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8元买只鸡。9元卖出去。10元买回来、11元在卖出去。请问他赚了多钱? 正确答案。

如题所述



据说是一家大公司的考试题~答负2的通过面试了:理由是整个交易分三次‘第一次交易:8元买进,9元卖出,利润1元;

第二次交易:9元卖出,10元买进,利润-1元;

第三次交易:10元买进,11元卖出利润1元;

整个过程:1-1+1=1元,但其实可以挣11-8=3元的,现在才挣1元,所以是负2元,我用盈亏(预计盈利-实际盈利)来表述它!我想应该都能明白这点!问题的答案人家规定是盈亏还是实际盈利(简称盈利了)大家自己心里有标准~不用在意谁对谁错! 关键在于盈利到底多少!面试通过者的答案是1,面表上很有道理,其实纯粹胡扯,面试官也是蠢 蛋!举个例子:你有十元买鸡还剩二元一鸡,卖鸡还剩11元,九元买鸡还剩二元一鸡,结果看上去确实是抵消了,但把鸡卖了却发现有12元了!原因很简单:盈利并没有被抵消,更不可能凭空消失,盈利其实是抵消了成本的增加值,鸡变九元时1元盈利抵消的是增长的一元成本,抵消后鸡成本仍旧是八元,卖了十元后所以应该是十减八而不是十减九,盈利就是2元,其实它所设想的三步聚本身就错,第二步的步一个是卖鸡,一个是买鸡,单独拿出来的确是一场交易,但把它放回整个交易过程它就根本不有在这场交易,因为在第一步己经卖鸡了,怎么第二步还能卖鸡,哪来的鸡给他卖,这不是同一笔帐算两次了吗,同样9元鸡也买了两次,所以必须把第二个根本不存交易去掉,是买鸡卖鸡买鸡而不是买鸡卖鸡卖鸡买鸡买鸡卖鸡~~所以不要以为大公司的面试题就一定正确!还有人认为鸡成本增加了1元,所以盈利不是2元了,这真是让人好笑,没看到售价也涨了吗!所以答案就是盈利2元,盈亏1元! 有的人请不要说从经济啊什么啊的角度来说,连数学也不会的人来谈什么经济啊,也不怕人笑话~不会走路偏偏非要跑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02
亏两元
该题考查的不是数学计算能力,而是看你能否在经济活动中将“如何获得最大利润”放在首位思考,也测试你在纷杂的交易过程中能否明确自己的位置。在解题之前,首先要说明一点,商品的价值在交换的过程中是会变化的。这里要考虑到成本核算的问题,就是说鸡的成本不是一成不变的。
(i)第一次8元买进,对他来说(也对以后要与他交易的人来说)鸡的成本是8元。然后以9元卖出,这时赚了1元,这里是很显然的,没有疑问。
(ii)请注意,接下来这句话是关键:买走鸡的人(我们称之为B)花了9元才买到的这只鸡,所以此时对B来说(也对以后要与B交易的人来说),鸡的成本就是9元了,如同一开始那人(我们称之为A)花8元买到鸡的时候鸡的成本就是8元的道理一样。
(iii)这时A又从B处将这只成本是9元的鸡以10元买了回来,如果我们从B的角度想,就是B把9元买到的鸡以10元卖掉了,B赚了1元,相对地就是A亏了1元。
(iv)现在A手里的这只鸡是花10元买回来的了,所以对A来说(也对以后要与A交易的人来说),鸡的成本又涨到10元了。
(v)最后A将这只成本是10元的鸡以11元卖给了另一人(就叫C吧),和(i)的道理一样,赚了1元。
然后总结一下:(i)时赚1元,+1;(iii)时亏1元,-1;(v)时赚1元,+1。一共+1-1+1=1元。所以可以说A这家伙脑袋进水了,(i)之后就已经赚到1元了,步骤(ii)至(v)都算白干了,没有效率。
我们现在来看,鸡在C手里,是他花11元买的,就是说现在鸡的成本又涨到11元。如果一开始A就把当时在他手里成本还是8元的鸡以11元卖给C,同样可以达到现在的情况,就是说A原本能赚到3元的,现在只赚到1元,所以在整个过程中A其实是亏了2元(即:没有得到本来应该得到的利润,也是一种变相的亏损)。

经济学上亏两元 数学上赚一元
第2个回答  2011-07-11
这是当年沈南鹏在美国应聘碰到的问题,可以有多解。
[淘股吧]

面试官的目的,也许是想让沈南鹏知难而退——一个仅仅在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读了一年就退学转到其他学校的青年,数学能好到哪里去?但是,面试官并不知道,沈南鹏虽然承认自己并非数学天才,但他却从来没被任何一道智力题难倒过——因为在中学的六年时间里,他一直在数学题海里遨游。

三人的答案是:美国应聘者认为赚了2美元,日本应聘者认为亏了2美元,而沈南鹏却认为亏了4美元!

美国应聘者的解题思路是:

同样的鸡,第一次买一只:8买9卖,9-8=1,赚了1美元;第二次买一只:10买11卖,11-10=1,赚了1美元。两次交易相加——1+1=2,所以答案是赚了2美元。

日本应聘者的解题思路是:

同样的鸡,如果在8美元的价位上一次买两只然后分别在9美元和11美元的价位上先后出售,那么第一次交易——8买9卖,9-8=1,赚了1美元;第二次交易——8买11卖,11-8=3,赚了3美元。两次交易相加,本来应赚4美元——1+3=4,但贩鸡者实际只赚了2美元——(9-8)+(11-10)=2,所以,答案是亏了2美元——2-4=-2。

沈南鹏的解题思路是:

同样的鸡,如果在8美元的价位上一次买两只然后在11美元的价位上一次性出手,那么就应该赚6美元——8买11卖,(11-8)×2=6,但贩鸡者实际只赚了2美元——(9-8)+(11-10)=2,所以答案是亏了4美元——2-6=-4。

对于沈南鹏的解题思路和答案,面试官大为佩服。于是,进入花旗银行的通行证,最终就落到了沈南鹏的手里。

将三人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做一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沈南鹏的思维特点和最终胜出的原因。

从解题思路和答案上看,美国应聘者比较呆板,他既不能以前瞻性的目光和跳跃性的思维去看待和把握市场物价的变化规律,也缺乏投资必须追求最大效益的意识,所以就认同了贩鸡者的“两次买两次卖”的笨劣做法,机械地据题解题,进而得出赚了2美元的答案。
第3个回答  2011-07-04
要投资才能有利润赚。原有8元的成本,投资8元买回一只鸡,9元卖出去(9-8=1)赚利润1元。现有9元想投资10元买鸡(10-9=1)钱不够只能借款1元。又以11元卖出,现手里有11元。还掉借款1元(11-1=10),手里还剩10元,减掉成本8元剩余的就是赚的利润。(10-8=2)
第4个回答  2011-07-10
11-8=3
用8元买回来,再用11元卖出去,所以赚了3元。

这是国外某著名商业公司的一道面试题,考查的不是你的数学计算,而是看你会不会在经济活动中将“如何获得最大利润”放在首位来思考,也测试你在纷杂的交易过程中能不能明确自己的位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