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量和物量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1,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叫做名量词
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做动量词
2,量词+名词
动词+量词
2.1名量词与名词连用
动量词与动词连用
2.2一般地
名量词在名词前
动量词在动词后
3,名量词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专用名量词
  指的是与某些名词有选择关系的量词。即某些名词只能用某一个或某几个专门的量词,这样的量词就是专用名量词。例如:一本词典,一匹马,一尾鱼。
临时名量词
  指的是某些名词临时处在量词的位置上,被用作数量单位。例如:a. 端来两盘饺子,拿来一瓶酱油。b. 坐了一屋子人,摆了一床东西。这种形式一般表示某处容纳某物的数量。a组和b组的区别有两点:1、a组的数词可以是任何的数词,b组的数词一般只能是“一”。2、b组有强调数量多的意味,a组没有。
计量名量词
  主要是度量衡单位。例如:公斤、尺、亩、度等。
通用名量词
  主要指多数名词都适用的量词。包括:种、类、些、点等四个。“个”这个量词有了通用化的倾向,能够和它组合的名词越来越多。但是仍然有很多名词只能用其专用的量词,而不能用“个”替代。例如“电影”可以不说“一部电影”,而说“一个电影”。但“纸”无论如何不能说“一个纸”。   “去一趟、看一遍、做一次、哭一场”中的“趟、遍、次、场”,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做动量词。
动量词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专用动量词
  包括:次、回、遍、趟、下(儿)、顿、番。这些动量词表达的意义各不相同,和动词组合的能力也不一样,比如“次”和“下(儿)”和动词组合的能力强(即多数动词可以和它们组合),而“趟”只能和“去”“走”“跑”等部分动词组合。
工具动量词
  指的是下面例子中的情况:他踢了我一脚。我打了他一巴掌。老师瞪了我一眼。“脚”是“踢”的工具,“巴掌”是“打”的工具,“眼”是“瞪”的工具。这样的词临时用来表示动作的量。离开这样的语言环境,它们只是普通的名词。也可以把这种动量词叫作临时动量词。
4,复合量词
  把名量词“驾”“人”和动量词合在一次,共同用来作为一种特殊的计量单位,就是复合量词。   常用的复合量词在构成形式上虽然是“名量词+动量词”,但要注意,名量词一般来说是比较开放,即很多名量词都可以用来构成复合量词,而动量词只有“次”最常用来构成复合量词。一些复合量词:班次、人次、件次、卷次、例次、艘次、部次、架次、批次、户次、辆次、台次。
5重叠使用
  量词的重叠:除了计量名量词外,不少量词可以重叠使用。例如:名量词:个个/件件/张张。动量词:次次/趟趟/回回。   量词重叠还有一种形式是“一+AA ”如“一个个”“一件件”“一趟趟”,这种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有和上面的重叠形式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意义有三种:1、表示“每一”。基本同“AA ”重叠式。小伙子们一个个身强力壮。2、表示“逐一”。表示此种意义的重叠形式作状语。我们要一件件仔细检查,不要漏掉。3、表示“多”。他一次次给我打电话。
6数词形容词量词
  数词+形容词+量词    数词和量词通常直接组合起来,共同在数量上修饰名词。但在汉语中有时数词和量词中间插入一个形容词,形成“数词+形容词+量词”这种形式。例如:他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这种结构的表达作用主要是对量的大小的强调,含有一定的夸张意味。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量词是临时名量词,一般计较容易插入形容词。例如:晚上他吃了一大碗饭。   (2)、如果量词是专用名量词,受到的限制比较多,要谨慎使用。例如:他扛着一大件行李。   (3)、能够插入的形容词有限,主要有“大、小、厚、薄、长”等少数单音节形容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28
(1) 从结构上讲,汉语“量词”+“名词”是个很强的模式。因此朱德熙先生
在《语法讲义》中认为,“进了一次城”里边,“一次城”是一个单位,作
“进”
的宾语。
(2)但结构分析到这里就为止了,分析结果能反映出来的信息也显然不够。
(3)于是就应该从语义上,从语言外部的情境中来看待所谓“量词”。什么东
西
可以“量”,通常又以什么样的方式“量”,等等?

(4)很明显,“一个苹果”是在量苹果的数量。“一个澡”不是量“澡”的数
量,
“一个发”也不是量“发”的数量。都是在量动作的次数。
这方面的类推表达就能让它们原形毕露。不说“这个夏天你洗了多少个澡?”
也不说“去年一年你理了多少个发?”上面的场合中,都得乖乖地换成“次
”。
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要判断上面“一个”到底是量实体,还是量动作,一个
很直接的
做法就是,看看前边的“动词”是什么,在看看后边的“名词”是什么?一般
来说,
就能判断了。

(5)“两张黄牌”。就一般的情境(假设一个人没有足球知识——这是百科知
识而非
语言知识)来说,“张”只能是量“黄牌”的数量的。
在足球比赛的情境下,仅仅是碰巧了,“黄牌”的数量跟“出示黄牌”动作次
数绝对
相等。其实,只要设想一下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场景,就容易想清楚这个问题。
还是“吃苹果”吧:-) 一个人一天可以吃3次苹果,每次又都可以吃三个。
我们怎么描述这件事呢?
我想得把吃的次数跟苹果的个数分开来讲,才能讲清楚。
实际上,这就提醒我们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物理情境和我们的主观认知情境
之间的
对应关系的问题。就纯粹的物理情境而言,“吃”这个动作是如何来论“次”
的呢?
我们根本就无法对其论“次”,你是以每一口来论呢?还是以每一次吞咽来论
呢?
关于动作次数的计量,只是主观认知的计量(至少在日常生活中是这样的)。?
浴俺浴?
这个动作,我们通常以从准备“吃”开始(洗苹果,削苹果)到把当时要吃的
所有苹果吃
完,算作“一次”。而“出示黄牌”,如何算“一次”呢?过程简单一些。把
黄牌
拿出来,让大家看到,就算完成一次了。如果足球比赛一次可以出示好几张黄
牌,
同时出示的次数跟黄牌的数量都对裁决具有解释意义,那么,解说员就必须把
出示的次数跟黄牌的数量都讲出来,才能把事情讲明白。就像我们描述“吃了
三次饭,
每次吃了三十元,一共吃了九十元”那样。

(6)一场雨之类,好象马庆株有篇文章专门讲到过,“雨”是过程性名词,跟
“桌子”
这样的名词不同。

总结一下,名量词是量实物数量的,动量词是量动作次数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