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西方最出名的100幅油画!

如题所述

自古以来,就不缺好的画作,西方的油画作品更是如此,带大家盘点一下,西方历史上最出名的名画,每一张都是经典作品。

1、乔托《犹大之吻》1305

乔托《犹大之吻》聚焦于基督和犹大之间心理交锋的瞬间。基督坚定的目光回应犹大的注视,眼神中只有对背叛者的谦卑和同情。在指控、欺骗和背叛的喧嚣中,基督保持着始终如一的怜悯。乔托首次赋予形象鲜明的人性动机,以及传统绘画欠缺的心理深度与逼真感。

2、马萨乔《纳税银》1427

画面描绘了《马太福音》里的故事:税吏质问耶稣是否缴纳了税。画面中央税吏正在索要纳税银,场景延续至画面左边,彼得从鱼口中取出钱币。右侧,彼得交给税吏纳税银。马萨乔将三个独立场景浓缩于一幅画面之中,赋予角色人性化的感情,同时在古典主义基础上加入了技法的革新。

3、扬•凡•艾克《阿尔诺芬妮夫妇像》1434

这幅谜一般的双人像,描绘阿尔诺芬尼和新妻宣誓的场景,展示出扬•凡•艾克卓尔不凡的传递细节和光线的能力。夫妇的姿势和不同寻常的细节设置,都有独特涵义和象征性,镜中反射出夫妻背影和画家本人。装饰性拉丁铭文写着:「1434年,扬•凡•艾克在此。」《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不但是新型油画深入表现的最早尝试,也是后世风俗画和室内画的最早先例。

4、保罗乌切洛《圣罗马诺之战》1440

乌切洛名作《圣罗马诺之战》,显示出直线透视法领域的突出成就。前景是交战双方,后面是持矛的队伍,地上横七竖八丢弃的武器盔甲。背景经过几何式的抽象处理和透视安排,具有强烈的空间效果。乌切洛首次在理性层面上,探索总结出「焦点透视法」,不仅使二维空间艺术在视觉上趋于科学性,而且使东西方绘画的空间经营从此分道扬镳。

5、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1482—1486

希腊神话中,克罗努斯阉割了乌拉诺斯,重伤的生殖器坠入大海,孕育出美女维纳斯。《维纳斯的诞生》正是描绘维纳斯从金色贝壳里涌现。风将她吹至岸边,用玫瑰为她沐浴,仙子正把装饰着春天花朵的斗篷围在身上。此画是古典时代以来,最重要的描绘裸体之作。

6、丢勒《野兔》1502

丢勒的作品当中融合了北方的精工细描,与南方佛罗伦萨画派的科学严谨。《野兔》一丝不苟的细节极为引人注目,照亮野兔的金色光线投下奇怪的阴影,把每根独立的毛尖都凸显出来,不同凡响的处理呈现出魔幻的质感,仿佛动物也在思考着观者。丢勒现存作品的多样性和品质,证明了其在艺术史的重要地位。

7、博斯《人间乐园》1500

博斯非同凡响的大型三联画《人间乐园》:通过透视与风景的衔接,从左至右,描绘了人类从纯美的天堂,途经充满变数与挣扎的人世,逐渐堕落至罪恶地狱的全过程。充满奇幻色彩的想象,对20世纪超现实主义有深远影响。

8、乔尔乔内《牧羊人的朝拜》1505

《牧羊人的朝拜》是文艺复兴盛期最精美的基督诞生画之一。圣家族在黑暗洞口接受牧羊人的朝拜,沐浴的柔和光线意喻基督把光明带给世间,玛利亚身着华丽的红蓝相间的织物。威尼斯淡金色的天空色调,和浓郁的田园氛围,让这幅基督诞生画与众不同。

9、达·芬奇《蒙娜丽莎》1506

达·芬奇《蒙娜丽莎》无疑是有史以来最为著名的画作。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构图方式,对女性刻画到腹部,呈现出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同时运用「渐隐法」,消除了中世纪以来画作呆木僵硬表情,呈现出鲜活地生气。人物轮廓形象模糊,仿佛融入背景之中。尤其是眼角和嘴角浸润在柔和的阴影之中,造成了含蓄的艺术效果,极大地丰富了形象的意蕴。折射出的女性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也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

10、拉斐尔《西斯廷圣母》1513

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西斯廷圣母》,窗帘揭示了圣母怀抱圣子的三角形布置。圣母的衣着白红蓝三色,分别象征着纯洁、爱和真实。左下方是罗马教皇西斯廷二世,流露虔敬和恳切。右下方是基督教圣女巴巴拉。画作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歌颂了圣母献出爱子,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的崇高行动。

