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传统文化和创新的关系

要教科书上的
会考题 高手做下 快 急!!!!!!!!!!!!!

1.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摈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2.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24
传统文化有一定保守性,毫无自觉性地吸收的话会产生束缚、禁锢人们思想的负面影响。但传统文化课程也可以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方法方面有所作为。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社会土壤的分析和认识,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创新需要适宜的社会土壤和文化氛围;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走向及其发展历程,便可认识到继承、吸收是创新的前提;同时还能认识到,任何一门新的学科、新的思想、新的知识和观点的创立、提出,都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依据新的时代精神和知识结构重新分析、解释传统文化典籍,则可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
第2个回答  2007-06-18
文化是不断的载入历史和历史上不断变化的一些相关性问题的讨论。它的出发立场是有自己的方式、程序、准则和价值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完全的体现一个文化在人的活动中具体的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意义。因为人是这个社会的主体,只有人的思维才是不断的前进和创新的,所以为了文化能得到创新和发展。

作为文化的准则和文化的工具的定义性理论和文献以及史料,都能为这个文化的创造主体提供自己方向。理论性的知识是比较的死板的,有了人的参与将理论知识与世界的实际相结合的话,文化的创新就最自然的进行和发生。

以下是李占有的观点:

传统文化有一定保守性,毫无自觉性地吸收的话会产生束缚、禁锢人们思想的负面影响。但传统文化课程也可以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方法方面有所作为。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社会土壤的分析和认识,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创新需要适宜的社会土壤和文化氛围;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走向及其发展历程,便可认识到继承、吸收是创新的前提;同时还能认识到,任何一门新的学科、新的思想、新的知识和观点的创立、提出,都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依据新的时代精神和知识结构重新分析、解释传统文化典籍,则可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

李占有的博客链接:
http://blog.sina.com.cn/u/4c548cd4010007gi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