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是哪里的小吃啊?

如题所述

  一、馄饨的起源地:
1、馄饨(汉语拼音:hún tún 或者hún tun 轻声;粤语:wɐn3 tɐn1,音同“云吞”;山东话:hún dùn;英文名:wonton)是中国汉族传统面食之一,用薄面皮包馅儿,通常为煮熟后带汤食用。源于中国北方。
所以馄饨是中国北方的传统小吃。
2、历史沿革
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内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
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后来才称为“馄饨”。在这时候,馄饨与水饺并无区别。
千百年来水饺并无明显改变,但馄饨却在南方发扬光大,有了独立的风格。至唐朝起,正式区分了馄饨与水饺的称呼。
3、由来
汉朝匈奴之说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道教之说
另有一种说法: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吃馄饨我国许多地方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南宋时,当时临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这一天吃馄饨的风俗。宋朝人周密说,临安人在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我国才开始盛行冬至食馄饨祭祖的风俗。
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各地有不少特色的,深受食客好评的馄饨,著名的有成都市龙抄手饮食店的抄手,其品种多种,皮薄馅嫩,味美汤鲜;重庆市的过桥抄手,包捏讲究,调料多种,蘸调料食;上海市老城隍庙松运楼三鲜馄饨,馅料讲究,薄皮包馅,味色鲜美;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曲曲,羊肉为馅,皮薄馅嫩,汤清味鲜等等。
西施之说
相传春秋战国,吴王夫差打败越国,生俘越王勾践,得到许多金银财宝,特别是得到了绝代美女西施后,更加得意忘形,终日沉湎歌舞酒色之中,不问国事。这年冬至节到了,吴王照例接受百官朝拜,宫廷内外歌舞升平。不料饮宴之中,吃腻山珍海味的他竟心有不悦,搁箸不食。这一切西施全都看在眼里,她趁机跑进御厨房,和面又擀皮,欲做出一种新式点心来,以表自己的心意。皮子在她手中翻了几个花样后,终于包出一种畚箕式的点心。放入滚水里一氽,点心便一只只泛上水面。她盛进碗里,加进鲜汤,撒上葱、蒜、胡椒粉,滴上香油,献给吴王。吴王一尝,鲜美至极,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这为何种点心?”西施暗中好笑:这个无道昏君,成天浑浑噩噩,真是混沌不开。听到问话,她便随口应道:“馄饨。”从此,这种点心便以“馄饨”为名流入民间。吴越人家不但平日爱吃馄饨,而且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还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二、馄饨
1、特色
馄饨以馄饨和水饺来比较的话,馄饨皮为边长约6厘米的正方形,或顶边长约5厘米,底边长约7厘米的等腰梯形;水饺皮为直径约7厘米的圆形。
馄饨皮较薄,煮熟后有透明感。亦因此薄厚之别,等量的馄饨与水饺入沸水中煮,煮熟馄饨费时较短;煮水饺过程中另需加入3次凉水,经历所谓‘三沉三浮’,方可保证煮熟。
馄饨重汤料,而水饺重蘸料。
2、制作:北方的做法
馅料:选购新鲜蔬菜,可以是芹菜,白菜等等.芹菜要茎,白菜要帮.大葱一根,要够大.鲜肉,牛羊猪都行.不过,具体是猪肉的要肥瘦3:7.菜肉比也是3:7.只有这样的才会好吃.肉要细碎,菜也要细碎,搅拌要向一个方向,直到看见所有的肥肉变化成丝状即可.至于配料,多半自选,鸡精,香油,蚝油,五香粉,盐等适量.注意不要加水.
包法:各地包法不同,选购市场卖的馄饨皮即可.一般是1斤皮半斤馅.当然,如果素质过硬可以适量增加馅量.不过,6~7两也够了.最方便的包法是,居中放馅,卷两卷,然后两翼向中间折一下,倒置摆放整齐.一般是上冰箱速冻层,留着早上吃.一般一斤半的馄饨正好摆满一层,大约40个.底下一定要垫上塑料薄片,以防止粘底.
