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怎么计算

如题所述

工业总产值计算公式:

工业总产值=上年累计未分配利润+本年全年实现净利润-本年已分配利润

本年已分配利润=被没收财产损失和违反税法的滞纳金及罚款+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工业增加值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值=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扩展资料:

工业总产值的功能:

1、聚敛功能

剩余价值率引导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成为可以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集合功能。在这里,股票市场起着资金 “蓄水池”的作用。 

2、配置功能

资源的配置,剩余价值率通过将资源从低效率利用的部门转移到高效率的部门,从而使一个社会的经济资源能最有效的配置在效率最高或效用最大的用途上,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工业增加值的功能:

1、调节功能

利润率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股票市场一边连着储蓄者,另一边连着投资者,股票市场的运行机制通过对储蓄者和投资者的影响而发挥作用。 

2、反映功能

在当今世界上,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发展,经济金融化的进程也日益加剧,程度不断加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业增加值

百度百科-工业总产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7


计算方法如下:

工业生产总值=当月产品产量×产品销售单价。销售单价是不含税单价,因为增值税本身并不代表收入。

工业生产总值=当月主营业务收入+库存商品期末余额—库存商品期初余额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

1、生产法

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增值税是企业所创造的新增价值的一部分,属于增加值范畴,为了确保工业增加值要素的完整,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将本期应交增值税计入工业增加值中。由此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公式应为: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现价、新规定)-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2、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扩展资料:

工业总产值的构成

1、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是指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需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的价值总和。本期生产成品价值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

2、对外加工费收入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承接的工业性作业所取得的加工费收入。计入工业总产值的对外加工费收人应不含销项税,可根据"产品销售牧人"科目的相关资料取得。

3、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是指企业报告期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减期初的差额价值。该指标核算与各企业的会计核算口径一致,未设半成品科目的企业可不计这部分价值,产品产量统计和中间投入的计算也应与之保持同口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工业总产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10

一、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业产品总量。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工业生产总值=当月产品产量×产品销售单价

工业生产总值=当月主营业务收入+库存商品期末余额—库存商品期初余额

二、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

1、生产法是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扣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生产法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

2、收入法是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角度入手,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收入法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扩展资料:

工业增加值的实际应用:

1、目前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统计调查频率、时效性和企业财务核算的制约,年度和月度工业增加值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年度工业增加值采用“收入法”计算,所含四个部分的资料通过“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年报表中基础数据计算得到。

月度统计对时效性要求较高,难以取得详细的财务核算资料,无法直接计算,因此月度工业增加值增速采用推算的计算方法,即根据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比率得到工业增加值率,用月度工业总产值,乘以上年度工业增加值率,得到月度工业增加值。

2、工业增加值分两部分统计,分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自2011年开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根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逐级上报数据的汇总资料,利用分行业增加值率进行测算;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根据抽样调查推算的资料,利用分行业增加值率进行测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业增加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业总产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5-28

工业生产总值=当月产品产量×产品销售单价

工业生产总值=当月主营业务收入+库存商品期末余额—库存商品期初余额

工业增加值:

1、正算法:即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属于中间消耗的部分分别相加(中间物质消耗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

2、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减去该三项费用中不属于增加值的项目,如工资、福利费等,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消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倒算法计算比较简便易行。

扩展资料:

工业总产值包括: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用产品销售收入、生产成本等财务指标代替工业总产值。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统计人员对工业总产值的概念不清。

在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中,工业总产出是直接用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代替的。这一指标的计算价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价格一律与新税制的规定相一致,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工业总产值

百度百科-工业增加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9
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中间投入,即本统计期间的工业产品的价值,有不变价和可变价两种计算方法,一般用可变价
工业增加值=净利润+所得税+利息+工资及福利+折旧和无形资产摊消+增值税,就是指本统计期间的产品创造的社会价值,是相对中间投入而言的。
中间投入就是本期产品直接投入的各种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价值,为生产产品从外部购买的各种原材料的价值,本企业未能对此增加价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