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杜甫草堂的资料?

如题所述

成都的诸名胜中,武侯祠和杜甫草堂为人所熟知,大凡到成都的外省人,无特殊障碍,都会以一游为幸。十月中旬,我出差成都,二十三日上午,与同去的二位同志一起参谒了杜甫草堂。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草堂是杜甫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流寓成都时卜筑的几椽茅舍,处城西的浣花溪畔。一千四百多年后的今天,时移物异,成都当然不是当年形状了,当年的西郊,已成了繁华的西城区,草堂也成了占地300余亩的葱郁园林了。明知如此,在大门的入口处,我仍感到几分错愕和迷惘,就像看到一枚被磨光了铜绿的古币一样怅然若失。入大门,沿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的线路向前参见的游人络绎不绝,在导游的讲解下交错流动。除导游讲解的声音不时起落外,园林内殊无喧哗之声,有几分肃穆和冷寂。我们没有请导游,在亭、柱、碑、壁间的前人题咏中领悟和感受诗人的沉郁和悲怆。据史科记载,诗人卜居于此近四年,这一时期留下诗作二百四十余首,中学生都很熟悉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居草堂时之作。这一时期写的七律《蜀相》中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在对前代伟人的深刻理解和认知中也流露了自己遭际的感叹。杜诗可以说已成为后世人对诸葛亮认知的定评,尔后的诗人题咏,无出其右者。

在工部祠前庭柱上,刻有我的同乡先贤何绍基先生的一副楹联:“明月清风公占却;春光人日我归来”。人日,即正月初七日,成都有风俗于人日去草堂赏梅凭吊诗人。我在祠前久久伫立,品味何绍基先生的联语。诗人一生坎坷,最后客死湘江孤舟,然诗篇久远深植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这是帝王将相们所不可企及的,草堂今日的盛况就是证明。我在沉思之余有所感,作古风一首以纪之:

天地一穹庐,名之曰草堂。

孰知千载后,日益添辉光。

蔚然成深秀,台阁接游廊。

有客四海至,引领沐芳香。

文章千古事,名声岂浪彰。

借问浣溪水,谁与共沧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