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如题所述

(一)农村班子建设方面。谈到班子建设,说白了就是村班子在农村是否有威信、是否能做事的问题。在解放后到上世纪80年代的几十年来,村党支部在农村是拥有绝对权威的,那时候,我们的村干部,特别是我们的书记们在一个村的份量是最大的,但是,再回过头来看我们现在的情况,相当一部分村党支部在农村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已经在下降了。当然,那是有时代背景的,但是,我们还得从自已身上找原因,我认为,村党支部在农村权力的流失、凝聚力和号召力的削弱,关键原因在于我们的工作没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为这几十年,在中国农村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体制变了、生活水平变了、农民思想意识也变了,那么,我们的村党支部能否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本人认为,导致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工作方法方式跟不上新的变化和要求,我认为,这点是最重要的;二是党员作用发挥得不够好;三是一些村级班子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碌碌无为,出不了政绩,不能服众;四是村级干部实行直选后,一些干部缺乏安全感,对能否在三年后连任信心不足,工作得过且过,思前怕后,看重短期政绩。五是一些村“两委”关系不够协调。现在在农村,部分村村委会对村党支部的地位和职责存在片面认识,认为村务工作是村委会的事,党支部是管党务的,对村务工作无权过问和管理,个别村委会干部甚至对乡镇党委、政府都采取抵制态度,认为自已是村民直选的,上级管不了,在工作中不配合、不支持、甚至是不服从。这种现象是十分错误的,其危害也是十分大的。
(二)农村干部队伍方面。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当前全县农村干部队伍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年龄老化、文化水平低的现象比较突出。如东源县,2008年全县258个村中共有“两委”干部1246名,平均年龄达46.3岁,35岁以下的只有67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2人;而初中以下的有496人,呈现出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特点。二是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突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部分有文化、有头脑、有一技之长的优秀农村青年,通过经商、办企业、打工致富之后,在外地安家落户,从“农民”变成了“市民”,不愿再回农村,导致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三是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较差的现象比较突出。当前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发家致富,而农村干部队伍中,大多数人缺乏致富技能,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懂农业的多,懂二三产业的少;懂生产领域的多,懂流通环节的少;懂传统生产技术的多,懂现代科学技术的少。这种现象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尤为突出,许多村书记、主任看摊守业,被动完成上级交给的税费收取、计划生育等基本任务,只起到了一个“传声筒”的作用,在群众中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四是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一些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不注重学习,对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方针政策领会不及时,理解不准确;开展工作习惯于老一套,凭老经验,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尤其是偏远落后的山区、库区村,经济条件、交通条件都比较差,而群众期望值和上级要求都比较高,一些村党支部书记感到力不从心,好象再怎么努力都难以做好,工作上存在畏难和消极情绪,影响了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
(三)农村党员队伍方面。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如:08年东源县共有农村党12170名,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达8443名,占总数的69.4.6%; 35岁以下党员1934名,仅占15.9 %,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现象突出,高学历党员和年轻党员严重不足。二是党员队伍血液不新。现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着老党员多,青年党员少,党员队伍血液不新的问题。有的村党支部对发展党员工作虽有计划,但仅停留在纸上,培养跟不上,发展不落实;有的村支部书记思想保守,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搞关门主义,个别村甚至连续多年未发展过党员。有的村发展党员“近亲繁殖”,致使选人育人渠道受到很大限制,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萎缩。三是党员队伍先进性不强。当前,农村党员队伍缺乏致富本领,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能力不强。不少村党员致富本领还不如一般群众,自己本身还没致富,根本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部分农村党员思想觉悟不高,利己主义思想严重;还有的集体观念淡薄,只要权利,不尽义务;只要自由,不遵法纪,缺乏社会责任感。
(四)村级集体经济方面。2006年市委出台行政村入股经营高新区厂房的政策后,我县各村积极筹资参股,通过分红,使村级集体经济基本上每村达到了3万元以上。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当前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着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经营管理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一是村级集体负债率过高。普遍存在欠债过日子、搞建设的现象。二是集体经济产业结构单一。部分村主要依靠传统型农业,村级集体收入无从谈起。发展工业和上规模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产业的村较少,加上销售渠道不畅通,农民积极性不高,难以组织大规模发展。三是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全县整体情况分析,位于城区和乡镇驻地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快,距城区和镇驻地较远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四是一些村长期靠吃政策饭。如东源县,不少村的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靠生态公益林补偿款、移民资金提留款,用农村的话来说就是“吃祖公业”,有的就仅仅靠高新区的分红过日子,发展集体经济一筹莫展。