11、小荷尔拜因《外交官们》1533

《外交官们》是文艺复兴艺术最让人过目难忘的肖像画作,充满隐藏的意义和让人痴迷的矛盾。画作展现两位法国庭臣的肖像。一丝不苟的写实主义中,航海、日晷和乐器等物件都赋予了象征意义,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反映了上流社会的优雅趣味。下部变形的骷髅形象,作为由来已久的死亡提示,提醒我们尘世的成功毫无意义——无论获得了什么,生命终将逝去。

12、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1535—1541

《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琪罗受命于罗马教宗,为西斯廷天主堂绘制的巨幅天顶壁画。尺度巨大,绘有400多个现实和历史中的人物原型。水平与垂直交叉的复杂结构,描绘了基督来临之时,审判生者和死者的刹那,被他免罪的人将得到永生。

13、丁托列托《圣马可的奇迹》1548

《圣马可的奇迹》表现正置于死地的奴隶,被从天而降的威尼斯守护神圣马可挽救的情节,隐喻的宗教方式,象征了威尼斯的独立与拯救基督徒的使命。奴隶的倒卧姿态,倒挂的圣马可身躯,都显示了丁托列托表达急速运动中的人体透视的能力。构图奇幻、光影强烈,超脱了庄重和谐的文艺复兴画风,别具一格。

14、保罗•委罗内塞《迦拿的婚筵》1563

《迦拿的婚筵》是幅70平米的巨作,原是为修道院餐厅做的装饰画。表现基督参加婚宴的情景。古典建筑围绕着的豪华庭院中,成百宾客饮酒庆贺,乐师仆役穿插其间。人物栩栩如生,色调光彩夺目,现实人物和世俗生活融进圣家族的宴会,呈现出富丽堂皇的景象。

15、提香《掠夺欧罗巴》1559—1962

1551年,提香创作取材于《变形记》的「诗歌」系列。借助神话,以视觉艺术的形式呈现爱情、欲望和死亡。其中《掠夺欧罗巴》,描绘宙斯被腓尼基公主欧罗马的美貌吸引,化身白色公牛,将其掠至克里特岛的一幕。强烈的对角线构图和松散的笔法,拓展了威尼斯画派的情感宽度和表达技巧。

16、老彼得•勃鲁盖尔《雪中猎者》1565

地景名作《雪中猎者》,是勃鲁盖尔风景领域的最高成就。从雪山顶俯瞰弗兰芒村庄的视角,左侧猎人和猎犬将观者的目光引导至右边的广阔风景。理想的构图结构、微妙的细节处理,使这幅组合式风景呈现出唯美的视觉感受。

17、埃尔•格雷考《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1586

埃尔•格雷考《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气势宏大,描绘两位圣徒安葬奥尔加斯伯爵的一幕。画面上部天堂,下部尘世。遗体降下地面,灵魂飞升天堂。芥末黄、樱桃红和墨蓝的刺目色调,与埋入黑暗的背景对比鲜明。画作中对威尼斯式色彩的运用和变形拉长的形体表达,预示了未来表现主义的出现。

18、卡拉瓦乔《基督下葬》1600

祭坛画《基督下葬》是卡拉瓦乔最受倾慕的作品之一,描绘基督被钉十字架后,由约翰、尼哥底母、马利亚等人为其下葬的悲剧场景。强烈的自然主义、明暗对照的光影技巧,以及围绕事件的对角线构图,既融汇了古典意味又充满现实主义风格。

19、保罗•鲁本斯《战争与和平》1629

巴洛克绘画代表性画家保罗•鲁本斯,政治寓意画《战争与和平》曾充当和平使者,促成英国与西班牙之间的和平。画面中央的和平女神、丰裕之角的孩童以及橄榄枝环,都意喻和平带来了繁荣、财富、丰收和幸福。鲁本斯以热情洋溢,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独特风格,成为巴洛克美术当之无愧的翘楚。

20、乔治•拉图尔《油灯前的抹大拉》1635

法国画家拉图尔是17世纪的「光线大师」,《油灯前的抹大拉》是其经典之作,描绘抹大拉以手托腮,在微暗的光线下耽于默想,为自己的罪忏悔。膝上的骷髅,意指提醒要正视死亡,充满了清醒、沉静和悲哀的反省。画面构图严谨,内心表达细腻,具有雕刻般的充实感。运用燃烧蜡烛的夜光以极端写实手法描绘光与影的变化;风格独特的深刻质感,明暗对比强烈的空间表达,流露出神秘而动人的气氛。

21、伦勃朗《夜巡》1642

这幅伦勃朗受雇于阿姆斯特丹射手连队所作的肖像画,展现了巴洛克传统的绚烂风俗场景。伦勃朗通过大师级的明暗法和戏剧性场景,跳出传统集体肖像的陈规,另辟蹊径。描绘了卫队上尉率领黄色铠甲的中尉集结队列。历史画般的光影和构图,体现了精彩的逼真感、强烈的舞台感和动态感。手势、眼神、火枪和旗帜的视觉交响,以及随色彩渐变的透视,使画作充满了扣人心弦的魅力。

