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百年发展

如题所述

2022年,一天下午上班,曹女士用手机付了一杯咖啡的钱。在等待的时候,她浏览了自己手机银行里的理财产品和支付宝上的资金收益。如今,她几乎不需要去ATM机取现金,也几乎不需要每天带着钱包。

从业十几年的信贷经理张先生觉得最大的变化是贷款方式的数字化改变。10年前,客户在贷款时需要填写大量纸质合同文件。现在无论是贷款审批还是合同签订,都基本实现了网上系统直签的方式。就连银行内部的管理方式,比如材料、打印等,都已经在网上完成。

十年来,消费者存取款、贷款、转账、支付等更加方便快捷。此外,在理财和投资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背后是中国金融业这十年的变化和转型。

截至2021年末,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381.95万亿元,同比增长8.1%;个人金融资产超过230万亿元,同比增长12%左右。

金融业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银行贷款和债券投资年均增速分别为13.1%和14.7%,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和普惠性涉农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5.5%和14.9%,远高于贷款平均增速;a股市场增长238.9%,债券市场增长444.3%,均位居全球第二;市场上有超过2亿的股票投资者;证券机构总资产十年增长5.5倍,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目前为26万亿元,十年增长8倍,行业实力大幅增强。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过去十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提升。

信贷经理张先生体会到的明显变化是,银行资金强烈向实体经济倾斜,资金成本越来越低。与此同时,银行一直在为小微企业提供特殊服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近年来,银行在放贷时会给予专、新、小巨头等创新主体更多的“优惠”。

十年来,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

2022年6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在介绍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改革发展情况时表示,2012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速10.8%,与名义GDP年均增速基本匹配,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十年来,我们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尤其是普惠贷款的数据格外亮眼。据陈介绍,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比十年前增加了近7倍。增强金融普惠共享,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今年一季度末,普惠性小额贷款余额超过20万亿元,支持了5000多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银保监会副主席肖6月23日表示,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和普惠性涉农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5.5%和14.9%,远高于贷款平均增速。人均银行账户约9.5个,普惠金融覆盖面和可及性显著提升。

肖表示,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已经逐渐形成。过去十年,银行贷款和债券投资年均增速分别为13.1%和14.7%,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银行间的理财和信托渠道已经被gre

从证券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过去十年,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显著拓展。大力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推出新三板、科技创新板,设立北交所。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应性大大增强,存量债务融资累计达到55万亿元。平滑科技、资本、实体经济的高层次循环,科技创新板“硬科技”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交易所债券市场已成为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的重要渠道,期货期权覆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

资本市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随着中国个人金融资产超过230万亿元,投资理财也进入了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其中,资本市场日益成为企业融资和公众投资的热点。

十年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日益完善,新三板、科技创新板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目前已形成覆盖沪深主板、科技创新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基金的多层次股权市场。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数据,a股投资者数量从2014年的7294.36万人增加到2021年底的19740.85万人。

招商证券2022年10月14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十年来,中国上市公司数量从2472家增加到494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从26.74万亿元增加到83.29万亿元,翻了一倍多,排名全球第二。中国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例从49.65%上升到86.66%。

招商研究报告指出,过去十年,中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占比大幅提升。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占比仅为15.9%。2015年首次突破20%,达到24%。2018年突破30%,达到34.9%,之后连续五年高于30%。2022年直接融资占比32.4%。2012-2022年期间,股票市场融资总额达到13.3万亿元,融资金额和融资企业数量均大幅增长。股票市场融资额从2012年的4452.6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8178.85亿元,融资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314家增加到

2021年的1219家。

在谈及A股这十年时,华福证券研报表示,实体公司上市规模逐渐增加,A股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助力明显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4月底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66万亿元,较2012年同期增长 83%;2021年底工业企业利润总额8.71万亿元,较2012年同期增长57%,年复合增速5%。上市公司中,实体公司数量稳定增长,实体上市公司总额在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中占比逐渐增加,从 2012年的 25%增长到2021年的 45%,截至目前,已经增长到近50%。可以看出,十年间实体公司上市规模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实体经济公司到A股上市,中国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助力不断增强。

在招商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夏看来,十年间,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突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提升,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拓宽实体经济融资和居民投资渠道的重要途径,承担着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助力产业升级以及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重大历史使命。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十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

据陈雨露介绍,十年间,中国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基本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比十年前增加了2.4倍。人民币成功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成为第三大篮子货币,权重从10.92%提升至12.28%。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表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外汇市场不断健全,为高效配置外汇资源和管理汇率风险创造了良好条件。外汇市场可交易货币超过40种,交易品种涵盖国际主流外汇交易产品,十八大以来交易量增长了3倍,2021年交易量达到了36.9万亿美元。

关于银行保险业的改革开放,肖远企介绍,十年来,我们推出50多项银行保险开放政策。2021年,在华外资银行资本和资产均较十年前增长超过50%,在华外资保险公司资本十年间增长1.3倍,资产增长6倍。一大批专业性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如外资理财公司、外资资产管理公司等积极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

对于资本市场的开放,一位证券经纪人体会颇深:随着近年来内地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内地与香港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不断融合。沪深港通开通后,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市场的速度越来越便捷。此前内地投资者想参与港股交易,必须要在香港交易所开通证券账户,如今却只需要在A股证券账户开通港股通权限便可以参与符合条件范围的沪深港通股票了。

2014年11月,沪港通交易开通,标志着沪港两市互联互通的时代开启。2016年12月,深港通开启,香港与内地证券市场往来交易资金越发庞大。

李超介绍,这十年,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大幅增强。统筹开放和安全,制度型开放翻开新篇章。行业机构外资股比全面放开,启动沪深港通、沪伦通,A股纳入国际知名指数并不断提升比重,外资连续多年保持净流入。

招商证券研报数据指出,沪深港通开通以来,A股国际化程度大幅提高,外资通过陆股通这一渠道逐步布局A股市场,资金流入速度明显加快,外资A股持仓市值由2014年的145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0197亿元,成功突破3万亿元大关,增长幅度超过20倍,其中北上资金持仓市值超过2.7万亿元。

2017年6月和2018年9月,A股分别被纳入MSCI和富时指数,带来了庞大的海外资金流入和增量资金,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陈雨露在9月份召开的“2021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的讲话中表示,我们将会继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持续深化金融业开放,一手抓好金融业开放承诺的落实,一手加快完善各项制度安排,推动系统性的制度型开放。

相关问答:什么是金融行业

金融行业是计算机应用的龙头,是最早应用信息系统的行业之一。
无论是技术还是应用水平都是比较领先的。从应用过程来看,可分为专项业务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三个阶段。到目前为止,金融系统的业务处理、管理监控、电子商务等各环节的应用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各大金融机构都已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实现了综合业务系统。在此基础上,对于办公事务和信息的管理将成为业务系统的重要延伸。
  金融行业的主要应用包括:金融(包括银行和证券)综合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金融(包括银行和证券)信息系统等。随着银行应用的不断扩展和系统的不断升级,如何高效地管理和利用金融系统庞大的、分散的、冗余的客户信息,是各个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中国金融企业必须构筑面向未来跨国、多渠道和联合经营的知识管理平台,才能全面提升竞争力,以应对入世的挑战和防范金融风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