(五)为民办事方面。在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村级不能向村民收费摊派的新的政策环境下,由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快,部分村为民办事、发展农村公益事业难度也在加大。乡村道路建设、学校维修、农田水利建设等一些集体公益事业举步维艰,妨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部分村党支部、村委会被紧缺的经费捆住了手脚,有心办事,有人办事,却无钱办事,想办的事办不成。有些党员自身缺乏致富能力,更谈不上发挥带头作用。由于办不了实事,少数村党支部存在“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跟”的现象。实践证明,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集体经济为物质基础,如果缺乏为民办事、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势必导致党支部号召无力,指挥不灵。
应该说,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一)主观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在抓基层组织建设人员配备、资金支持、专题研究上仍存在薄弱环节。二是村级党组织存在党建工作比较虚,很难抓出成效的思想。部分村党支部认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非常虚,抓与不抓一个样,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当前村级工作方式方法不科学,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用不好,新思想不接受,老观念根深蒂固,造成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弱化。三是整个社会氛围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农村基层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认识也出现一定偏颇,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
(二)客观上。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资金保障欠缺。部分乡镇、村基层组织建设比较薄弱,关键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活动开展无经费,干部工资不兑现,村级债务沉重,影响着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水平和档次。二是工作机制不健全。个别乡镇、村没有形成系统、长效的工作机制,工作缺少抓手,实际工作中存在短期行为、短期效应,工作连续性不强。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措施
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关键要从八个方面下功夫,概括起来,就是:“建好班子,带强队伍,加快发展,理顺关系,健全制度,凝聚民心,多做实事,维护稳定”。
(一)建好班子。“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党支部实现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首先必须要领导和建设好村“两委”班子。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村级班子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一是始终坚持从学习入手,增强村级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提高班子整体素质。学习是很重要的。现在,党和政府的每一项政策一出台,就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等对外宣传,很快就会传到千家万户,群众也很关心,也会学到政策的,所以,干部如果不学习,可能还不如群众懂政策。二是制定和完善村“两委”班子理论学习制度、财务制度、接待制度、议事恳谈制度、民主生活会和党风廉政建设等一系列制度,使村两委工作有章可循。三是加强团结,增强工作合力。贯彻执行《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村党支部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做到村委会自觉接受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村党支部积极支持村委会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形成合力发展本村事业。四是在配强班子上下功夫。要注意从新农村建设中发现、培养、推荐村“两委”干部人选,把受群众认同的经济能人充实到村班子,提高村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同时,要着眼于村级班子的长远建设,在青年农民中培养后备干部,培育新生力量,做到后继有人。
(二)带强队伍。首先,要带好干部队伍。做好农村工作,村干部是关键,要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带好干部队伍。管理村干部的方法有很多,比较有效的方法有四个:一是合理分工,实行岗位责任制,对干部定职定岗,确定具体分管的工作;二是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在村干部之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工作上的不足,督促今后工作,使村干部对自已的工作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也可采取通报会和座谈会的形式来进行;三是制定激励机制,在工作中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四是定期开展干部评价活动,可以通过召开测评会的方式,让群众、党员来评价村干部的具体工作,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其次,要带好党员队伍。在一个村,党员队伍强了,党员队伍带好了,党员支持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了,那么这个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肯定是强的,党支部的领导地位也肯定是高的,所以,建设好党员队伍相当重要。如何建设好党员队伍呢?一是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党员集中学习、集中参政议政,激发党员活力,增强党支部的吸引力。二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搭建起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的平台。比如,开展 “党员奉献日”、“党员义务劳动日”、“党员家庭带头支持村务”等主题活动,引导党员带头发挥作用。
