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和德国轴心共同推动了欧洲什么的发展?

法国和德国轴心共同推动了欧洲什么的发展?要详细的,谢谢.
它包括了什么?为什么这不能直接发展??谢谢,要最详细
很变态吧,我也觉得,在此跪谢拉
真的很急

  在发展欧洲一体化的问题上,法德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法德联盟是欧洲一体化的核心,德国曾多次提出,德法应成为深化和扩展中的欧盟的“坚强核心中的核心”。在欧盟15国中。英国是个岛国,由于地缘政治和历史原因与美国有着“特殊关系”,对一体化和欧元的启动不十分热心,在不少经济问题上,还与成员国争吵不休。意大利经济力量薄弱,其影响较小。其他成员国的面积、人口和经济实力远不如法德两国。有关欧盟的重大问题,一般均是德法两国先协商好,再在欧盟有关机构中作出决定。
  这是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和联邦德国前总理阿登纳1963年1月22日签署《法德合作条约》以来,两国领导人举行的第80次正式首脑会晤。
  1962年,在欧共体成立初期,法国总统戴高乐和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这两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相互访问,并于次年1月22日,在巴黎爱丽舍宫签署了《爱丽舍宫条约》,规定了两国首脑定期会晤。这一条约标志着法德两国已捐弃前嫌,实现了真正的谅解。
  法德都需要通过走欧洲联合之路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法国有强烈的大国意识,但经济实力不足;德国虽经济实力雄厚,但因历史原因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受到压制。因此,只有通过法国这个“政治领袖”出主意、德国这个“经济巨人”出财力,才能使法德成为推动欧洲一体化车轮滚滚向前的“发动机”。

  两国将在外交、防务、经济和社会、教育等方面结成联盟。法国外长德维尔潘指出,法德间靠拢是因为“我们不能再丧失唯一的历史机遇。”

  欧盟新老成员国对标志新欧盟诞生的《欧盟宪章》出现重大争执。法德两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一旦欧盟扩大失败,两国将继续依靠其团结,发挥“轴心”作用,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法德轴心”一直是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动力,但也常遭非议,认为这虽有助于“多速欧洲”的建设,却损害欧盟的共同利益。面临前所未有的扩大,欧盟需要重新定位对欧洲和平统一的构想。由于成员国增多,分歧难免。意大利作为轮值主席国,希望在今年底前结束讨论宪章草案。宪章草案是各方妥协的结果,有“法德轴心”的共识,人们相信,“宪政分歧”会如期解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19
法国和德国轴心共同推动了欧洲什么的发展?
三个字:一体化。
第2个回答  2007-06-19
组成欧共。
1957年3月25日 欧共体成立

欧共体是欧洲共同体的简称,是欧洲联盟(简称欧盟)的前身,它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又名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3个相互独立的组织,其中以欧洲经济共同体最为重要。

欧共体创立于1957年3月25日,创始国为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6国。后经过4次扩大,现已发展到包括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在内的15个国家。

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最早,它是1950年5月9日由当时的法国外长舒曼提出的,目的是通过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来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欧洲统一,并想以此“套住德国”,防止德国重工业再度发展为战争工业。法国的倡议很快得到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意大利5国的响应和赞同,6国于1951年4月18日在巴黎开会,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巴黎条约》。1952年6月,6国议会批准了这个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1957年3月25日,上述6国领导人聚会罗马,签署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等文件,这些文件统称为《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罗马条约》生效。6国又在布鲁塞尔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原来的3个组织仍继续存在,各以独立的名义活动。《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这个共同体主要致力于欧洲经济方面的合作与联合,是欧洲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它对战后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欧洲国际地位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欧共体的组织机构主要有:(1)欧洲理事会,由各成员国部长组成,是欧共体的最高决策机构,此外,各成员国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还定期或不定期举行首脑会议,以商定重大问题;(2)欧洲委员会,由各国推荐的委员组成,是欧共体的办事机构,负责实施欧共体条约和理事会作出的决定,并向理事会和议会提出报告和立法动议,代表欧共体对外联系和进行各种谈判;(3)欧洲议会,是欧共体的监督和咨询机构;(4)欧洲法院;(5)欧洲审计院。

随着欧洲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欧共体的不断扩大,欧共体自身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并对《罗马条约》进行了部分修改。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特别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于是更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欧共体改名为欧盟不只是名字上的变化,它标志着欧洲联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欧洲由单一的经济联合逐步走向货币、政治和防务全方位的联合。欧盟已有11个成员国决定从1999年1月1日起使用统一货币——欧元,与此同时,欧盟正在积极谋求实行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随着欧洲联合的深入发展,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3个回答  2007-06-19
经济!?
第4个回答  2007-06-19
蓬皮杜执政期间,担心西德经济的发展导致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内的支配地位,对西德东方政策的疑虑和保留,决定接近美、苏、英来抑制西德,因此法德关系有所松弛。但从总的方面来看,蓬皮杜为了推进西欧联合,还是要借助西德,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内部加强两国间的合作。

吉斯卡尔·德斯坦认为,法德两国是西欧联合的基础,应该把法德的关系推向纵深方向的发展。1978年,法德双方为了加强政策协调,规定两国首脑会晤从每年两次增加到每年四次。

密特朗为了平息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对“法德轴心”提法的不满,避免使用“法德轴心”,但为了欧洲建设的需要仍然要保持法德“特殊关系”。法德两国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密切合作和紧密的配合,加速了欧洲一体化前进的步伐,并加深了两国在各个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军事方面的关系,如1986年2月法德两国决定实行战略和军事合作和1987年3月两国决定联合生产一种新型武装直升飞机,从而使两国形成了某种“联盟中的联盟”。

希拉克当选总统后,大力调整外交政策,积极推动西欧建设。他为了维护法国大国的地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进行抗争、造就欧洲一极,首先加强法德的合作,重申了“法德轴心”的重要性,指出“欧洲双发动机”作为推动欧盟发展的联合力量仍然有其现实的意义,在欧洲一体化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法德两国首脑决定两国首脑的非正式会晤今后将定期举行,每6周到8周举行一次,两国外长每月会晤一次,以便加强法德两国在欧洲建设政策的协调以及双边的合作。自此,法德从峰会到部长等各个级别的会议经常召开,就双边关系到准备欧洲联盟文件进行协调或起草。法德两国从政治、经济、货币、军事、社会、文化、青年各个方面开展了密切的合作和交流。这在两国关系史上是空前的,在国际关系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第5个回答  2007-06-2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