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练习

如题所述

修改病句练习

1、联欢会上,同学们唱了许多动听的歌和舞蹈。
2、言行不一是一种极坏的。
3、大家都讲卫生,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证。
4、同学们都要树立起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5、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土地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
6、我国的艺术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画就是仅有的一个。
7、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
8、我回想起过去的往事。
9、我不禁忍不住为王民精彩的表演而喝彩。
10、沿街摆满了莴笋、韭菜、鸡鸭和农副产品。
11、小明不但认真学习,而且成绩很好。
12、平静的湖,一只小船迎着狂风向岸边驶来。
13、今天是第一天开学,他穿戴的都是新衣服。
14、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终于克服了困难。
15、10月13日,终于戴上了红领巾。
15、老师用和蔼的语气和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们。
16、小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
17、这个问题引起来大家的沉醉。
18、刘老师光荣地被评为“模范班主任”的称号。
19、《上下五千年》这套书,看过后增长了不少知识。
20、中队长交给我的任务,已经顺利地实行了。
21、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都是中外闻名的古建筑。
22、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学过的词语。
23、半个学期来,我的语文知识提高了。
24、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
25、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明显提高了。
26、看那熟练的动作,他大概肯定是个专业运动员。
27、大雁塔附近的曲江游览区风景很美观。
28、小刚数学考试得了100分,老师的脸上露出欣慰的欢笑。
29、老师夸耀我们班上的纪律好。
30、雨哗哗地下着,淋得像落汤鸡一样。

参考答案:
联欢会上,同学们唱了许多动听的歌。
言行不一是一种极坏的行为。
大家都讲卫生,健康就有了保证。
同学们都要养成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土地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瓜分。
我国的艺术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画就是其中的一个。
虽然天气不好,但我们总是按时到校。
我回想起过去的事。
我忍不住为王民精彩的表演而喝彩。
沿街摆满了莴笋、韭菜、鸡鸭等农副产品。
小明因为认真学习,所以成绩很好。
平静的湖上,一只小船向岸边驶来。
今天是第一天开学,他穿的都是新衣服。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终于克服了缺点。
10月13日,我终于戴上了红领巾。
老师用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们。
小明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这个问题引起来大家的沉思。
刘老师光荣地被评为“模范班主任”。
《上下五千年》这套书,看过后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
中队长交给我的任务,已经顺利地完成了。
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都是中外闻名的建筑。
我们要理解和运用学过的词语。
半个学期来,我的语文水平提高了。
虽然天气不好,的我们总是按时到校。
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质量明显提高了。
看那熟练的动作,他大概是个专业运动员。
大雁塔附近的曲江游览区风景很美。
小刚数学考试得了100分,老师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老师夸我们班上的纪律好。
雨哗哗地下着,我淋得像落汤鸡一样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9608229.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28
一下题目来自我个人整理的人教版初中语文病句复习专题。
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常见病句类型与题型
一、常见的病句类型
(一)、成分残缺:
例1: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主语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例2:全校师生积极开展“献爱心”。(句子后面缺少“开展”的宾语,可以加上“活动”一词。)
(二)、词序不当:
例3:数学对我不感兴趣。(主体“我”,客体“数学”,改为“我对数学不感兴趣。”)
例4: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逻辑上应是先“认识”,再“改正”。)
(三)、搭配不当:
例5: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主谓搭配不当,把“眼睛”改为“目光”)
例6: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态度不能用提高,可改成“端正”或“改进”。)
(四)、重复罗嗦:
例7:刘老师把这次团队活动的具体详情都告诉了大家。 (“具体”与 “详”重复。)
例8: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头发不在头上在哪里呢?可见“头上的”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则罗嗦。)
(五)、否定不当:
例9: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该去掉,否则意思完全相反。)
例10: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六)、歧义:
例11:这辆自行车没有锁。(这句话可以理解成“车没有配锁具。”也可以理解为“车没锁起来。”)
例12:做手术的是他的父亲。(“做手术的”人可是医生,也可指病人。)
(七)、前后矛盾:
例13: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例14:“五四”征文稿件的字数不要超过1000字左右。(“不要超过”和“左右”前后矛盾。)
(八)、用词不当:
例15:我忽然感到她是个很智慧的人。(名词“智慧”误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有智慧”或“聪慧”)
例16: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成就”词义过重,改为“成绩”)
二、指出下列句子的病因并在原句上修改:
1、由于他这样的好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2、看到了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3、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信心增强了。
4、不但他学习好,而且思想也很好。
5、课堂上应该发挥同学们充分的主体作用。
6、全校学生认真 讨论和学习了《中学生守则》的内容。
7、这部小说成功的塑造了江华等人的英雄事迹。
8、他参加了这届运动会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的生涯。
9、我们一进球场就看到许多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
10、个体户登上了舞台,这是破天荒第一次。
11、这本书大约20元左右。
12、看他的脸上愁眉苦脸的,肯定又闯祸了。
13、谁也不能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14、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全体同学专门开会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15、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16、小李发现老王正在和他的战友谈话。
17、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
18、一种介绍菲律宾的权威著作。
19、要稳住人才,使之不流失,关键在于激励措施是否得当。
20、能否努力学习,是我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21、汽车忽然渐渐地停了下来。
22、他提出展开学习竞赛,大家纷纷附和。
23、在47届的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员精神矍铄,夺得了四块金牌。
24、这件精密的手工作品,出自韩睿之手。
三、修改病句的原则和方法:
1、原则:以改通顺、改正确为原则,不作语言润色,可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的字词)、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词),但绝不能改变原意。
2、辨析病句方法:
(1)、读句子,明确错误的类型
(2)、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看是否有残缺,搭配是否得当.
(3)、理清枝叶,定语,状语,补语是否恰当.
(4)、体味语境,看句子的语序是否合理,前后是否矛盾.
(5)、弄清关系,复句要看关联词语搭配是否得当.
(6)、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来意思基础上修改,这是根本原则.
四、几种务必注意的病句类型:
1、“是”和“成为”要小心,前后是否一回事。“避免”“预防”“忌”“仿造”,看看是否说反了。
①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北京”是“季节”,搭配不当。应改为“北京的秋天”才对)
②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恼怒,二忌卧处当风,三忌吃得太饱。(“三忌”与后面的“忌”矛盾)
2、分数倍数要注意,减少不能用倍数;搭配介词要想清,是否意思有问题。
①今年增产50%,成本降低近两倍。(“降低两倍”不通)
②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10%。
3、“是否”“可否”“优劣”“好坏”“成败”含有两方面,不能呼应就出错。双重否定表肯定,多用一个又否定。
①有没有意志是成功的关键。(“成功”之前应加“能否”)
②新旧体制交替,不免不出现管理漏洞。(多了一个“不”,意思弄反了)
4、习惯错用的词:
“目的是为了”“大多以……为主”语意重复
①美国对伊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的为了摧毁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目的”与“为了”重复)
②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师生为主的。(“以……为主”就含有“大多”的意思,属重复)
“约……左右”“近……左右”“余……左右”“达……多(以上)”“超过……以上”表意矛盾
③近一半左右的年青人不相信这个。(“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就是“不足”;与“左右”矛盾)
④载重量达十吨以上。(“达”指的是数量向上或向多达到的最高点,与“以上”矛盾)⑤通过这次普法学习,使我增强了法制观念。(“通过”和“使”同时使用,把句子主语淹没了,应该去掉其中一个。)
五、链接中考
题型一:
下列句子都有语病,在原句上改正过来。
①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决定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②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
(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不超过30分钟。或: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30分钟)