(三)加快发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如何抓住机遇,推动发展?具体来说,当前我们应紧紧抓住四个机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一是紧紧抓住“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这个机遇发展村级经济。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两个机遇,通过驻村单位和驻村干部的帮助,主动联系,努力争取各级挂钩单位的扶持,发展扶持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开展产业园转移活动这个机遇,大力发展经济。要利用好自己的土地,协助好工业开发过程中的征地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工业,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紧紧抓住市、县发展生态环保产业之机,立足本地本村的自然资源,发挥优势,发展壮大村级经济。要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自然资源,林业资源,水库资源等等,通过引进外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渔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等。四是紧紧抓住市、县政府加大农业扶持力度之机,发展壮大本土农业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理顺关系。“做干部首先要会做人”,就是要处理好各种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农村党支部与镇党委政府等上级部门的关系。首先,要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把上级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其次,要争取上级对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二是处理好村“两委”内部的团结关系。三是要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主要要把握好四点:第一,要深入群众,关心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第二,要学会用群众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做工作。第三,办事要公道。第四,要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五)健全制度。村党支部抓村务工作,重点要完善和落实好村“两委”议事制度、财务制度、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四项制度。一是建立完善村“两委”议事制度。要把村务决策和管理工作制度化,制定严格的办事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发挥集体智慧,避免出现工作失误。二是建立完善财务制度。只要落实好了财务制度,才能避免干部之间互相猜疑,消除群的疑虑。还有,要落实好党务、村务公开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促进村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六)凝聚民心。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村要怎样发展,农民最期盼什么,农民最有发言权。因此,要注重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引导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农村面貌。要深入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转变群众观念。要通过各种形式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寻求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要探索在自然村组建立理事会。理事会主要由村组干部、致富能人、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组成。充分发挥理事会成员德高望重,在群众中有较强影响力的优势,解决那些政府难以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尽可能地把群众发动起来,自发支持和参与村务工作。要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以实实在在的政绩取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七)多做实事。要抓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办实事。只有把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好,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才能体现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战斗力。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加强村道建设。所谓“路通财通”,只有进一步加强村道建设才能更好地发展本地生产,才能引进外面的资金,才能引进人才为本村服务。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科技化水平,着力完善农村市场体系以及农村电网建设。三是加强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农村信息网,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全面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四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事业服务体系。着力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健全农村文化中心和信息网络建设。五是搞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有效解决农村“十乱”等影响村容村貌的突出问题,深化和完善“四有一落实”长效机制,促进农村卫生管理规范化。
