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威王的性格

如题所述

  身囿宫阙,沉湎酒色。九鼎一毛,大权旁落。国人不治,诸侯并伐。九载一梦,大梦方觉。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雄霸关东 以令天下——齐威王

  齐威王,名田因齐,公元前356年,父田齐桓公去世后即位, 至公元前319年,在位37年。

  齐国虽然在春秋前期和春秋中期,曾经称霸诸侯,显赫一时。 然而由于姜齐后期几代国君腐败的统治所致,齐国从春秋末期到 战国前期的一段时间里,却已积贫积弱,从昔日的霸主地位上一 落千丈了。田氏代齐之后,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改良的政策措施,然 而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无明显起色,未能从根本上扭转长期积弱 的局面。威王即位伊始,荒于酒色,不问政事,齐国的统治已如 履薄冰了。据史载:“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 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威 王之时……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 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史记·滑稽列传》)。九 年间,比较大的侵齐战争就有:“齐威王元年,三晋因齐丧来伐我 灵丘。……六年,鲁伐我,入阳关。晋伐我,至博陵。七年,卫 伐我,取薛陵。九年,越伐我,取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这几段古老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上荒下嬉,内乱外患,国 将不国的破败图。

  可是后来齐国却发生了戏剧性变化

  威王十五年,魏伐韩,韩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为将,孙 膑为师,率兵直趋大梁,围魏救韩。次年在马陵大败魏军,史称: “齐人伐魏,杀其太子,覆其十万大军。魏王大恐,跣行按兵于国, 而东次于齐”(《战国策·齐策五》)。齐威王打垮魏国后,又对其 他侵齐者个个击破。如二十五年和三十年两次联魏伐赵,杀赵将 韩举。二十五年,乘燕文公之丧,夺取燕国十城。其他国家如宋、 鲁、卫等也都一战即溃,纷纷“还齐侵地”(《史记·滑稽列传》)。

  马陵战后,魏王彻底屈服了。威王二十三年,魏惠王为了讨 好齐国,在徐州尊齐侯为王,齐国也承认了魏惠王的王号,是为 “徐州相王”。此为齐国君主称王的开始。之后,秦、韩、赵、燕 等才相继称王。

  魏国屈服后,韩、赵、燕、宋、鲁、卫等国也都对齐畏敬顺 从。史称;马陵战后,“韩破魏弱”,两国的国君都“北面而朝田 齐”(《战国策·齐策一》)。韩君称王的次年,又和魏惠王一起, 会齐威王于平阿,求其认可。另外,赵君也到齐邑平陵朝会齐君。 威王三十六年,约会燕、赵、楚的相国相会,各国也都前往。齐 国代替了魏国的地位,称雄关东。

  这时,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日益强大,曾多次打败韩魏, 把势力伸向东方,成为齐国的强大敌手。一次,秦国借道韩魏,进 攻齐国,齐军大败秦军,使秦王称臣谢罪。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齐 国雄霸的地位和声望。史称:“威王始以齐强天下”(《史记·六 国年表》)。又称,威王时,“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 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那么,为什么在齐威王统治的后期,齐国发生了如此巨大的 变化,迅速地由弱变强、称雄天下呢?主要是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齐国向来有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然而把人才提高到国宝高 度来认识的,唯有齐威王一人。据史载: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 会田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 “若寡人国小也,尚有经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 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 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 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 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 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 哉!”魏惠王惭,不怿而去(《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基于人才是宝的深刻认识,齐威王能够做到不拘一格地任用 贤才。他一面选用宗室中有智能的人为官,如田忌做将军,田盼 子守高唐。一面又选用大批门第寒微的士人,委以重任。比如,因 受妒而惨遭迫害的著名军事家孙膑,从魏国逃归时本是刑余之人, 是被追杀的囚犯,而到齐国后,以其丰富的军事理论和卓越的指 挥才能,在田忌的推荐下,受到齐威王的信任和重用。史载:“忌 进孙子(孙膑)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后欲拔为将, 却被孙膑本人婉言谢绝了:“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 之人不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再如出身“赘婿”,受过 髡刑、且相貌丑陋的淳于髡,因“博闻强记”,滑稽善辩、善于谏 诤,而受到齐威王的赏识和重用。史载:“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善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王……以 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史记·滑稽列传》)。又 如平民出身的邹忌,毛遂自荐,鼓琴论政,得到威王重用,三月 得相印,次年封侯。史载:“邹忌子以鼓琴见威王……见三月而受 相印……居朞年,封以下邳,号曰成侯”(《史记·田敬仲完世 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一个人的评估,威王视其主流。他对人才白璧微瑕似的缺点表现出相当的宽容。比如齐欲伐魏,魏 国用“宝璧二双,文马二驷”贿赂淳于髡,从而使魏国兔于战争 之苦。事后有人检举了此事,威王只是责问了几句(《战国策· 魏策三》)。

