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张果老的属相是什么?

如题所述

八仙是中国古代神话里的八位神仙,他们是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还有何仙姑。这八位神仙各有道术,法力无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是关于他们的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

有一天,八仙驾云去参加神仙会,路过东海。吕洞宾说:“驾云过海,不算仙家本事。咱们不如用自家的拿手本领,踏浪过海,各显神通,你们看好不好?”众仙都说:“好!”

铁拐李第一个过海。只见他把手中的拐杖抛入东海,拐杖象一叶小舟,浮在水面上,载着铁拐李平平安安地到达了对岸。

这时,汉钟离拍了拍手里的响鼓说:“看我的。”随后,也把响鼓扔进了海里,他盘腿坐在鼓上,稳稳当当地渡过了东海。

张果老笑咪咪地说:“还是我的招数最高明。”只见他掏出一张纸来,折成了一头毛驴,纸驴四蹄落地后,仰天一声长叫,驮着张果老踏浪而去。张果老倒骑在驴背上,向众仙挥挥手,一会儿就到了对岸。

接着,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也都用身边带的东西作渡船,一个个平平稳稳地渡过了东海。

七位仙人到了对岸,左等右等不见蓝采和的人影。

原来刚才八仙过海时,惊动了东海龙王的太子,他派虾兵蟹将抓走了蓝采和,还抢去了他的花篮。

吕洞宾找不到蓝采和,又急又恼,他对着东海大声喊道:“龙王听着,赶快把蓝采和交出来,要不,当心我的厉害!”

太子听了勃然大怒,冲出海面大骂吕洞宾。吕洞宾拔出宝剑就砍,太子一下子潜入了海底。

吕洞宾哪肯放走他,拔出腰间的火葫芦,把东海烧成了一片火海。

龙王吓得魂不附体,忙问出了什么事。太子只得老老实实地讲出了事情的真相。龙王立即下令放了蓝采和。

八位仙人告别了东海,逍遥自在地去赴神仙会了。

“赐儿山”的来历

在塞外古城张家口西郊,有一座海拔1005的山。这山有一个很古怪的名字叫“赐儿山”。关于这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呢。

传说500多年前,有一对夫妇,结婚多年未能生育,很是着急。这年的四月初八,夫妇二人来到张家口西郊的这座山脚下,焚竺祈祷,求助天神地神。正当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诉说自己的求子之心时,突然从山腰石缝间走出一个白发飘飘的老人。老人来到他们面前,没有说话,从怀里取出个泥捏的娃娃,送给他们,然后就无影无踪了。第二年,这对夫妇便喜得贵子。他们真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件事很快传开,塞外山村远近百里祈儿求女的人,每年四月初八,都到西山脚下烧香求子。于是,人们便把西山,称为“赐儿山”了。

现在,在山的半山腰还有一座580多年前建造的古刹--云泉寺,寺内有一个佛龛,圆形的门上画着一幅引人入胜的五彩图画, 画面中央是一个笑眯眯的大肚佛,佛像四周烟云缭绕,云雾中布满了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幼儿。相传这里就是当年那位白发飘飘的老人的住地,人称“赐儿大仙”。

打开黄果树金库的钥匙

位于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白水河上的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瀑布之一。湍急的水流从60多米高的悬崖上陡然跌落深潭,轰声如雷,浪花四溅。白天,太阳照在瀑布上,折射出道道彩虹,幻影缭绕。到了夜晚,月亮照着瀑布下面的深潭,寒光闪闪。

这瀑布原来没有名称,传说瀑布的对岸曾住着一对年迈的穷夫妻。他们以种黄果树为生。

这一年,老汉种的一百棵黄果树,花已谢了十多天,仍不见结果,老汉急得饭也吃不下。一天下午,老汉正闷坐在家里,他的妻子忽然在门外惊喜地叫起来:“快来看啊,黄果!”老汉一下从床上跳起来,跑出去,只见一棵树上长着一个硕大的黄果。

“咦,稀奇,怎麽花谢才十几天,它就长得比熟透的还大呢?”老汉觉得有点怪。

接着,两人一棵树一棵树地找起来。一百棵树找遍了,再也没找出第二个黄果。

几天以后,来了一位稀有的客人,开口就问:“老人家,你的黄果卖不卖?”

