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古县旅游景点介绍 漳州各县旅游景点

如题所述


请问漳州有几个游览区?



陈元光墓 位于市郊浦南镇石鼓山,距市区15公里。陈元光(公元657—711年),字廷巨,号龙湖,光州(今河南省潢川)人,为唐朝归德将军陈政之子,博通经史韬略,自著兵书,父亡后,他接替父职,受命任鹰扬将军。唐垂拱二年( 公元686年 )获准在泉、潮之间建置漳州郡治,并首任刺史长达26年。他厉行法治,重视垦荒,兴修水利对开发漳州作出卓越贡献。公元落711年,陈元光死于征战之后,被尊奉为“开漳圣王”,初葬于漳浦,后移葬今址。墓碑题“唐开漳陈将军墓”墓前有石羊、石狮及华表各一对。近年来台湾及海外陈氏后裔常常到此寻根祭祖。 木棉庵 木棉庵位于龙海市九湖镇木棉村口,距漳州市区13公里。庭前左侧一座八柱方形石亭,名为“木棉亭”。亭后立六块石碑,其中一块上题“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为明代抗倭名将俞大遒所立。两旁石柱雕刻一副对联:“为天下除奸,明春秋大义”。宋德冶元年(1275年),会稽县尉郑虎臣押解被贬黜的大奸臣贾似道往循州(今广东龙川),途经木棉庵时,愤然将贾似道推落粪坑处死。后人屡次在此建亭立碑以抒褒贬之意, 铜山古城 东山岛是福建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省政府已批准为省级旅 游经济开发区,这里海湾辽阔,沙滩平坦,绿树成荫,胜景众多,极 具南国海滨风光特色。 东山岛古称铜山,铜山古城即位于东山岛东北部铜陵镇,距漳州 市区157 公里。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御倭寇侵犯江夏侯周德兴在此以石垒城,设立水寨,坚守海防。古城几经战争洗礼,如今雄风依存,城楼宏伟壮观。古城内有一座回廊曲径、玲珑雅致的关帝庙,又称武庙,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庙门曰“太子亭”,是一间宫殿结构琉璃瓦屋顶的亭阁,庙内木雕石刻之人物造型,呼之欲出;彩瓷剪贴之飞禽走兽,栩栩如生。庙门两侧,有数椽古老庐舍,是黄道周出生地。关帝庙附近海滨石崖上,有一块重约200吨的临海巨石,状似玉兔蹲伏,底部接触仅数寸,风吹石动,摇摇欲坠,故名风动石。该石以“天下第一奇石”载入《世界地理之最》。附近另有一石,侧后恰似披着袈裟、躬身朝拜的和尚,前方正好是隔海相望的一座宝塔,巧成“石僧拜塔”奇景。古城东门外海边有一天然石洞,形如张开虎口,幽深清爽,石缝有清泉滴落,故名虎蛇滴玉。古城西北面,九仙山耸立海疆,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和民族英雄郑成功,都曾在此安营扎寨,训练水师。山顶一块镌刻“瑶台仙”的巨石,是当年的水操台,周围古榕遮荫,树根在石缝之间攀附盘扎,景色独特。 赵家堡 俗称赵家城。座落在漳浦县湖西乡硕高山麓,距漳州市区90公里。宋朝末代皇族闽冲郡王赵若和(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美第十世孙)曾逃难隐居在此。初建于宋祥兴二年(1279年),明万历二十八年(1500年)、四十八年(1620年),赵若和第十世孙赵范及其于赵义又两次重修扩建,形成今天完整的仿宋建筑群。城堡分内、外城。内城建一座三层四合式“完璧楼”,取意“完璧归赵”。楼内挂着宋朝18位皇帝的肖像。外城围墙是条石砌基的三合土墙,高6,厚2米,周长1200米。外城主要建筑为五座五进并列的府第。城堡内还有卞派桥、禹碑、宋代书法家米芾乎迹“墨池”石刻、聚佛宝塔等珍贵文物。 漳州土楼 漳州土楼遍布在漳州市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山区。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揉、舂压、夯筑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 土楼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是闽南地区自唐宋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漳州土楼数量最多:并800多座。建楼最早:华安县沙建镇“齐 云楼”,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有确切纪年的土楼,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今620多年。