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在学校生活 学校过程的回忆录 形成不少于2000字的书面材料

如题所述

我教学之旅“列车”的起点站,是1950年秋始于丹阳农村小学径数十年的一路停靠行驶。而于1989年夏到达终点站苏州幼儿师范学校。每个人从事的职业,都经历着必然的演进过程。这犹如文艺作品展示的故事情节一样,都有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我的教学故事是在苏州幼儿师范结尾的。回忆在这里首尾历时12年的教学生活,虽没有什么满怀的踌躇之情可抒,但也有一些难忘的往事可忆。
1978年,国家彻底废除了“文革”期间所立的大学和中等专业学校新生,一律招收由基层推荐的在岗“工农兵”入学的规章;全面恢复了通过考试,录取新生的招生制度。这年暑假,我校按国家计划,招收了经考试录取的建校后的首届新生40名。开学前,我被调来学校讲授《文选》课,有机会参加新生报到的接待工作。记得开学那天,我在浒墅关火车站迎接到来自昆山的新生邱惠新,相帮护送来的家长挑着邱惠新的行李到学校。2005年秋第一届学生与老师聚会,邱惠新同学见到我时兴奋地忆起27年前,我相帮她挑行李的往事呢!
学校正式上课是10月中旬了,我有幸为我校第一届学生上了第一节课。那时,十年“文革”对教育所造成的巨大创伤,治理未愈,所废待兴。上课无课本,教材需自编。我按教学计划的安排,第一课(第一单元)为学生简要地讲述了《中国文学发展史》。这届学生是“文革”期间的历届高中毕业生。他们中有不少人曾做过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民办教师;也有的曾做过农村的“赤脚医生”和乡镇企业的管理员,思想都较成熟,有见解和判断识别力。他们都深感到十年“文革”,错失了读书的好时光,因此都非常珍惜现在能考取学校,得到接受系统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的好机会,所以求知欲都很强烈热切。听课专注入神,作业细心认真。他们学而不厌砥砺不懈的刻苦精神,鼓舞了我“教学相长”的激情,而使我千方百计地上好每一节课。可以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处坦诚关系融洽。象这样一个由明理喻事、刻苦自励、进取不懈的学子组成的班集体,如今恐怕鲜见矣!我一生教过的班级逾百个,现在仍能一个不错地呼叫出学生的姓名者,唯独这个班级了。
我教学的帷幕,是在这里的讲台上徐徐落下了。因为是落幕,所以总有较多的依恋和回忆。我退休前两年,因为学校课程开设时间的安排,按省教育厅的通知需进行调整。我所任教的历史课,由原来一年级开设,改为三年级教授了。因无历史课可上,学校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征求我的意见,能否上三年级的职业,《道德概论》课?我翻读了一下这本由国家统编的中等专业学校政治教材后,觉得“有道可论,有德可说”,于是,我便欣然应命了。
这本教材对各行各业的未来从业者(即在校学生)今后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都有分门别类的专章论述。在课时安排上,我侧重于阐述教师道德行为规范的相关章节。在教学中,我贯串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教育的特殊意义及其崇高价值,并以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名言,以及“追求知识和美德”与修身立业的关系等等理念,以告诫学生——未来的为师者,应遵循的这些“大道”。学生的听课情绪,未因内容的空洞说教而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气氛都始终显得活跃而不沉寂。记得讲《恋爱、婚姻和家庭道德》一章时,这群情窦初开的年轻人,对这个问题都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神秘兴趣。在讲授有关爱情的理论概念时,我以古今典型的爱情故事作诠释,以喻道明理。如以《孔雀东南飞》、《牛郎织女》、《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故事为例,以阐述和颂扬爱情的坚贞纯洁和专一的高尚可贵,评说“朝秦暮楚”和金钱为上等恋爱观的不可取。以此诫示青年学子们,将来一定要慎重处理好,这件事关终身幸福的大事。在课堂上,我讲得入神,学生听得有趣,不时引起哄堂大笑声。
我国的教育事业,正随着经济的飞跃而快速发展。目睹我校30年的发展史,实令人为之惊叹不已。学校规模由建校初,首届学生只有一个班40人,发展到现在学生逾千人、班级超20个的高等幼儿师范学校。校址也从浒墅关镇郊的偏僻陋巷,迁移到苏州的著名风景区虎丘山塘街。校园内黛瓦粉墙和亭台楼阁的古建筑,与塔影映池曲桥幽径组成的人文风光,谁不依恋?学校的优美教学环境,催化了播种耕耘者的教书育人的激情。因此,教学能手芸芸,科研成果累累。我高兴地看到近十年来,教师在各级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有253篇之多,获奖论文高达197篇之多。见此喜人成果,不禁联想起我在校教历史时,所尝试进行的初级的教学研究。为清除文革期间,极左思潮对学校历史教学造成的毒害以肃清流毒,批判《文汇报》的一篇奇文:《这是一场革命——评秦始皇“焚书坑儒”》这群丑类把秦始皇“焚书坑儒”——焚毁典籍戮杀书生的野蛮残暴行为,说成是“一场革命”。为驳其谬论,我写了《也评秦始皇》,刊载在1984年第四期《中学历史教学》上,而有幸成为我校教师在正规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在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的领域里,需要“拨乱反正”以还历史原有正貌的事实,实在是太多了。此后,我又写了《铁木真——成吉思汗的不朽功业》、《绥靖政策、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和二次大战》、《简论曹操的功与忠》……我在历史教学中,反复为学生解释什么叫历史?而不断地告诉学生《历史》作为课本,它所记载的应是从古到今的事实。因此学习历史,要做到:掌握史料,独立思考;去伪存真,客观分析。并说学习历史知识是这样,做人也应这样。
我从教40年,历经暴风骤雨式的政治运动:五十年代的思想改造、反胡风运动、肃反整风反右、向党交心;六十年代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等等运动。由于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复杂等原因,每次运动来临时,我都如临薄冰似的在小心翼翼地等待着风往雨歇。我最终还是未能避及“文革”期间的干部下放劳动,带着全家到阳澄湖畔农村“安家落户”的命运。
1976年,随着祸国殃民的“四人帮”被诛、极左思潮源头的被堵,在政府加速全面落实知识分子的政策中,我终于离开了被放逐而去的阳澄湖畔,并有机会来到这里任教。尽管极左思潮的余波,尚在少数顽固者的头脑里微澜兴动,但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投诉已有人倾听,玩弄权术整人的戏法,已难见奏效了。
不经风雪的吹袭,是不知春阳的和煦。我在幼儿师范12年的教学生活,称得上是我一生教学生涯中最美好的时光。因而使我难忘,令我恋念。岁月悠悠去,往事历历留。当年听我《文选》课、《历史》课和职业《道德概论》课的学子们,对于师生之间“教与学”互动的点滴往事,不知尚依稀可忆否?因为回忆恰似一杯醇酒,耐人回味沉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