题型二: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的建设服务。
B、当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到达南京时,受到了“台办”主任陈云林及江苏省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C、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发挥正常的关键。
D、顷刻间,墨黑的乌云布满天空,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题型三:
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
为了增强全民健康意识,荆门市积极倡导“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生活方式,①主要是解决人们膳食不平衡和运动不足,从而遏制目前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的趋势。②收到“小康看健康,健康护小康”的目标。
修改一:在“运动不足”后加“问题”;
修改二:把“收到”改为“达到”或“实现”。
题型四:
请对下面的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①为了预防大灾之后不出现大的疫情,卫生防疫部门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修改意见:为了预防大灾之后出现大的疫情,卫生防疫部门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②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销售、使用、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修改意见: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题型五:
下文中二个划线的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你按照要求进行修改。
我爱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当读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句子的时候,①我仿佛觉得周围的空气里充满弥漫着桃花的芬芳,耳畔似乎萦绕着老人孩子的欢声笑语,②我心中产生了到“桃花源”一游。
(1)第①句重复累赘,应删去的一个词语是:充满
(2)第②句成分残缺,修改后的正确句子是:我心中产生了到“桃花源”一游的想法。
题型六:
下面一段话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有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
① 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使人们逐渐不喜欢用笔写字了。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正在制订中小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认会写,还要写得规范和美观。②学校也要加强宣传,提高同学们对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去掉“随着”或去掉“使”;在“重要性”后面加“的认识”。
题型七:
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画线句各有一处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相应的横线处。
①人这一生如意的遇到的事情,恐怕连自己也数不清,②学会限制自己的情绪,在己是一种涵养,对人是一种公德。
将“不如意”和“遇到”调换位置;将“限制”改为“控制”或“调控”
语序不对
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 “生产的棉花”)
搭配不当(有几种类型)
(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2)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动宾搭配不当,“生涯”不能“退出”)
(3)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关联词搭配不当,“非”与“才能”不能配合使用。)
成分残缺
(1)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缺主语,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
(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成分多余
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多余,“虑”就是想,可删去“的想法”)
结构混乱 (或叫句式杂糅)
(1)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或选用一个)
(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
表意不明
(1)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的领导,不明确)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不合逻辑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是“幸免”,就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第2个回答  2012-05-28
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第3个回答  2011-07-01
楼上的答案很详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