规模最大:直径超过70米的大型土楼有5座,最大的是诏安县宫陂乡“在田楼”,直径达94.5米,有“超级土楼”之称。结构最奇:有圆方、椭圆、半月、交椅、雨伞、风车、八卦等形状,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尤其是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群,由一方一椭三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林语堂纪念馆] 座落在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村,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林语堂纪念馆。这里天蓝水碧,十里蕉香,纪念馆依山而建,主体为二层环型建筑,正面古色古香,环型结构却近于西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为“林语堂纪念馆”题写馆名。馆前,安放一尊林语堂先生的塑像,由中国著名雕塑家李维祀教授设计制作。馆内展示各种版本的林语堂著作200多部,不同时期的林语堂照片100多幅,还有林语堂手迹、林语堂使用过的物品等。纪念馆从建筑设计、馆名题写,到塑像雕刻皆为中国一流专家所创作,展现极高的艺术水准,堪称“名人名馆”。 [威镇阁] 位于芗城区新华北路南端,俗称八卦楼,始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是闽省十大古建筑之一,1971年因建桥需要拆除,1997年毗邻原址重建。重建的威镇阁为三层八角形楼阁,高51.88米,依九龙江畔,望漳州府城,与建在芝山上威镇亭遥相呼应,是漳州城的标志,也是人民心目中稳定与安宁的象征。站在“势若华表撑空”的威镇阁上极目远眺,令人心旷神怡,倍感自豪。 天福茶博物院 茶博物院于2000年元月8日奠基,2002年元月7号开院,整个博物院总占地80亩(5.3公顷),建筑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是目前界最大之茶博物院。 博物院4幢主建物:(1)主展馆:主要展示茶的历史、中国茶文化及茶叶产销状况、世界主要产茶国的茶情及天福集团的发展历程等;(2)茶道教室:一楼高有专业茶艺表演厅和溢和轩、品茗阁等优雅的品茗场所,兼作茶道教学。二楼为设施先进的国际会议厅;(3)日本茶道馆(福慧庵):日本式庭院及茶室,设有精亭、俭亭、敬亭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时代风格的日本茶室;(4)书画馆(厅石斋)内设三个展厅。主展厅展示本馆收藏字画,活动展厅不定期个人工主题书画展;二楼设聊谊厅不定期举办笔会及现场挥毫;厅石斋主要展售各种厅石、雕刻等工艺品。 博物院内还有汉亭、唐山、宋桥、元塘、明湖、清池、兰亭曲水、武人茶苑、茗风石刻、示苑茶园等造景设施。环境幽雅自然,是一个集学术研究、文化传承、教育娱乐为一体的茶文化大观园,参观者能在娱乐中获得茶学知识,认识茶叶,了解茶艺及传承茶文化。 云洞岩 云洞岩位于龙海市步文镇,距漳州市区10公里,属省级风景名胜区。山上有一石洞,每当天将降雨,云雾从洞中飞出,待雨霁天晴,云雾又飘回洞中,故名云洞岩。相传隋开皇年间,曾有潜翁隐居山上养鹤修道,山下时闻鹤鸣,故又名鹤鸣山。云洞岩海拔280米,山上布满花岗岩石,奇形怪状,层层迭迭,构成无数幽深石洞和奇特的山石风光。最大石洞为千人洞,最高石峰为天柱峰。还有一线天、月峡、风动石等景观。云洞岩被誉为“闽南第一碑林”,摩崖石刻比比皆是,行、草、楷、篆各体兼备,琳琅满目,共150余处。最早的是五代时期的“许昔寻偃月子至此”题刻,至今已1000余年。在天柱峰百丈峭壁上,刻有“搔首”二字,每字2米见方,是云洞岩最大的石刻。明代翰林学士丰熙的《鹤峰云洞游记》石刻,书法遒丽,全文1100多字,为国内碑林所罕见。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在云洞岩讲学,并留下“溪山第一”、“石室清隐”两处题刻。明代道学家蔡烈也曾在此隐居著书讲学,现尚存蔡烈墓及碑亭 漳平生态旅游! 漳平、永安两市旅游部门人员及有关专家从漳平双洋镇至赤水镇香寮村的天台山进行生态旅游考察。沿途游宁洋古城,访景弘故里,探岭兜溶洞,揽天台胜景。有关专家认为:这是极具开发价值的北部自然生态旅游区。 漳平双洋、赤水两镇原属宁洋古县辖区,毗邻永安,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厚。