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里的民俗(一百零九)梅花大鼓——张云雷带你走近非遗

如题所述

穿越时空的韵律之美——揭秘张云雷推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大鼓


在中国的传统艺术瑰宝中,梅花大鼓,以其独特的韵味,犹如一朵盛开的梅花,静静绽放于北方鼓曲的殿堂。它又名“梅花调”、“北板大鼓”,承载着深厚的民俗文化,源自清代北京的清口大鼓,流传于京津冀的广大地域。


2014年,"梅花大鼓"凭借其深厚的艺术底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V-116,彰显了其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这不仅仅是一种曲艺形式,更是一种历史的记忆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梅花大鼓以其清倩柔媚的行腔,与京韵大鼓的行云流水形成鲜明对比,唱腔缠绵悱恻,柔靡醉人。其过门行弦的独特鼓套子,如同丝线般细腻入扣,令人赞叹不已。故事多围绕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因此女唱手更显独特魅力。


追溯历史,梅花大鼓的源头可以追溯至清朝道光年间,北京满族子弟玉瑞以其独特的北板梅花调,即清口大鼓,开启了这一曲种的传奇。它既是独立的曲种,又与八角鼓曲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创始人玉瑞曾是八角鼓票友,拥有官职,这使得梅花大鼓带上了浓厚的满族文化色彩。


随着时代的变迁,梅花调的唱腔日益丰富,伴奏乐器也日益多元,深受大众喜爱。在发展的历程中,它分化出金派与卢派两大流派。金派以金万昌为代表,他以其精湛技艺和革新精神,将梅花调推向了新的高峰,被誉为“梅花鼓王”。


金万昌,以其天赋嗓音和深沉的低音,将梅花调演绎得淋漓尽致。他的代表作如《探晴雯》、《宝玉探病》等,每一曲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层次,令人回味无穷。在唐鲁孙先生的笔下,金万昌的技艺更是被赋予了传奇色彩,即使晚年体弱,他的表演依然引人入胜。


花派的诞生,源于民国年间天津的创新,卢成科根据弟子花四宝的嗓音特点,开创了高腔音域,形成了悲、媚、脆的独特风格,影响了多位名家。梅花大鼓的唱词,多源于满族文学子弟书,充满历史韵味。


郭小霞和她的“丘吉尔”外号,以及“华北三艳”的故事,都为这门艺术增添了生动的色彩。梅花大鼓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既有独奏的韵味,又有对唱的互动,通过鼓曲表演,细腻展现人物情感。


最后,梅花大鼓的五音联弹和含灯大鼓,更展示了其独特技艺和观赏性。无论是五音共鸣的和谐,还是含灯说唱的难度与技艺,都让这门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尽管磊磊的演唱仅限于《十字西厢》的两句,却足以让人对梅花大鼓的美妙世界充满向往。今日,我们期待着更多如张云雷般的艺术家,将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人领略到梅花大鼓的魅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