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说:你好!

有这样的说法吗?还是古人不说你好啊?

古人见面,首先讲究礼节。而非说类似你好的问候语,有许多非常讲究的礼节。

揖:
拱手行礼,是为揖。这是古代宾主相见的最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分为三种:一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长揖:这是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如“子路拱而立”(《论语》)。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古之拜,只是拱手弯腰而已,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如同揖。

《孔雀东南飞》中的“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这儿的“拜”就是焦仲卿对母亲行的这种礼节。后来亦指将屈膝顿首、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称为“拜”。如《鸿门宴》中的“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这儿的“拜”应是这种跪拜礼。

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周礼》中作“空首”;也作“拜首”。如“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屈原(节选)》)。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

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礼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古人应该没有上来问你好的~
  现代社会见面打招呼比较随便。好啊,嗨!干吗呢?吃了没有哇?今晚找几个哥们撮一顿? 这些日常会话,随便回答,并无固定模式。古人不是这样。见面怎么招呼,怎么回答,都有比较固定的模板。往浅处说,这叫学问、知识;往深处说,这叫规矩、礼貌。以下试举数例。
  见面打招呼一般都说“幸会幸会! 阁下是! 这厢有礼了!”
  头一次跟人家见面,问人家姓什么,要问“贵姓”、“上姓”或“尊姓”,回答者要说“贱姓某。”问人家名字,要问“台号”或“大号”,回答则说“年幼无号”,或仅说“年幼”,或说“贱字某”等。问人家多大年纪,要问“贵甲子?”回答则说“虚度(若干)岁”。问人家住哪里,要问“府上住何方?”回答则说“舍下某处”或“草舍某处”等。

  如果你时不时到朋友家拜访,要说“屡常惊动起居。”主人一般回答“幸蒙赐教,迎请不至。”你抱歉说:“屡承大教。”主人一般答说:“不敢,彼此。”

  朋友久别重逢。见面时你该说“久违了。久违大教”;对方会回答“不敢”。你再客套一句:“常怀渴想,时常渴慕。”对方会回答:“彼此彼此。”

  路上遇到官员,要问“老大人贵职?”对方答“某职”。再问:“贵治何处?”答说:“某处。”见老师,要问:“设帐何处?”答说:“某处。”再问:“高徒几位?”或“门人几位?”答说:“小徒几人”或“顽童几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1-14
你好,是现代汉语的问候用语。
古人见面也要问候:
一向可好、别来无恙、久闻大名、幸会、久仰、敬慕得很、等
第3个回答  2010-11-11
到字古人怎么说:至

至:到:~此。自始~终。从古~今。~于。以~。甚~。
第4个回答  2018-12-12
古代的你好这么说:一向可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