(八)维护稳定。村党支部要把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解决本村在社会治安、村风民风等方面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8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基层组织建设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诸如“五好支部创建”、“双培双待先锋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管理”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基层组织建设开辟了新的天地,注入了新的活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支部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强,战斗堡垒得以巩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发挥,为稳定农村形势、加快农村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纷纷出现,农村工作面临着新一轮的严峻挑战。在某些地方,个别支部、个别干部身上还存在着或 多或少的问题。因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之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从事农村基层工作近三十年,现从村级的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支部活动开展以及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就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班子建设方面
  1、村党总支书记难选
  村级班子建设首先是人的建设,尤其是班长——总支书记的配备。一个优秀的总支书记要求政治素质过得硬,发展经济有思路,群众方面有基础,可是目前农村这样的人才少之又少。村总支书记的选拔成为村级班子建设中最大的难题。原因是:(1)现任村书记个人综合素质达不到上述的三个要求。前些年,在选配支部书记时,往往侧重于行政管理型,能把化解民事纠纷、完成上级各项任务方面等事干好,就是好干部。但这些干部往往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不能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村干部,已无法再干下去。现在相当一部分村总支书记文化程度不高、思路不广、办法不多、争先进位意识不够,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的能力不强,群众对此反响比较强烈。(2)具备条件的不愿意干。众所周知,现在村干部工资待遇较低。尤其是村级负责人,他们得到的报酬和他们的付出远远不成比例,与“按劳分配”严重脱节。而且由于多方面原因,他们工作风险大,容易得罪人,有时候即使是为群众办好事,但也未必能得到承认和理解。这些都使得一部分优秀人才对“村官”望而却步。(3)选拔配备的范围有限。大多只能局限于本村,跨村当村官缺乏群众基础,再有才能的人也很难开展工作。
  2、村班子难配。
  原因是:(1)由于农村干部岗位缺乏应有的吸引力,素质稍高的农村青年通过参军、外出务工经商等渠道离开了本村,致使有的村选拔干部只能是“矬子里拔将军”,因此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与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距较远。(2)选举出来的干部不一定能胜任工作。应当承认,目前广大农民的思想觉悟还没有高到没有私心的地步,村干部选举往往被大家族势力、经济实力等左右,同时受干部的结构、选举条件(如:年龄、文化、性别等等)的影响,会导致选上不能用,管用的选不上。有的人动机不纯,从当干部那一天起他就不是想如何为群众办点实事,而是为了个人的发家致富,或者是为了本家族的利益。此外小村并大村后,群众小村概念根深蒂固,干部分配还要兼顾到各个小村,这样就会出现选上的没有好职位,没选上的得安排好职位。(3)不靠选举不行。这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靠行政命令指派任命村干部是违法的。这就造成了有的人为了选票,工作没有力度,怕得罪人失票,选上后因曾有求于人拉不开手脚,因而完不成任务,尤其是计生手术之类的硬任务。
  3、村干部难管。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充实,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改善,但随之而来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几千年来的封建残余思想和观念,给村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金本位、等价交换等思想和意识开始在一些干部的头脑中产生,干工作论报酬、做事情讲“实惠”,造成对村干部的管理越来越难。这是因为:(1)由于决定某个村干部能不能干的主要是是群众,党委政府对其任免决定权严重削弱。因此他们在开展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宁愿得罪上级而倒向群众。因为得罪上级是一时的,下次选举还可以东山再起;但是一旦得罪群众是就一世的,他就有可能永远当不上村干部!这时候一些政策的落实就会遇到来自村干部自身的阻力。(2)村干部待遇低。有的人是为了面子当村干部,有的是碍于情面干的,当前的村干部报酬对其无太大吸引力,无论政治还是经济的。(3)当前农村的工作形势、环境都不大好,村干部压力大,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4)村干部的整体素质还达不到现实农村发展的需要。绝大多数村干部还没有从旧的工作理念中转变过来,工作方法陈旧,“官老爷”思想严重。有的人见到利益就容易产生私心,处理问题时有失偏颇,缺乏公平。也有的缺乏气度,心胸狭窄,工作时只想到家庭家族利益、小团体利益。
  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
  1、支部缺乏凝聚力
  一个组织,没有凝聚力,就没有战斗力。当前我们的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应当说是不够强的。原因有三个:(1)大环境使然。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一个转型期。行政部门乃至村级组织的工作方法正由过去的指令慢慢的转向指导,职能也应由过去的领导逐步转向服务。而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基层党组织在这种转变中速度远远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速度,工作方法老一套,缺乏活力,成效不显著,很难吸引党员群众参与到党的组织建设中来。(2)小环境决定。相比较而言,我们整个皖北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各方面的发展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手中无米就唤不来鸡。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组织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帮助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群众有意见。我们不能抱怨党员群众功利心强,因为飞蛾具有趋光性,动物具有趋食性,人都具有趋财性。特别是经常在外务工的党员群众见惯了苏浙的发达,回到家再看到本地的落后,他们从心里就对当地的基层组织有一种无形的抵触心理。(3)社会发展转型中村干部各方面素质跟不上,基层组织服务能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不能给群众带来什么,群众求干部不如干部求群众的时候多。