位于赤水镇香寮村西北的天台山,主峰海拔高1478米,山麓在宋朝时就建有上下天台庵各一处,据古籍记载:“天台山在香寮离城四十里,去地千百丈,流水花开自为胜景。”天台山有一片开阔的沼泽盆地,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中间有三条山涧汇集于此,涧水清澈见底,一尘不染。这里人迹罕至,自然植被保护完好,还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繁多:娃娃鱼、云豹、熊、猕猴,红豆杉、花榈木等野生动植物数百种。极具开发生态旅游市场潜力。 从人声喧嚣的双洋镇,登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麟山塔,宁洋古城尽收眼底;走进古老的民居,斑驳而沉重的黑漆大门后,是昏暗深长的过道。屋内门联以及匾刻洋溢着浓郁的封建文化气息,或悬挂门头,或嵌于廊柱,或文字飞扬,或图文并茂;天台山的所在地——赤水镇香寮村,这里是王景弘的故里,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始他先后8次参与组织和领导郑和下西洋活动,先后到达亚洲、非洲37个国家和地区。 王景弘下西洋的壮举,已被福建省教委收入初中乡土教材;从小桥流水、古民居到深山古寺,在这儿应有尽有。青山碧树,小桥流水,走不了多远就有这么一座。这里还有唐代始建的香山桥、岭兜万安桥、化龙桥、登嬴桥等十几座古桥。上山了,山上的一切都是绿色的,没沾上一点尘埃。极目远眺,只见山野由嫩绿到青绿到碧绿再到墨绿,清晰的色带在耀眼的阳光下一派宁静柔滑,似绸似缎。一路上,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焕发着勃勃生机。`来到山顶,视野极为宽阔。只有山下的镇子,尽收眼底。山上还存有南宋舍利塔、明朝崇祯进士王镜读书处以及漳平最古老的寺庙天天庵遗址、古驿道等风景名胜古迹及历代文人留下的吟咏天台山风光的诗赋多篇。明朝进士户部员外郎刘锐有诗云:“石馨一声天地晓,白云卷地鹤归来。” 2002年5月华侨大学旅游系、旅游科学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双洋、赤水两镇一带丰富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并将其定位为“北部自然生态旅游区”。同年被省旅游局资源法规处审定为“近期开发的旅游景区”。目前,永漳公路已全线动工,到今年底将全程贯通。 双洋经赤水岭兜到达香寮、香寮通往永安上石村等旅游路段也在配套实施中。 —————————————————————————— 永福之行,是与"花"的约会。 福建有两个天然大花园,一个是厦门"海上花园",另一个就是永福"高山花园"。永福,处福建最南端的高山盆地,是漳平市高山区的一个乡镇:群山环抱,一马平川|,四季如春,有"小庐山"的美誉。这里不愧为国十大花卉生产基地之一,处处洋溢着花的气息,处处渲染着花的色彩。 走进永福,如同走进一个花花世界。花圃、田垄,是花,房前屋后,街上店内,是花;眼里看到的是花,嘴边"咀嚼"的是花,鼻中嗅到的也是花;红的,白的,紫的,黄的,花色缤纷$兰花、杜鹊、瑞香、铁树、山茶花等花卉百余类一千多个品种,见过的,没有见过的,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花样实在繁多。在这里,才真正体验到古人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个中滋味。 永福人"拈花惹草"并非一时之兴,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早在南宋时,永福所产兰花、茶花、瑞香等名花便已萤声江南,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各国。据说,清嘉庆八年,永福仙宫李邹春向朝廷进贡的一盆珍品素心兰,四季开花,馨香四溢,令皇颜大悦,而赐封"进宝状元"。当地族谱中记载的这则逸事,还有当地广为传颂的"八仙"之一花仙铁拐李与永福的神话传说,泄露了花乡永福的底蕴。 花为缘。花与永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演绎出瑰丽多彩的花的故事与传说。花为媒。花结出了永福"中国杜鹊花之乡"的果实,花又成就了永福的一方经济。 有了花,永福福祥永驻g有了花,永福人永远有福。而寻花永福,看一看花色,闻一闻花香,沾一沾"花乡"的福气也有福!

