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小贷 50亿

如题所述

近日,福州360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至50亿元。

多家小贷公司密集增资

天检信息显示,福州360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发生变更,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加至50亿元。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股东为上海奇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奇宇由上海奇步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即360数码分公司的子公司)全资拥有。

天眼查信息显示,2021年12月,重庆JD.COM盛基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30亿元增至50亿元。2021年8月,公司注册资本从16亿元增加到30亿元。JD.COM小贷的大股东是JD.COM科技全资拥有的北京正东金控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增资后,正东金控持有JD.COM小贷88%的股份。

2021年6月,字节跳动的深圳中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将注册资本从30亿元人民币变更为50亿元人民币。2021年以来,公司连续两次增资,注册资本从10亿元增加到目前的50亿元。

2021年8月,重庆美团三块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进行了工商变更,注册资本从30.58亿元增加到50亿元。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11月,由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拥有.

谋求全国展业

为什么互联网巨头旗下的小贷公司都要增资到50亿?许多专家表示,这是为了达到跨省会展业的门槛。

2020年11月,银监会和央行就《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要求网络小贷业务应主要在公司注册地省级行政区域内开展,只有少数情况下获得批准,方可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网络小贷业务。在注册资本方面,《办法》提出,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表示,互联网巨头开展金融业务有两种方式:一是获得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等金融牌照;二是成立可以跨省展网的小贷公司。

“小贷公司牌照是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互联网巨头申请相对容易。”智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之前,网络小贷业务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经营,本质上是全国牌照。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网络小贷牌照可用性强,可用性高。

随着监管规则的逐步明确,网络小贷业务在融资杠杆方面面临监管约束。根据央行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21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566家。相比2020年12月底的7118家,已有552家小额贷款公司退出市场。

从近两年的发展趋势来看,黄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小贷公司加速离场。同时,股东实力雄厚的小贷公司将能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高,马太效应将逐渐凸显。

相关问答: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  2017年6月,重庆市阿里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更名为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俞胜法
成立时间:2013-08-05
注册资本:80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00905000218088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正街(政府大楼)3层4间

相关问答:蚂蚁官宣:花呗一拆为二,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改变?

花呗一分为二很正常,这是化解风险非常必要的一个过程。

而花呗之所以要1分为2,最根本的原因是出于监管的要求,让花呗回归到金融的本质上来,而不是打着科技金融的旗号去放贷。

以前花呗明显有游离监管之外的嫌疑,因为花呗的放款主体是重庆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但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本只有几十亿,而花呗的放贷额度却达到几千亿,这个杠杆率达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而花呗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金融工具,那就是ABS(资产证券化),也就是花呗将用户放款资产作为抵押物,向其他金融机构借钱借钱,用户借款越多花呗可用于抵押的资产越多。

也正因为有这个工具,所以花呗一直能够不断地扩大杠杆,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注册资本是30亿,按理来说,利用自有资金,它最多只能放30亿的信贷。

但是蚂蚁金服跟银行搞起了所谓的联合贷款,从银行那儿获得了2倍左右的拆借资金,如此一来可利用的资金就达到90亿。

利用平台强大的用户流量,蚂蚁金服很快就把这90亿给放出去了,然后再通过ABS这个工具,拿这90亿债券去抵押,又可以借到90亿的资金。

更关键是的前几年我国没有规定ABS可以循环多少次,因为普通企业撑死了只能循坏5次左右,而蚂蚁金服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大大提升了资金的流动性,结果经过多次ABS不断的循环滚动,如此一来,花呗只需要几十亿资金就可以调动几千亿的信贷规模,杠杆率达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这种做法纵观整个金融市场,任何一家正规的金融机构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比如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杠杆率也只不过是12倍到15倍之间。

蚂蚁花呗这种高杠杆率,在用户还款良好的情况下倒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假如未来出现一些极端情况,比如短期内大量的用户没法还钱了,其造成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这两年监管部门一直加大对蚂蚁借呗和花呗的监管力度,甚至在蚂蚁金服准备在科创板上市之前被叫停了。

而在蚂蚁科技上市之前,监管部门还出台了网络小额贷款监管管理条例,这个条例分别从网络小额贷款的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杠杆率,负债率等多个方面去约束网络小额贷款。

按照《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十二条规定,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非标准化融资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这条规定大幅降低了网络小额贷款杠杆率,网络小额贷款发行ABS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另外根据第十五条规定,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助贷或联合贷款业务的,应当符合金融管理部门制定的相关业务规则,并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主要作为资金提供方与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的,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不得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提供资金发放贷款或与其共同出资发放贷款,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机构提供增信服务以及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

最终为了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蚂蚁金服只能对旗下的拳头产品借呗和花呗进行变革。

一方面是蚂蚁金服重新成立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用于承接自有资金放贷业务;另一方面对于蚂蚁金服跟银行合作的联合贷款要进行品牌隔离,由银行提供资金的信贷产品,要跟蚂蚁金服自有资金提供的信贷产品分离开来。

在实行品牌隔离之后,花呗和借呗都是一分为2,其中花呗分为“花呗”和“信用购”,这里面花呗是由蚂蚁消费金融自有资金放贷,而“信用购”则由各大银行放贷。

在实行品牌隔离之后,用户可以清晰地知道哪些钱是由蚂蚁金服自己放款的,哪些钱是由银行放款的,这样可以把蚂蚁金服的风险跟银行的风险分开,而不是像以前那么模糊,导致很多人都以为所有的钱都是蚂蚁金福自己放款,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的识别度,更关键的是可以降低蚂蚁花呗的风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