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县十六个乡镇有哪些?

如题所述

潜山县十六个乡镇:

余井镇、黄铺镇、塔畈乡、龙潭乡、五庙乡、油坝乡、痘姆乡、官庄镇、水吼镇、王河镇、天柱山镇、黄柏镇、黄泥镇、槎水镇、源潭镇、梅城镇。

潜山市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辖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6个乡镇,185个村(居),总人口58.3万,县域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

其中宜林山场136万亩,水面9.6万亩,耕地36万亩,呈“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特征,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禅宗之地、黄梅之乡”的美誉。历史悠久。潜山春秋时属皖国,山称皖山,水称皖水,城称皖城,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

扩展资料:

历史渊源:

潜山在周朝时,为皖国所辖、皖国都城就在今潜山县城,东汉献帝初平末年(公元193年),庐江太守陆康为远避战乱,将庐江郡治迁至皖县城。此后,袁、曹、孙三家交替据有此地,皖城遂成为兵争的重镇。

唐时,潜山县曾为舒州治所。明洪武元年,置潜山县迄今,首任潜山知县张江,设县治于潜山县城。中华民国初年,安庆府被废,潜山县直属安徽省: 1949年4月称皖北行署安庆专区潜山县,至1979年底,改安庆专区为安庆地区,再后又改安庆地区为安庆行署,九十年代,地市合并为安庆市,潜山县相沿隶属之。

元至治三年(1323年),划出原怀宁县的清朝、玉照2乡,另置潜山县。不久,因战乱被废。

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于旧地置潜山县迄今。首任潜山知县张仁,设县治于原怀宁城旧址,即今日的潜山县城。

元时改府为路。潜山县最初建置时,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安庆路总管府。

明太祖辛丑年(1361年),改安庆路为宁江府。壬寅年(1362年),又恢复安庆府,直隶于南京。

清沿用安庆府旧称。顺治二年(1645年),划属江南省,十八年(1661年),置江南左布政使司以辖之。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正式设置安徽省。尔后,县的全称则为安徽省安庆府潜山县。

中华民国初年,安庆府被废,潜山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设安庆道以辖之。民国17年,废安庆道,潜山县又一度直属于安徽省。自民国21年直至县境解放之时,潜山县先后受辖于安徽省第一行政区或安庆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曾改第一行政区为安庆专区)。

1949年4月至建国后的1952年4月,称皖北行署安庆专区潜山县;尔后1971年3月,改称安徽省安庆专区潜山县;又后,至1979年底,改安庆专区为安庆地区;再后,又改安庆地区为安庆行署。潜山县相沿隶属之,至今未变。        

参考资料来源:潜山市人民政府-乡镇简介

参考资料来源:潜山市人民政府-潜山历史沿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7

潜山市辖11镇5乡:梅城镇、源潭镇、余井镇、王河镇、黄铺镇、槎水镇、水吼镇、官庄镇、黄泥镇、黄柏镇、天柱山镇、塔畈乡、油坝乡、龙潭乡、痘姆乡、五庙乡。

潜山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东麓,介于北纬30°27′—31°04′与东经116°14′—116°46′之间。市境南北长约62公里,东西宽约28公里,总面积1686.03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2%。

扩展资料

气候:

潜山市位于季风北亚热带农业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较长;春雨连绵,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干冷。

由于季风一年一度的交替活动,地形的复杂多样,使境内各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差异。光热资源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降雨量则按丘陵、圩畈、山区递增,旱、涝、风、雹、低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出现的频率,也因地形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局地性。

根据气候上划分四季的标准(候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介于10—20℃之间为春、秋季),境内四季气候的特征鲜明。

水文:

潜山市的流经河流主要是皖河,河道全长227公里,上游山区,两岸丛山峻岭,河谷狭窄,坡陡流急,礁滩甚多,河床为卵石;中游丘陵,河谷宽广,水流平缓,河床为沙质,两岸多农田;下游为平原圩区、湖泊滩地,受江水顶托倒灌,容易受涝。

皖河以长河为主源,发源于岳西县境黄梅尖南麓,源流称银河,南流,经凉亭至店前,汇入店前河;至龙湾进入花凉亭水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潜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2
潜山县的16个乡镇是:梅城、源潭、王河、黄铺、余井、天柱山、水吼、黄泥、槎水、黄柏、官庄等11个镇和油坝、痘姆、龙潭、塔畈、五庙五个乡。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4-13
你在潜山政府网站上查一下,不就知道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