临汾市古县旅游景点有哪些?



1、古县牡丹文化旅游区
古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东北部,太岳山南麓。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县城内风光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牡丹”的石壁三合千年牡丹、战国名相蔺相如墓、宋代道观—延庆观、清代民居—张家大院、太岳山国家森里公园等。
牡丹文化景区则位于古县城南25公里处的石壁乡,包含三合千年牡丹园、张家大院两处景点。张家大院是太岳腹地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居大宅,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至光绪五年重修。
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宽敞豪华的会客厅凸显着主人的富足,门侧楹联“泰而不骄正乎内外厚德载物,勤且尚俭永自春秋书剑传家”,是张氏家族的治家准则。
自起初以务农为本的张氏家族在清嘉庆、道光年间,成为一个集习武从文、务农经商、出仕为官于一体的官宦富庶家族,百余年间从大院走出大学士、举人、秀才等十余人,有“父子登科”、“兄弟同榜”的美誉。
2、蔺相如公园
相如公园,以古县历史名人——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命名,是一处集游乐、晨练、少儿活动、垂钓、停车为一体的休闲广场,总造价960万元,占地面积104719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29414平方米,绿化面积12000平方米。园内设计有蔺相如塑像、纪念馆各一座,塑像气宇非凡,纪念馆疏朗大器。
整个公园曲桥幽径别赋风韵,山石亭阁错落有致,百花灼芳,波光粼粼,呈现出一幅“风鸣两岸杨柳舞,月照一舟翩翩浮”的怡人画卷。相如公园的建成,不但提高了城市品位,改善了居民生活品质,而且解决了我县多年来“有城无园”的尴尬局面,在我县城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古县张家大院
山西古县石壁张家大院是太岳腹地保存较完整的深宅大院。张氏家族自明末清初迁居石壁,挖窑洞,扎篱笆,务农为本,惨淡经营。至清嘉庆、道光年间,张氏家族成为一个集习武从文、务农经商、出仕为官于一体的官宦富庶家族,百余年间,从大院走出大学士、举人、秀才、廪贡十余人,有“父子登科”、“兄弟同榜”的美誉。民国初年,以张庆澜为代表的张氏家族盛极一时,富甲一方,成为当时岳阳县最大的“万石侯”。
传统的家族制度和文化理念,主要根植于广布乡村的院落之中。以宗族聚居的院落,均呈现出井然的秩序感与等级特征,并使围绕血脉的人以居住方式一脉相承。
落叶归根的传统,也使得乡村成为古代中国的财富聚集地,数代人苦心经营的财富,逐渐汇聚成乡村的豪宅大院和良田万亩。
4、临汾延庆观
延庆观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古县城东北屏风山上,创建于宋宣和二年(1120),竣工于辽延庆初年(1124),故名延庆观。距今八百七十余年,由城东登延庆,山道崎岖盘旋,非健者,力不能支。延庆观内上院,建三清殿,古朴典雅,为旧时供神之所。殿前有古枞一株,高18米,围4米余。
树冠为黛青色,形似伞状,时有异禽翔集其上。殿东为神龙祠,石崖间有泉水汩汩而出,凿石汇水,则清流潺潺。泉水冰寒震齿,但严冬却不结冰。
泉水潜流出祠,循院中明暗二渠,经石龙之口,注入鱼池之中,人称其为“活水龙吟”。池内锦鳞游泳,碧藻沉浮。晴空倒映,泉声淙淙。临池精神顿感清爽,而尘烦尽涤矣。神龙寺南有石窑三孔,上建小亭。登亭,北可仰望霍顶,西可鸟瞰县城。
5、热留关帝庙
热留关帝庙(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古县古阳镇热留村据碑文记载,创建于宋,后世屡有修葺。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现存建筑有山门、戏台、献殿、正殿及东西廊房,占地约1220平方米。正殿为庙内主体建筑,面宽七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柱头斗_六铺作。
屋顶琉璃剪边,菱形方心,殿内采用减柱造,六椽_直通前后檐外,元代手法显著。2019年10月7日,热留关帝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古县牡丹文化旅游区怎么样?



古县牡丹文化旅游区是一处以“天下第一牡丹”即三合千年神牡丹为主看点,以石壁河流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处别具风格的人文景观为辅看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