“往年黄果多,你要多少都有,可今年不景气,只结了一个果子。”

“我就要买这个。”客人说,“200两银子怎样?”

老汉说:“这是做种的,不能卖呢。”

“1000两行了吧。”客人说着就往老人手里塞银子。老汉有些糊涂了,倒是他的妻子觉得很值,这麽多银子,他们这一辈子也没见过啊,“卖了吧,我去摘来。”

客人连忙阻止:“不忙,再过足足100天,我来取。这100天之内,一定要看好黄果,不准人摸,也不能让鸟兽吃了。”

从此,老夫妻俩每天轮流守着这棵黄果树,那沉甸甸的银子,使他们忘记了疲劳。难熬的100天终于过去了,客人如期来到。

老汉忍不住问道:“这黄果有什麽用呢?”

客人捧着又大又香的黄果指着对面的瀑布说:“瀑布下面的深潭,是一个聚宝盆,里面珠宝很多,就是取不出来。这个黄果就是打开深潭的钥匙。”说完,他抱起黄果走到潭边,朝潭中央一丢,奇迹发生了,瀑布突然静止不流,潭底满是闪闪发亮的珍珠宝石。客人兴奋地沿着绳梯滑到潭底,迅速捡起黄果又抱了一箱珠宝慌忙往上爬。刚爬到一半,陡然间,天崩地裂似的一声巨响,上面的瀑布凶猛地冲下来,客人连同那黄果、珠宝眨眼间都不见了。

老夫妻目睹这一切,惊得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老汉从怀里拿出还有体温的银子,毫不犹豫地投进深潭,对妻子说:“这不是我们庄稼人应得的东西,留着它一点用也没有。”

以后,这个瀑布就被人叫做黄果树瀑布。虽然人们知道瀑布下面的深潭里,至今仍堆满金银财宝,可是再也找不到打开它的钥匙。

“杜仲”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打柴的人,姓杜名仲。他每天都上山打柴,养活年老的母亲。

有一回,他得了腰疼病,疼得好厉害呀。

夏日的一天,杜仲在山上打柴的时候,腰又疼了,他只好停下来,靠在一棵大树上休息。树荫下很舒服,他光着脊背,靠着大树慢慢地睡着了。

一觉醒来,他感到腰部舒服极了,好松快呀。从此以后,杜仲每天都让腰部在树皮上蹭一蹭。慢慢地,杜仲的腰病全好了。

有一天,杜仲的老母亲也得了腰疼病,躺在床上起不来。杜仲忙前忙后地照顾母亲,母亲的病也不见好。他忽然想起了山上的那棵大树,连忙跑到山上,剥来了一些树皮。杜仲把树皮绑在老母亲的腰上。哈,真灵,老母亲渐渐地能坐起来了。

后来,村里的人们听说了,都用这种树皮治病。

这种树没有名字,因为是杜仲发现的,人们就叫它“杜仲”。后来,“杜仲”成了中国名贵的中草药,杜仲树也受到了人们的保护。

关于生肖的传说

玉帝为了给人们安排生肖,决定在天上开一个上肖大会,他给各种动物发了开会的通知。

那时候,猫和老鼠是好朋友,它们住在一起,像兄弟一样。

猫和老鼠都接到了开会的通知,它们决定一起去参加大会。

猫很爱睡觉,所以在上天开会的前一天,特别嘱咐老鼠说:“鼠弟,明天去开会的时候,如果我睡着了,你叫我一下好不好?”

老鼠说:“你放心睡吧,我会叫醒你的。”

猫放心地睡了。第二天早晨,老鼠很早就起来了,它没有叫醒猫,自己偷偷地上天开会去了。

再说住在清水潭里的龙哥哥,也得到了上天开会的通知。龙生得很威武,它想,这一次选生肖,自己一定能被选上。

但是龙哥哥有一个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头上缺少一对美丽的角。它决定要借一对角戴上。

那时候,公鸡的头上是有一对大角的。龙哥哥对公鸡说:“鸡公公,明天我要上肖去,把你的双角借给我戴一戴好吗?”

鸡公公回答说:“龙哥哥,对不起,明天我也要上肖呢!”

