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杜牧”是哪个朝代的人?

中国古代“杜牧”是哪个朝代的人?请告之!

  杜牧,唐朝人
  杜牧诗集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08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白话文的: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生于唐德宗贞元19年 ( 公元803-852 年 )。出身官宦世家,历代书香门弟,先祖杜预是晋朝著名学者,祖父杜佑是中唐的宰相和史学家,所著 [ 通典 ],与郑樵的 [ 通志 ],马端临的 [ 文献通考 ] 并称为 [ 三通 ],乃中国治史研究的经典。

杜牧生于内忧外患的晚唐,当时君主昏庸,宦官专政,士人党争,及藩镇割据。青年时,他已关心国事,二十三岁写出留存千古的文章 [ 阿房宫赋 ],给当政者引鉴秦朝的劳民伤财,骄奢淫逸所导至失败和灭亡。

文宗太和二年 ( 公元828年 ),杜牧二十五岁进士及弟,奉派江西观察使任幕僚,后迁任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和宣歙观察使崔郸幕中任书记和判官等职,十数年间,奔波各地,于地方施政及治安,很有能力发挥其才,他经常探究 [ 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远近险易,古人之施政得失 ] ,作为施政及用兵之据,在淮南幕府中曾写出政论文 [ 罪言 ],于修明朝政,削平藩镇提出切中时弊的见解,后被牛僧孺当朝相时引用为施政方针。

武宗会昌二年 ( 842年 )以后,他从幕僚升任地方官,致力免除苛捐重税,改革时弊,颇有政声;几年后,朝庭用兵抗击回纥和平安泽潞藩镇叛乱,杜牧上书宰相李德裕,陈述用兵方略,得蒙采纳,并取得战事成功,以他文官出身而有军事韬略,不愧文武全才,人中龙凤,可惜杜牧处于晚唐一个岌岌可危的朝代,而他又耿介正直,不屑逢迎权贵,因此,只能作为地方官员,使其舒展局限,当他在江南作地方官,郁郁不志时,曾纵情声色于烟花之地,作内心苦闷的逃避,事后又每每懊悔不已,成为难解的矛盾。

杜牧在文学创作有多方面成就,诗,赋和散文都足以成家。他主张: “ 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 他推崇李白,杜甫,韩愈和柳宗元,并融会前人长处。在 [ 献诗启 ] 中,他说:“ 苦心为诗,未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古不今,处于中间。”诗是杜牧最杰出的成就,与同代另一诗人李商隐 ( 812-858 ) 齐名,并称“ 小李杜 ”。

他的古体诗题材广阔,笔力雄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宕跌见长,多用质朴口语,少用典故,简洁白描,浑然天成,传达出无穷的诗情画意,他用词之浅白,与白居易一时瑜亮。

宣宗大中六年 ( 852年 ) ,杜牧四十九岁,病中梦到自己死去,醒后,一直郁郁不欢,从此不诗不文,不久便去世了。他的侄子在其死后,刊行其作品,曰 [ 樊川集 ]。
第2个回答  2007-06-11
(公元803--852)唐著名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曾任江西、宣歙观察使、淮南节度使幕府。历监察御史、湖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后人称为“小杜”。以济世之才自负,放达自任,不拘小节。著文有:《罪言》、《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原十六卫》等,论治乱守战之理。并注曹操所定的<孙子兵法>十三篇.感于藩镇跋扈和边疆多事,故诗文中伤世感时,指陈时政之作居多。《阿房宫赋》及艳诗《泊秦淮》等,借古讽今,寓意深远。写景抒情的小诗,也多清丽生动。有《樊川集》。
第3个回答  2007-06-11
杜牧,字牧之,唐朝人
第4个回答  2007-06-09
杜牧 唐代诗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