  2、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
  受经济观念转变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党员专注于自己发家致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够。普通党员自身的优越感、荣誉感不强,和一般群众相比没有什么优先权,他们担心发挥模范作用影响自己致富。有能力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大多外出务工经商了,留在村里的党员本身素质就不高,年龄老化,知识退化,能力弱化。年龄偏大,难以发挥带头作用。能力偏弱,无力发挥带头作用。
  3、发展党员难
  这方面原因有四个:(1)党组织吸引力减弱。过去党票是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现在农村发展党员要靠分指标,给任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党员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只有责任没有报酬。各级组织对普通党员,尤其是农民党员只提要求,不给关怀,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2)个别村干部尤其是基层组织负责人心胸狭窄,怕有能力的入党后,在群众中威信超过了自己,担心这样的人将来会夺自己的“权”。为达到长期任职的目的,当这些人想入党时,不是举贤荐能,而是百般刁难,极力压制,优秀年轻人被他们拒在党的大门外。(3)有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宗族观念、小团体观念严重。发展党员大多是“圈子里的人”或听话的人。对那些想入党但平日跟自己关系不好或一般的人,怕将来选举时驾驭不了,不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因此控制这样人入党。(4)发展党员观念陈旧、方法落后。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认为,入党必须主动申请,组织没有必要去动员农民入党。同时,不少农村青年认为,如果组织不授意,自己不能冒然写申请,时间一长,一些农村优秀青年在消磨中便放弃了入党的念头。也有一些村支部书记思想落后、观念守旧,总是以老眼光、旧标准来衡量入党积极分子,总是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和潜力,求全责备,不给那些不够成熟、但有潜力的青年以培养锻炼的机会,使一些思维活跃有经济头脑的青年难以在支部大会上通过。
  我在下村调研时,曾经有个村书记这样说:农村想入党的主要有两种人,一是自己想当干部,或亲属亲信想当干部的人。另一种就是“少脑子的人”。这句话虽有偏颇之嫌,但也道出了当前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党员发展的尴尬。
  三、党组织活动开展方面
  面对农村基层党建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不少基层党组织仍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党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主要因为:
  1、 无人组织。村干部报酬待遇偏低,与一些迅速富起来的农民相比,经济上差距较大, “付出”与“受益”不均衡。加上对村干部各种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干部开展组织活动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在其位,不谋其政”。
  2、无处开展。普遍缺少标准的、现代化的能够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活动场所,阵地建设步伐缓慢。
  3、无钱办事。农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影响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比如学习沈浩同志,想组织党员干部到凤阳小岗去切身感受他的先进事迹,但经费从何处来。
  4、无人参与。部分普通党员对开展活动没兴趣,参加组织活动不仅不能给自己带来收益,而且参加多了会影响自己发家致富。党员流动量大给活动开展也带来一定的难度。有的村有一半以上的党员在外务工经商,有时党员大会一年也难开上一次。
  5、活动方式老化,缺乏创新。受条件、组织者的能力水平限制。现在农村党组织活动还大多是开开例会、读读报纸、看看专题片等,形式内容都没有新意。有的仅仅是应付上级检查,没有把组织活动作为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任务;有的过分突出实用科技活动,弱化了政治理论教育;有的没有根据农村党员的文化层次,盲目照搬外地先进经验,操作性差。除非是硬性任务,一般情况下,没有党员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
  四、制度建设方面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对党员管理出台了很多的制度,凡事都强调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事实上制度不仅有而且全,但是坚持的不多、落实的不够。很多制度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收在盒子里”的摆设,大多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真正落实到位的太少了。这是因为:
  1、有的制度标准定的太高。不要说普通党员,就是干部党员也做不到。世上没有不吃草的马,有些制度却“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如“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这些党员之所以没有职务、没有外出务工经商,应当说他们本身各方面能力、觉悟就很有限,我们却要把他们应推到一线办事管事,而且只给责任,不谈报酬。再比如“党员联系户”:按照当前农村实际情况,一个普通党员要联系20至30个农户,试问:普通党员有这些能力和精力吗?
  2、有的制度千篇一律,不切实际。好多是上级在办公室统一弄好下发的,根本不考虑各支部的现实状况,城镇和偏远农村情况不同,支部的任务怎么可能一样呢?为什么要用同样的制度来管理呢?
