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是极性共价键还是非极性共价键

如题所述

判断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可以用中心原子化合价法和受力分析法。

1、中心原子化合价法:组成为ABn型化合物,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等于族的序数,则该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如:CH₄,CCl₄,SO₃,PCl₅。

2、受力分析法:若已知键角(或空间结构),可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0者为非极性分子。如:CO₂,C₂H₄,BF₃。 

3、同种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不是非极性分子的就是极性分子了。

判断极性共价键还是非极性共价键可以从分子(结构)式中可以看出:

1、非极性共价键: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因为同种元素,吸引电子的能力一样,所以电子不偏不倚,没有极性。

2、极性共价键:不同种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因为原子不同,吸引电子的能力不一样,所以电子偏向于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化学键显极性。

扩展资料:

键与分子: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极性键与极性分子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即极性键是形成极性分子的必要条件,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即极性分子内不仅含极性键,而且分子结构不对称。若分子中的键全部是非极性的,这样的分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

1、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如CO₂、CS₂、CH₄等。

2、含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如H₂、Cl₂、N₂、O₂等。

3、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如H—O—O—H等。

4、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如H—C≡C—H等。

一般从结构和溶解性上可以做出判断:有暴露的羟基,暴露的羧基,暴露的氨基的物质极性可能很大;然后溶解性实验,溶剂的极性一般与物质极性一致。看点的扩散,如果点很凝聚,那么该物质极性可能比溶剂高,随溶剂扩散那么极性可能低一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极性分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共价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6
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最本质方法是: 极性分子一个分子内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而非极性分子内正负电荷中心是重合的 极性键存在于不同种元素间 存在极性键的物质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区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方法: 非极性分子的判据:中心原子化合价法和受力分析法 1、中心原子化合价法: 组成为ABn型化合物,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等于族的序数,则该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如:CH4,CCl4,SO3,PCl5 2、受力分析法: 若已知键角(或空间结构),可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0者为非极性分子.如:CO2,C2H4,BF3 3、同种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不是非极性分子的就是极性分子了! 高中阶段知道以下的就够了: 极性分子:HX,CO,NO,H2O,H2S,NO2,SO2,SCl2,NH3,H2O2,CH3Cl,CH2Cl2,CHCl3,CH3CH2OH 非极性分子:Cl2,H2,O2,N2,CO2,CS2,BF3,P4,C2H2,SO3,CH4,CCl4,SiF4,C2H4,C6H6,PCl5,汽油非极性键:两个相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 极性键:两个不相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 非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空间构型完全对称的分子. 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空间构型不对称的分子. 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空间构型不对称的分子. 判断化合物是什么类型的依据是:含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仅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6-08
极性键: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所形成的共价键。
非极性键: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所形成的共价键。

分子极性与否:
双原子分子,单质是非极性分子;化合物是极性分子。
ABn型分子:看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若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CH4,CCl4,SO3,CO2,PCl5

若A化合价的绝对值小于(不可能大于)最外层电子数,则为极性分子。如:H2O,H2S,SO2,NH3.....

中学只要会以上类型分子的极性判断就可以了。
第3个回答  2007-06-07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主要是看中心是否重合.比如:氨NH3 三个氢原子的中心与氮原子不重合,则它是极性分子;而后者主要是看电子对的偏向.比如:HCl的共用电子对更偏向于Cl,则它是极性共价键.(这个答案是我自己根据老师讲的所写,如果有误那对不起啦!但是应该没的大问题!)
第4个回答  2007-06-07
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是由分子的电荷分布情况决定的。极性分子是分子内部电荷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非极性分子是分子内部电荷分布均匀造成的。键的极性是形成键的两个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而产生的。键的非极性是形成键的两个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相同而产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