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

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军事行动,役使百姓和加强思想控制三方面的相似之处,分析这两个相似历史人物的相似行动,为何会形成秦亡汉兴两种不同的结局。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思想、军事、经济实现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政治方面: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力量得到削弱,无力对抗中央。
思想方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别的思想收到排斥。
军事方面:汉武帝组织强大的骑兵部队,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使匈奴再也无力和西汉对抗,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今后西汉的安宁打下基础。(第14课78-79页)
经济方面: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增加了中央的财政,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第13课74页)
6、采取政治上的措施,原因:西汉初年,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7、采取思想上的措施,原因:西汉时,诸侯门下聚集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不利。
8、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我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总之,汉武帝在位的50多年时间,由于他广泛任用有各种才能的人,巩固了全国的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加强了国防,沟通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使汉朝达到了极盛时期,强大的汉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当时都居于世界首位。
汉武帝在位期间,连年征战,大兴土木,迷信鬼神,滥用酷史,耗尽了文景以来的积蓄,激起了多处民族起义,不过晚年“悬崖勒马”“轮台罪记诏”西汉得以转危为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21
焚书坑儒,独尊儒术。修筑长城。建朔方郡。征服六国。征战匈奴。秦始皇是开国皇帝,百废待兴,人民一片热情。就应该先安国定邦。政策太强硬。就好比给火上浇油。虽然他的政策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时机不对,重新把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地。而汉武帝实施这些的时候,汉王朝已经有了很大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有了“文景之治”的先决条件。再施行新的国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繁荣。休养生息过后是除庸除弊,所以汉王朝更强大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2-21
秦王朝建立后,饱受战争之苦的老百姓和广大知识分子无不虚心仰上,斐然向风,但新政权的许多举措很快打破了他们的梦想。秦始皇为追求天下大一统,实行专制的思想文化政策,下令收缴并焚烧一切不符合秦朝统治者意志的《诗》、《书》、百家语,官吏见知不举也要与之同罪。于是,六经典藉一时化为灰烬。更为残酷的是,为了钳制思想自由,秦始皇又找借口在咸阳坑杀了大批儒生。焚书坑儒不仅造成大量文化典籍的毁灭,限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还导致秦朝世风日益恶化。秦朝统治者的这些举措,使其政权既丧失了传统文化的根基,又丧失了激活创造新文化、新制度的文化原动力。本世纪出土的大批秦简帛书,只见法律与占卜文书,已显示出秦王朝在新的思想文化构建上的苍白无力,这正是秦王朝短命的根本原因。

  与秦朝截然相反,汉朝建立伊始,便注意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来诠释传统文化,并把构建新思想新文化放在第一位。立足于社会现实,对当代历史进行深刻反思,成为汉朝君臣的自觉意识。陆贾在与刘邦探讨治国之道时指出,秦政之失在于不学《诗》、《书》、存仁义、道圣之道,他对刘邦“马上治天下”思想的否定成为新政权在新的政治模式中重新建构新思想文化的开端,是汉朝重新启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原动力的重要标志。

  应物变化、与时俱进是汉代思想文化建构上一个显著特点。伴随着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一系列新问题也在不断地出现,于是大规模的思想文化建设在汉武帝时代开始。儒术独尊的社会意识的形成是这个时期思想文化建设最显著的成果;董仲舒的议立五经与兴建学校更为之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而“三世异治”则用新的思想诠释了传统经典,为汉武帝兴建“太平世”提供了理论根据。于是三统三正的历史循环论、王道三纲和大一统论开始深入到汉代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无不得益于这种思想文化的建构,同时它也为此后帝国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以德化民、以礼为治是传统思想文化中最具价值的内核。汉代统治者以此为圭臬,把以孝治天下作为坚定不移的国策,这是他们远远高明于秦王朝的地方。高祖二年,在县、乡设置三老以掌教化;惠帝四年,在全国推行孝悌力田复其身的政策;文帝专门为《孝经》设立博士;到汉章帝时,《孝经》已居于全部经学的核心地位。孝为百行之首,《孝经》规范了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它规定皇帝必须“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诸侯要“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士则要“忠顺不失,以事其上”;庶民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作为文化原动力,《孝经》对汉代社会新秩序的建立与巩固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以孝来维护和调节尊尊亲亲的宗法等级关系,这是两汉社会延续四百年之久的真正秘密。

  汉代统治者十分重视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探求施政治国之道,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丰富的内涵和多元化,又为他们提供了极为广阔的游仞空间。正所谓“书不必起于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门,合之为善,可以为法,因世而权行”。汉代从无为而治到王霸杂用再到以礼为治的治政历程,显示了国家兴衰与传统思想文化的密切关系。

当我们重新审视秦亡汉兴这一重大课题时,如果说秦王朝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上还卓有成效的话,那么在新的政治模式中包容传统思想文化并赋之以新的诠释,构建一个适应新制度的全新的思想文化模式则完全是失败的,这也许才是秦亡汉兴之根本所在。
第3个回答  2013-12-21
秦始皇采用的是法家的思想,焚书坑儒,制订了严格的大秦律,对后世的法律体系有了深远的影响,而汉武帝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除儒家学说外的其他受到屏弃,不利于思想的发展,另外加强了思想统治。这同当时的社会形势是分不开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