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的作者

作者的简介

《早梅·唐·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梅花发,疑是春来雪未消。
【赏析】
张渭是与李白同期的诗人,他为人正直,知人善任,其诗诗风清正,颇收后人推崇。这首早梅诗,他把梅花放在村边路傍,依桥临溪的背景中,首先就给人一种空旷寥廓的感觉,发起追远思幽之情。诗人接着问这株在严寒中满枝白玉般的梅树,是水催花发,还是枝头春雪未消?他的怀疑那么自然贴切,这根本不需要答案,就已让梅花从形式到精神都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古代诗人咏梅诗很多,有写梅的风姿,有颂梅的神韵,此首则描写一个“早”字。诗中的“不知”和“疑是”写出了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也许朦胧比清晰更美吧,谁说得清?反正读过这篇小诗,都不会忘记这幅《临水白梅图》。
【韵译】
弯弯的小路依着小桥
一树白梅象玉砌琼瑶
花朵映溪水迎风绽放
总以为皑皑春雪未消
【说明】
我国梅花栽植的历史最少已有三、四千年以上,《诗经》已有“标有梅”的记述。梅花早春先叶开花,花冠五瓣,有白、红、淡红等色,并有单瓣及重瓣之分,大约有三百三十多个品种,被推为十大名花之一。《花镜》:"梅一名楠,叶、实、花俱似呆差小,而花独优于杏。昔(宋)范石湖有梅谱,约十余种。梅本出于罗浮、瘐岭,喜暖故也。"
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花开时节,香雪如海,千姿百态,争丽斗妍。且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梅花独步早春、浴雪而开,点缀着残冬,使人间生出盎然春意,被誉为“东风第一枝“。由于梅花清香馥郁,灿烂芬芳;冰清玉洁,一身傲骨,为世人钟爱。
唐人的咏梅诗,除写闺怨、传友好、抒客愁、怀乡情,托物言心,含着至美的意蕴和纯真。如诗人杜甫咏道:“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唐诗人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唐代其他诗人,对梅花也极为推崇。诗人齐己 说:“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香冷到骨。诗人蒋维翰更加推崇梅花:“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亦是联想丰富,感情独具。值得一提的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称梅花为“天下尤物”,把梅提高到一个特殊的地位。他还在苏州石湖辟范村住下,专门搜集梅花品种十二个,写成全世界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我国古代诗人用他们的笔墨铸成了的梅花精神,早已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瑰宝。
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意象之美,已臻化境。月光如水,一树梅花沐浴在月光下,如一帘清远的梦。幽香弥漫,寒凝露重,许多梅花花瓣都璀璨着一片光华。原来梅芯中的露珠回映着明月的清辉,好像每一朵梅花都盛着一轮明月,拥有一片片清朗的月光。梅瓣中的晶莹水滴,水滴中皎洁明月,都闪烁着清澈迷离的光彩。在不经意的一瞥中,恍然生命里的种种感动、种种美丽,全变成了极乐世界里的无上光明。原来拈花一笑,就把大千世界装入了梅花;红尘万丈,弱水三千,俗世的尘嚣和欲念,寻觅和期待,徘徊与犹豫,便消融隐没在梅花里的月色。顿悟的心性,豁然开朗;精妙的感觉,直抵飞扬在唯美而虚渺的月色里;爱恨情仇,名利欲望,终化作岁月轮回中的一瓣梅花。当知性的灵光划透思想的夜空,沉寂的灵魂便融进了无欲的透明之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20
  张谓(?--777年) 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泌阳县)人。天宝二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年间潭州刺史,后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一百九十七)。
第2个回答  2018-08-03
《早梅·唐·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梅花发,疑是春来雪未消。
【赏析】
张渭是与李白同期的诗人,他为人正直,知人善任,其诗诗风清正,颇收后人推崇。这首早梅诗,他把梅花放在村边路傍,依桥临溪的背景中,首先就给人一种空旷寥廓的感觉,发起追远思幽之情。诗人接着问这株在严寒中满枝白玉般的梅树,是水催花发,还是枝头春雪未消?他的怀疑那么自然贴切,这根本不需要答案,就已让梅花从形式到精神都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古代诗人咏梅诗很多,有写梅的风姿,有颂梅的神韵,此首则描写一个“早”字。诗中的“不知”和“疑是”写出了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也许朦胧比清晰更美吧,谁说得清?反正读过这篇小诗,都不会忘记这幅《临水白梅图》。
第3个回答  2018-07-23
《早梅·唐·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梅花发,疑是春来雪未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