汤料:一般早餐用简便的最好.食量大的可以下15个,一般人下8~10个足够.滚水下,大约3~5分钟捞出.现下汤料,现添汤.一大碗用紫菜几小片,虾皮10个左右.正宗是用白胡椒粉微量,盐少量调味.可以加一滴香油,一滴蚝油,也可以不加.喜欢菜的可以少加点绿菜叶,千万不要多.没有大骨汤,浓鸡汤用鸡精代替,不过早餐还是可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29
  一、馄饨的起源地:
  1、馄饨(汉语拼音:hún tún 或者hún tun 轻声;粤语:wɐn3 tɐn1,音同“云吞”;山东话:hún dùn;英文名:wonton)是中国汉族传统面食之一,用薄面皮包馅儿,通常为煮熟后带汤食用。源于中国北方。
  所以馄饨是中国北方的传统小吃。
  2、历史沿革
  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内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
  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后来才称为“馄饨”。在这时候,馄饨与水饺并无区别。
  千百年来水饺并无明显改变,但馄饨却在南方发扬光大,有了独立的风格。至唐朝起,正式区分了馄饨与水饺的称呼。
  3、由来
  汉朝匈奴之说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道教之说
  另有一种说法: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吃馄饨我国许多地方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南宋时,当时临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这一天吃馄饨的风俗。宋朝人周密说,临安人在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我国才开始盛行冬至食馄饨祭祖的风俗。
  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各地有不少特色的,深受食客好评的馄饨,著名的有成都市龙抄手饮食店的抄手,其品种多种,皮薄馅嫩,味美汤鲜;重庆市的过桥抄手,包捏讲究,调料多种,蘸调料食;上海市老城隍庙松运楼三鲜馄饨,馅料讲究,薄皮包馅,味色鲜美;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曲曲,羊肉为馅,皮薄馅嫩,汤清味鲜等等。
  西施之说
  相传春秋战国,吴王夫差打败越国,生俘越王勾践,得到许多金银财宝,特别是得到了绝代美女西施后,更加得意忘形,终日沉湎歌舞酒色之中,不问国事。这年冬至节到了,吴王照例接受百官朝拜,宫廷内外歌舞升平。不料饮宴之中,吃腻山珍海味的他竟心有不悦,搁箸不食。这一切西施全都看在眼里,她趁机跑进御厨房,和面又擀皮,欲做出一种新式点心来,以表自己的心意。皮子在她手中翻了几个花样后,终于包出一种畚箕式的点心。放入滚水里一氽,点心便一只只泛上水面。她盛进碗里,加进鲜汤,撒上葱、蒜、胡椒粉,滴上香油,献给吴王。吴王一尝,鲜美至极,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这为何种点心?”西施暗中好笑:这个无道昏君,成天浑浑噩噩,真是混沌不开。听到问话,她便随口应道:“馄饨。”从此,这种点心便以“馄饨”为名流入民间。吴越人家不但平日爱吃馄饨,而且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还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二、馄饨
  1、特色
  馄饨以馄饨和水饺来比较的话,馄饨皮为边长约6厘米的正方形,或顶边长约5厘米,底边长约7厘米的等腰梯形;水饺皮为直径约7厘米的圆形。
  馄饨皮较薄,煮熟后有透明感。亦因此薄厚之别,等量的馄饨与水饺入沸水中煮,煮熟馄饨费时较短;煮水饺过程中另需加入3次凉水,经历所谓‘三沉三浮’,方可保证煮熟。
  馄饨重汤料,而水饺重蘸料。
  2、制作:北方的做法
  馅料:选购新鲜蔬菜,可以是芹菜,白菜等等.芹菜要茎,白菜要帮.大葱一根,要够大.鲜肉,牛羊猪都行.不过,具体是猪肉的要肥瘦3:7.菜肉比也是3:7.只有这样的才会好吃.肉要细碎,菜也要细碎,搅拌要向一个方向,直到看见所有的肥肉变化成丝状即可.至于配料,多半自选,鸡精,香油,蚝油,五香粉,盐等适量.注意不要加水.
  包法:各地包法不同,选购市场卖的馄饨皮即可.一般是1斤皮半斤馅.当然,如果素质过硬可以适量增加馅量.不过,6~7两也够了.最方便的包法是,居中放馅,卷两卷,然后两翼向中间折一下,倒置摆放整齐.一般是上冰箱速冻层,留着早上吃.一般一斤半的馄饨正好摆满一层,大约40个.底下一定要垫上塑料薄片,以防止粘底.
  汤料:一般早餐用简便的最好.食量大的可以下15个,一般人下8~10个足够.滚水下,大约3~5分钟捞出.现下汤料,现添汤.一大碗用紫菜几小片,虾皮10个左右.正宗是用白胡椒粉微量,盐少量调味.可以加一滴香油,一滴蚝油,也可以不加.喜欢菜的可以少加点绿菜叶,千万不要多.没有大骨汤,浓鸡汤用鸡精代替,不过早餐还是可以的。
第2个回答  2013-01-13
安徽泗县,泗县话叫猫耳,北京叫馄饨,因形状像猫的耳朵又叫猫耳,在安徽宿州泗县.天津市叫什么猫不闻饺子.北京市叫馄饨,还有浙江也有皮非常的薄,淮河以北的宿州的馄饨皮厚,馄饨意近馄饨之意混而不澈模糊隐约的清水煮出意浑浊(清水煮出含面汤)混合习惯称之可食不可在叫混沌就只能叫馄饨,真正的馄饨在北方其特点皮厚而非薄!,饮食习惯在淮河以北宿州泗县是馄饨的发源地泗县话称猫耳子家家户户基本都会做(属于淮河以北宿州泗县小吃)。愿你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10-27
“每个地方都有馄饨,但它们各自的名字都不一样。比如北京上海之类的地方叫馄饨,广东叫馄饨,四川叫馄饨,台湾省福建叫扁食,湖北也叫馄饨,但有时候也叫饺子。
第4个回答  2007-06-09
上海
像是吉祥,金师傅都是上海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