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基本维度是什么

如题所述

1.人性的维度

人性有多重维度。
古今论人性者,无非性善与性恶论的对峙。孟子言性善,荀子说性恶,而现代学术界论人性,也多以善恶言说.。但是,人性只有一个,人性应该是统一的。为什么原本一个统一的人性,在不同人那里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有没有统一的人性?如果没有,那人与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如果有,那人性又是什么?为什么统一的人性可以有不同的人性理论,或对人性的不同认识和理解??
立论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各异,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不一样。在人性论上,最是见仁见智。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逻辑理性的思维方式,这是对世界的一种简化。简化的思维方式,往往导致对人性的简化和片面性的认识和理解,而这些简化片面的认识和理解,常把人性弄成一维的、或概念化的。简化固然符合“思维经济”原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无法说明人性的全部复杂性;而概念化,则容易对人性的认识形成教条。
人性是复杂的。这是因为人的生命现象的复杂。生命现象发展到人类的出现,可以说包罗了宇宙万象、社会自然、精神物质各个层面。马克思在谈到自己时曾说,“人所有的我就有”,那自然是喜怒哀乐、善恶私欲、神圣崇高、世俗平庸应有尽有,而不止是一共产主义战士而已。马克思并未说到人性,而只说到人的本质,那么人的本质是否就等同于人性呢?本质只是一个概念,但仅用概念,就能概括复杂的人性吗?人“性”,是整体性的存在,它无法用概念简单概括。而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之总和,就把人从广义的自然中抽象出来,它所用的,正是逻辑理性抽象思维的科学认识方法。
人的本质与人性并不是一回事。本质论不是本体论。至于后来的生成论,更是不顾人性的本体。人的本质是逻辑理性对人的全部存在的一种抽象,是对人的概念化理解;而概念是僵死的、简化的、强调事物间的差异而忽视同一性的;而人性则是一个整体观念,人性与天地万物之性联在一起,它们之间是既有区别又相互包含的。此外整体观念中还容纳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除了整体观念(本体)不变之外,构成整体的一切要素都相反相成、相互支撑,各要素之间都有变通性、相互转化性;更重要的是,作为整体的人性并不能与自然性、与天地万物之性完全分开。这在逻辑理性看来,显然是不科学的。

然而科学认识并不全面。科学以其抽象性,概括了人的本质,却无法穷尽人性的复杂。因为人性是一个整体的存在,这整体性把人和整个宇宙连成一体,这使科学认识对它不是感到无从下手,就是以偏概全,产生片面性理解。人性只能用整体理性方法去理解、去把握、去解说。其结果,当然也就不是简单的几个人性概念所能概括的。“科学地认识人性”,似是而非,而认识“人的本质”,会造成对人的简化理解,全面认识人性,还需要有超出“科学”认识的智慧。

人性是个多维体。人类生活有多少层面,人性就有多少维度;生命有多少粤秘、潜能,人性就有多少可朔、可变、可生成的方向。随着现实生活的不断复杂化,人性的维度也在不断增加,而新增的人性维度又不断充实着人性,重塑着人性,使人性变得越来越难于理解了。

人性是不可言说、不可概括的,强要概括,就要冒学术上的风险。因为人太复杂;人性没有不变的,任何固定化、概念化、定性化的描述,都会因为时代的改变而失效、而落空。知人性有无限维度,方可理解人性不可以一维概括;知人性维度永远在增加,才使不变的人性论不能被社会接受。就连善恶观念本身都在变,人作为宇宙自然关系、社会关系的集大成者,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变换着。

人性有先天与后天之分。有先天之性,有后天之性。属于先天者,是为本性;属于后天者,属于习性。习性可塑,在不断改变;本性相似,永恒不变。我们说人性维度在不断增加,主要是后天的变化。此外对于人体生命奥秘的不了解,也会压抑人性展现的潜能,使一些人性维度不能自由地表现出来。

对于人性理解的真正困难在于,先天与后天之性之间难以兼顾,不能统一。看到了后天人性的变化,人性维度的增加,就忽视了先天永恒不变的人性;注意到人性的先天不变性,又会忽视新增人性维度对于人性的影响。
人性论中的先天性与后天性还不就是本质论与生成论之间的关系。而是古典人性论与现代人性论之间的矛盾。古典人性论侧重于先天,现代人性论注重的是后天,于是古人看到的是不变的人性,现代哲学看到的是变化生成中的人性。

研究人性需要整体的视角。无论先天与后天,生成与变化,从整体来看都是统一人性的一部分,这些关系所产生的效果都具有整体的稳定性和整体的不变性。无论世界如何改变,人性如何变化,它在整体上趋于平衡、稳定、和谐的趋势都不能改变。人性是一整体的存在,其整体效果,是中和、平衡、稳定、和谐,是各不同人性维度之间的协调与和谐,从整体效果来看,人性是和谐的。人性的复杂犹如宇宙之性,宇宙是和谐的,任何复杂系统、其内部包含了各种矛盾与对立的系统,都需要保持整体和谐,否则系统就要崩溃,就不可能稳定存在下去。这完全适合于对人性的理解。
人性是稳定、有常的,这是从整体角度说。这符合宇宙自然的法则,人性中稳定不变的属性,犹如《易经》中的“不易”,人性无论怎样变化,其中也存在着“有常”和“不易”的一面。
而认识人性中的稳定不变性,就必须全面认识人性,而全面认识人性,就应该而且必须从整体角度出发。

人性的表现并不是人性本身。二者之间的关系犹如存在者与存在之间的关系。存在者只是现象,而存在则包罗万象,是“大全”,是宇宙本体。人性的表现只是现象,而人性则是本体,是包罗万象的宇宙“大全”,而它的总体效果,就是趋向于整体和谐并尽量保持和谐的。
西方哲学注重人的主体性,西方文化看到了人的矛盾,自我与他人、人与世界的矛盾,人间与天国的矛盾,精神与肉体的矛盾,人与神的矛盾...却看不到二者之间的统一。宗教试图解决人的矛盾,却又引起了新的纷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站在更高整体背景的角度认识人性。科学理性把人看作是生存工具,局限在生存境界内讨论人性,而没有超越生存的智慧。宗教超越了生存,却又是人与世界分裂的产物,因而,宗教也可以成为发动“圣战”的借口。只有站在统一理解科学与宗教的整体理性的高度,才能全面认识人性;只有认识到人不仅是矛盾的,人性还是和谐的,才能避免人类之间的纷争,以及人与世界的对抗。这是二十一世纪人类“认识你自己”的重大课题。希望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http://www.frchina.net/forumnew/viewthread.php?tid=15968

参考资料:http://www.frchina.net/forumnew/viewthread.php?tid=15968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