  (3)缺乏落实制度的必要的政治、经济保障和相应的监督措施。村级组织目前以自治为主,宗族势力普遍比较严重,受农村党员素质低、经费不足、监督机制不到位的限制,一些制度落实起来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
  意见和建议:
  1、严格落实村干部的“一定三有”,解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要让他们:(1)工作有保障---目前急需解决没保障、缺安全的问题以及待遇问题、保险问题(既要给政策又要给钱才行)、反对者无中生有的诬陷上访问题。(2)干好有希望。目前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村干部报酬转财拨,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公务员等,这可以说是曙光初现,希望能够迎来更加灿烂的阳光,让我们的村干部在工作中得到组织上更多的政治关怀。(3)退休有所养。有几人真正能干到退休呢,应切实解决好离职后的问题。
  2、积极为村干部松绑、减负、降压。现在好多部门行政行为、商业行为事事都让我们村干部去做,往往还用评比等机制来给他们加压,有时有的村一个月要迎接一两起来自上面的检查。上面千根线(文化、土地、综治、卫生、安全、计生、公安、民政等等),下面就一个小小的村委会的那么几个人,村干部工作负担太重、压力太大,这怎么能够让他们有心思搞好新农村建设,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呢?
  3、适当增加办公经费。2000年定的标准至今一直没变,随着物价的上涨,这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村级组织正常活动的需求了。
  4、加大对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力度。同时也要加大对普通党员和群众的教育力度,增强其集体主义观念、大局观念、长远意识。结合农村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党员干部在活动中发挥作用,受到教育。可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培训,创新培训模式,不要把培训局限在教室里,要把活动更多的安排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种养基地。通过各类培训途径,积极为党员干部“补脑”“充电”,切实提高他们的素质。
  5、出台相关政策。让普通党员有荣誉感,得到与其付出相应的回报。支部是核心,周围是党员,外围才是群众。核心发出的光和热,首先感觉到的应该是党员,其次才能是群众,若跨过党员直接给群众会出现“夹冷层”形成“夹生饭”(有违自然规律)。用政策、用光和热促进先进人物积极入党,让普通党员争做奉献。积极创造环境,激发普通党员的参政、议政热情。
  6、在坚持和完善选举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政策。让真正有能力的人愿意当村官,争着当村官。
  7、提高农民基本素养,让“八荣八耻”深入民心。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受农民的基本政治、经济、文化素养不够高这一因素的制约。群众的各方面觉悟不高,使农村的各种工作落实起来阻力非常大。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道德素养、科技素养。给基层党组织、给基层党员干部创造一个和谐、舒心的工作环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19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仍存有一些薄弱环节,从客观和主观上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政策领悟能力差。村组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不透,造成了在实际工作中的被动局面。

二是思想观念旧。有的村干部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是个人显能耐、露本事的时期,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意识比较强,而在工作配合上只希望保证工作不出岔子、村

里不出乱子就行了,满足于维持现有状态,不求发展,思想拘泥于传统思维框架,抓农村党建工作靠老经验办事情,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党建工作没有超前眼

光,没有长远打算,工作被动应付,得过且过。

三是经费投入少。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村村级经费困难,各村对各项工作投入较少,影响了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四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研究不够,指导不力,表现在抓农村党建工作思路不清,活动载体不明,组织措施不力,工作中表现为盲目性、应酬性。

五是政策宣传不够深入。少数农村党员干部不深入农户进行广泛宣传,加之农村干部素质低,很少组织群众学习,致使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知之甚少,甚

至一无所知,严重的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落实。

六是工作方法不够适应。工作被动适应、管理方式陈旧。

七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与群众联系不紧密,片面追求政绩,作风简单粗暴,疏远了党群、干部关系。
第3个回答  2018-06-28
组织基本涣散,定期的组织学习活动是找不到人的,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工作基本没有了,只有在选举的时候才上门。总之,农村基层党组织基本上名存实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6-19
一是党支部书记任选问题,选好一个村党支部,是一个地方村建工作的关键;二是宣传问题,时下大多数农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去了,村一级组织建设对这个强势群体缺乏行之有效的党的宣传,导致村党支部后继无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