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内壁的竖纹是怎么回事?和螺旋纹又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竖纹是手工壶制作时留下的一种痕迹,当然有的灌浆壶也在最后用刮片刮一下,冒充手工壶,但螺旋纹的基本上是机器壶了。

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壶内壁出现凹凸不平时,为了使表面光滑平整,工手们使用工具去进行整理,这就是“推墙刮底”,模具壶最常用此方法。

细看紫砂壶盖好像有一圈圈的旋纹,因为在制作紫砂壶盖时, 盖子是在工具上转动的,盖子转动时与磨具轻轻地摩擦,这样就在盖子的表面留下了很细很细的旋纹,烧制过程中这些旋纹仍然没有消失,看起来很美观。

手工壶的壶底与壶壁通常会有收缩纹,很细小,就像气球涨大了又小了留下的那种纹,而灌浆壶不会有这种纹的。

扩展资料:

1、螺旋纹工艺特色:

表现技法主要是彩绘及刻划。布局有个体纹饰左右排列的,也有四方连续式的。采用黑红二色颜料,以红色为多,有的搭配较为复杂。商周原始青瓷上,常见成型过程留下的螺旋纹。

战国彩绘陶上,螺旋纹又成为重要的装饰纹样。在明代前期民窑青花瓷器上,螺旋纹流行,尽管纹饰比较草率,但很生动。

2、紫砂壶的材质特点:

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稳定性差,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合分析,紫砂泥属于粒土-石英云母系,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因此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为多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一起的泥料)。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红泥(或称朱泥)则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周高起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

因为产量少,早期除销往南洋的水平小壶用朱泥制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化妆土装饰在紫砂泥坯上。至于朱泥的胎土,不过是制壶陶手,为了求得更精细的泥料,将红泥以洗泥沉淀,得到约140目到180目细孔的泥料,制成细如滑脂的朱泥壶。

朱泥的土质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极高的氧化铁,约在14%到18%之间,这是朱泥所以烧成后壶身成为红色的主要原因。由于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而朱泥由生坯烧成,因收缩率高达30%至40%,故一般成品良率约仅七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螺旋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紫砂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08
竖纹是手工壶制作时留下的一种痕迹,当然有的灌浆壶也在最后用刮片刮一下,冒充手工壶,但螺旋纹的基本上是机器壶了

手工壶的壶底与壶壁通常会有收缩纹,很细小,就象气球张大了又小了留下的那种纹,而灌浆壶不会有这种纹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