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书法的进来帮看看这副字..

顺便帮我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就书法而言:写的还算规整,整体给人的感觉平和!但应该说运用硬笔书法技法的成分更多,应该是一名硬笔好但兼爱毛笔书法的爱好者书写的!

前半部分出自《幽窗小记》
里面有这样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大家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的确,社会在不断前进,也更加文明了。然而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失落是一种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现象来调节;失意是一种心理倾斜,是失落的情绪化与深刻化;失志则是一种心理失败,是彻底的颓废,是失落、失意的终极表现。而要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正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而我以为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唐朝的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是真英雄自洒脱,是真名士自风流!

后半部分:“山阻石拦大江毕竟向东去,雪辱霜欺梅花依旧向阳开”的出自李燕杰的演讲稿
附:李燕杰常用哲理警言摘录 山阻石拦大江毕竟东流去,雪辱霜欺梅花依旧向阳开。远望方觉风波小,凌空乃知海波平。思九洲而博大,横四海以焉穷。去横怒翼搏千里,气霁刚风驭九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18
我不太懂书法,直觉此人有矫蹂造作之感。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是在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
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因此,《菜根谭》中录入了这句话
所以,最早的出处是:《菜根谭》

《幽窗小记》中有这样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大家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的确,社会在不断前进,也更加文明了。然而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失落是一种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现象来调节;失意是一种心理倾斜,是失落的情绪化与深刻化;失志则是一种心理失败,是彻底的颓废,是失落、失意的终极表现。而要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正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而我以为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唐朝的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是真英雄自洒脱,是真名士自风流
第2个回答  2011-04-18
太过拘谨,太工整,反而失去一种自由随意的洒脱感。而且写者本身就没有放的开。瘦瘦长长的倒是充满骨感。如果没有错的话笔者是一位清瘦一点的人。字体像是遭到迫压一样。可能心中的的报复与情志得不到舒展。没有潇洒的逸态。
没有留白,字与字之间的呼应也没有。字体字形上已自成风格
青年人的字体尤有可原。如果是一位老者还是这样的拘泥,显然是没有悟了。
所有的艺术品都为抒发感情,表达胸志。一般来说草书在表达方面,旷达豪迈。酣畅淋漓。同一个人在不同心情的时候写的字是不一样的,眼力高的人完全可以看得出笔者当时的心境。鉴赏水平是需要多看、多想才能提高的,你再看看王羲之的。古代那些大师的书法,有比较就会发现不同。
至于字的内容方面。表达了一种在艰难环境里依然积极向上,平静安适的心态。是一种激励、一种劝勉。
第3个回答  2011-04-19
●原文:宠辱不惊 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 望天空云卷云舒
山阻石拦 长江毕竟东流去
雪辱霜欺 梅花依旧向阳开
●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字里行间,刚劲十足,当是壮年之笔;收敛自如,不漏分文,当是江湖名家;横竖有序,不拖泥水,当为官家手法;成熟老练,抖擞矍铄,常人愧不敢交!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4-18
字写得很不错,练了不少时间了,作为一个作品的话,太拘谨了,可以和一些名家的作品比较一下,就可以得知,一般行书或草书较好一些,此人为硬笔书法写毛笔也。
诗句的原始是:宠辱不惊 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 望天空云卷云舒
山阻石拦 长江毕竟东流去 雪辱霜欺 梅花依旧向阳开
其意思是,不管受宠或受打击,都要稳重,要经受得住。就像花开花落。不由得人的意志。江河之水石山也阻挡布勒毕竟东流,要像梅花能在冬天里绽放。
本人才疏学浅,以上之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