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称呼老者

如题所述

杖家之年:五十岁,古人以五十岁为重要的年龄节点,称为“杖家之年”。
杖乡之年:六十岁,六十岁称为“杖乡之年”,意味着步入晚年。
杖国之年:七十岁,七十岁被尊称为“杖国之年”,表示进入高龄。
杖朝之年:八十岁,古代认为八十岁是非常高的寿数,故称为“杖朝之年”。
黄发:指长寿的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诗经》中提及“黄发台背”,用以形容年老而有光泽的头发。
鲐背:亦指长寿的老人,因老人背部出现的斑纹类似鲐鱼背部的颜色而得名,寓意长寿。
期颐:指百岁老人,源自《礼记·曲礼上》中“百年曰期颐”,表示人活到一百岁。
古代老人自谦时,常用“余”、“予”、“吾”等字词称呼自己。在他人对老人的尊称中,平辈之间可能会使用“老朽”等词语。而对于德高望重的老者,则尊敬地称之为“绛老”或“绛人”“绛生”。
例如,唐代诗人刘长卿在《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中写道:“天清婺女出,土厚绛人多。”宋代秦观在《代谢历日表》中也提到:“宣布诏条,预识金穰之岁;省观风俗,不疑绛老之年。”这些文献中体现了对长寿老人的尊敬和崇高评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