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商业化操作?

可以举些具体的例子

  以文化市场为列,今年,人们过了一个物质丰盛的好春节,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精神上的需求似乎并没有得到酣畅淋漓的满足。有人抱怨,春节文化生活依然“相当单调”、“难以尽兴”。其实,这样的感觉不独节假日。

  春节诚然是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一个集中展演和展示的巨大平台,然而这样的展示更加刺激了人们对文化活动的渴望,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节庆日的文化展演,人们需要各种口味多种形式的“文化盛宴”,而且是月月有,周周有,不是饥一年饱三餐。

  笔者认为,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我们其实并不缺乏设计、创意和打造各类文化活动的素材,我们有制作出一桌桌丰盛文化大餐的丰富原料。但是谁为我们的文化盛宴主厨?文化活动,怎样避免热闹一阵冷清一年,自然就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第一主厨人当数政府。政府负责制订各类文化政策和引导文化活动的方向,没有政府的开明和科学决策,文化活动必然如一摊死水,翻不起波澜。当今适逢盛世,国家高度重视群众的文化生活,制订了一系列推动文化活动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我省也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战略重点布局,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也正在展开,可以说,政府已经为文化盛宴的制作准备好了“豪华的餐厅”和“巨大的餐桌”,而且,“餐具”(相关配套政策)也越来越精致了。

  但是,除了负责公共、公益的文化活动外,政府无法包揽一切,包打天下,还必须有更多的掌勺人出现。现在普遍的观点是,一个城市文化活动之所以不够活跃,是商业操作不足,在文化盛宴面前,商业成了短板,许多文化活动因缺乏资金支持而生命力不足。社会需要更多精通文化运营的人才和企业出现。美国的文化活动做到了全世界,靠的是政府支持下的商业化操作;北京和上海的文化活动活跃,靠的也是一个个文化公司的运作,赵本山的影视和演出火遍了大江南北,做到了美国,靠的也是商业运营。而与人们精神需求一致的商业创意和运营,才能繁荣文化市场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