  (二)严刑重赏 以法治国

  齐威王之所以能够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功 者赏,有罪者罚,赏罚分明,严刑重赏,以法治国,前面讲到齐 威王赏即墨大夫、烹阿大夫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例。威王这种不 偏听偏信,探查真实情况,基于事实上的严刑重赏,致使“齐国 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 兵於充二十馀年”(《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三)广开言路 奖励进谏

  能否纳谏,以及纳谏程度是衡定一个君主是否开明、以及开 明程度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此言,齐威王无疑是一个佼佼者。比 如威王即位之初,沉湎不治,内政不理,外敌并侵。淳于髡就以 隐语“国中有大鸟”相谏,被威王所接受。

  再如威王喜欢饮酒,往往置酒后宫,通宵达旦,淳于髡讽谏 说: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皆然。”齐威王听后,连声说 “善”。从此“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 侧”(同上)。威王在纳谏方面,《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表现得更 加突出。

  总之,齐威王不愧为古代社会一位贤明的君主。田齐雄霸关 东,以令诸侯,实赖威王之力。

  http://www.zbsq.gov.cn/qiwenhua/renwu/szrw0108.htm

参考资料:http://www.baidu.com/s?tn=sitehao123&cl=3&rn=10&ct=0&lm=0&word=%C6%EB%CD%FE%CD%F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1-03
齐威王是孟子会见的第一个国君。与齐威王的交流都集中在《万章下》章句中。齐威王在历史上是个颇有治理国家手腕的能君,《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称其“初,即位以来,不治”,经过一番励精图治后,“齐国大治。”齐威王二十六年,齐兵大败魏于桂陵,“于是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齐威王重视人才的选拔,《资治通鉴。周纪二》记,“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魏惠王洋洋自得地夸耀自己的宝珠,齐威王则举自己的四臣:檀子、盼子、黔夫、种首,视为镇国之宝,令魏惠王哑口无言而“有惭色”(《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亦有类似记载)。他力图以武力征服天下,统一中国,称霸诸侯,重温齐桓旧梦。这显然和孟子的主张“仁德”格格不入。齐威王所举“此四臣者”,皆为武士,而孟子之流则不在厚待之列。故齐威王对孟子比较倨傲。他派人来试探孟子的虚实,已经显示出对孟子的不大客气。齐威王的性格,可以从孟子和景丑的对话里的一句“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万章下)的认识中管中窥豹,了解齐威王的的性格与气质,在意识形态上和孟子存在着不可调和的抵牾与分歧,所以在齐威王的时期,孟子是不可能有很大作为的,他的主张也必定不会被重用,在孟子眼中,齐威王也不是一个明主。孟子后来在对学生陈臻解释当年去齐而拒受齐威王的馈金百镒的原因时说:“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受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万章下)然而齐威王当政之年,齐国非常强大,他选贤任能、崇尚武力、拒用仁政,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http://article.rongshuxia.com/viewart.rs?aid=1247001)

淳于髡深悉齐威王的性格,知道他并非完全是昏庸之君,虽然有些贪图淫逸享乐,但还不至于无可救药。

参考资料:http://www.book.sh.cn/shpub/magzine/show_content_nonepic.asp?mag_no=87&issue_no=70&article_no=1422

第2个回答  2006-01-03
并非完全是昏庸之君,虽然有些贪图淫逸享乐,但还不至于无可救药。
第3个回答  2018-10-19
饮酒作乐整天不闻不问。
第4个回答  2006-01-0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