闻遐尔,并且飘洋过海,登上了异国它乡的宴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