伦勃朗混合象征主义和写实的手法、场景和隐喻,将传统俗套的题材,改造成超越时代、地域和类型的杰作。

22、尼古拉斯•普桑《阿卡迪亚的牧人》1648

尼古拉斯•普桑《阿卡迪亚的牧人》,展现夕阳西下,传说中的世外桃源阿卡迪亚,四人围着墓碑的探讨。墓碑拉丁文铭刻「即使在阿卡迪亚也有我」。男女牧人构成形象化的情绪对比。希腊雕刻风格的服饰,牧歌式的悲凉情调,崇高的艺术表现手法激发思古之幽情,也蕴含着对「死亡」更深层次的讨论和思索。

23、委拉斯凯茨《宫娥》1656

委拉斯凯茨高度感染力的绘画巅峰《宫娥》,利用镜子反照的空间,记录了自己为西班牙国王作画的场景,以及公主突然闯入的偶发瞬间。这幅精心构建的「关于油画的油画」,运用透视法、几何学、视错觉等,呈现出多层次的空间与丰富的视觉效果。委拉斯凯兹为创作者找到了独立自主的存在意义。画中能找到所有现代前卫创作的先进元素,不断启发着后来的艺术创作者。

24、维米尔《绘画艺术》1666

《绘画艺术》是维米尔绘画技艺集大成的代表,富含了许多哲理性意味的元素,耐人寻味。背对观者的画师正面对模特作画,人物的服饰和姿态,屋内的物象和摆设,所有细节精准鲜明、细致入微。维米尔正试图通过此画,传达展现他的才华、实力、技艺和品位,以及对时尚潮流和古典内涵的掌控。

25、克罗德•洛林《阿斯卡纽斯狩猎西维亚牡鹿》1682

画作讲述古典神话《埃涅阿斯记》里的故事。阿斯卡纽斯狩猎之时,愤怒的朱诺让其箭射死提洛斯女儿西维亚的牡鹿,由此引发战争。洛林以理想化的诗意气氛,展现了风暴前的平静。光线赋予形体闪耀而轻盈的气质。壮丽的景观和雾气弥漫的地平线,勾勒出淡淡的哀伤气氛。在对光线的处理和理解上,洛林走在艺术发展的最前沿。

26、华托《舟发西苔岛》1717

西苔岛,是希腊神话中爱情与诗神游乐的美丽岛屿。华托将画作转变成梦幻和浪漫的奇幻故事。聚焦于贵族男女成双结对,准备离开西苔岛之时,中了爱情魔咒的恋人留在维纳斯前,即将离去的女子回眸,恋恋不舍。梦寐以求的天堂胜景和永恒之爱,毕竟只是海市蜃楼,洛可可式淡淡的忧郁气氛弥漫画间。

27、夏尔丹《午餐前的祈祷》1740

夏尔丹《午餐前的祈祷》是18世纪风俗画的杰作,与当时矫揉造作的洛可可截然不同,表现了家中静谧虔诚的一幕。年幼的女孩,在饭前祈祷时犹豫不决,不知所措地抬头望向母亲。简朴虔诚的气氛,充满了含蓄却浓郁的感情色彩。厚实粗糙的画面质感,更接近现实生活的本来质地,捕捉了平淡生活中易于忽略的温情瞬间。

28、加纳莱托《在威尼斯迎接法国大使》1740

加纳莱广阔的风景画《在威尼斯迎接法国大使》,展示了1726年,法国驻威尼斯大使格尔基伯爵来到威尼斯时,盛大庄严的景象。强烈透视法表现的建筑,万花筒般的景观和无穷无尽的细节纷至缤呈,戏剧性的天空和云层的阴影,衬托出装饰华丽的贡多拉和穿制服的人群。

29、威廉•贺佳斯《婚后不久》1743

贺佳斯是英国艺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肖像画家和讽刺文学者。《婚后不久》是《时髦婚姻》六幅画中的第二幅。酒醉困乏的爵士依然身着头天晚上的服饰,妻子则伸着懒腰,彼此的厌恶在相处中暴露无遗,而管家正忍无可忍地愤然离去。讽刺了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下,贵族妇女被安排婚姻的弊端,也显示出艺术家的敏感、洞察力和才能。

30、托马斯•庚斯博罗《安德鲁夫妇》1750

庚斯博罗以描绘英国的田园景观著称。代表作《安德鲁夫妇》将新婚夫妇置于画面一侧,背景是他们大片的私有地产,玉米象征着丰饶和茂盛。安德鲁夫妇和艺术家自幼熟识,还是中学同学,但关系从未平等过。强烈的社会鸿沟,造就了夫妇毫无顾忌的高傲态度,以及望向艺术家的鄙夷神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