龙哥哥说:“你的头太小了,戴上这么大的角不好看,还是借给我吧。”

这时,有一条蜈蚣爬过来说:“鸡公公,你就把角借给龙哥哥吧,如果你不放心,我来做保人。”

公鸡想了想,自己就是没有这对角也够漂亮了,就答应让蜈蚣做保人,把角借给了龙哥哥。

第二天,天上开了一个非常热闹的上肖大会,各种动物都来了。玉帝选出了牛、马、羊、狗、猪、兔子、老虎、龙、蛇、猴子、鸡、老鼠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玉帝为什么要选这十二种动物呢?这些我们一点都不知道。

玉帝说:“牛最大,就让牛做第一肖吧。”

大家都同意。可是小小的老鼠却大声说 :“应该说我比牛大。每次人们看见我都说:‘啊呀,这老鼠真大!’可是从来没有听见人说过:‘这头牛真大!’在人的心目中,我是比牛大的。”

玉帝说:“真有这样的事?”

老鼠说:“你们要是不相信,可以试一试。”

玉帝就带了十二种动物到人间去。

事情真像老鼠说的那样,当牛从人们面前走过的时候,人们都说:这头牛真肥,真好。没有一个人说这头牛真大。这时,狡猾的老鼠忽然爬到牛背上,用两脚站起来。人们一见牛背上的老鼠,立刻叫起来:“啊呀,这只老鼠真大!”
玉帝听见了人们的喊叫声,只好说:“那就让老鼠做第一肖吧。牛,你只好做第二肖了。”

现在的十二生肖就是这样安排的:老鼠是第一肖,牛是第二肖,然后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上肖大会开完了,老鼠高高兴兴地回到家。猫刚睡醒,它看见老鼠,奇怪地问:“鼠弟,怎么啦,今天没开上肖大会吗?”

老鼠说:“你还做梦呢!上肖大会已经开过了,有十二种动物上了肖,我是第一名!”

猫吃了一惊,它问老鼠:“那你为什么没叫我一起去?”

老鼠说:“忘记了!”

猫生气地大声说:“小东西,你不是答应叫醒我的吗?你为什么不讲信用?”

老鼠一点也不肯认错,它说:“我为什么一定叫醒你呢?我又不是你的佣人。”

猫气坏了,它大叫一声,咬住了老鼠的脖子。老鼠叫了两声,就死了。

从此,猫和老鼠成了死对头,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

再说公鸡开了上肖大会回来,心里很不高兴。它想:玉帝把龙排在自己前面,可能因为龙哥哥头上戴了那对角。它决定把那对角要回来。

公鸡走到清水潭边,看见龙哥哥正在高兴地游泳,很有礼貌地说:“龙哥哥,请你把角还给我吧!”

龙哥哥听了,吃了一惊,说:“鸡公公你要角做什么呢?你没有角比有角更漂亮,可是,我如果没有这对角……”

公鸡很不高兴地说:“龙哥哥,借了人家的东西,是应该还的呀!”

龙哥哥不知道该说什么,想了一下,很有礼貌地说:“对不起,鸡公公,我要去
休息了。这事以后再说吧。”

说完,它就游到水底下去了。公鸡又气又恨,在清水潭边大声地叫喊:“龙哥哥,角还我!龙哥哥,角还我……”

可是龙哥哥躲在潭底睡大觉,不理它。公鸡没有办法,决定去找保人蜈蚣。

公鸡把龙哥哥不肯还角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蜈蚣,最后说:“蜈蚣先生,你是保人,这件事你不能不管。”

蜈蚣想了半天,慢慢地说:“我想龙哥哥会把角还给你的。如果它真的不肯还,我也没有办法,它躲在水底,我怎么去找它呢?”

公鸡气得满面通红,说:“当时是你自己愿意做保人的,为什么现在不管了呢?”
蜈蚣先生说:“不能这样说,你借角给它,是你自己愿意的。我看嘛,它要是不肯还,你就送给它好了。这怪你当时没有多考虑,就把东西借给了别人。”

“怪我自己?”公鸡瞪大了眼睛。

“当然要怪你自己了!”不知死活的蜈蚣回答说。

公鸡气红了脸,它伸长脖子,一下子啄住了蜈蚣,把它吃掉了。

从那以后,每到夏天,我们常常看到公鸡在院子里啄蜈蚣吃。每天天一亮,公鸡就想起了自己失去的角,总要大叫几声:“龙哥哥,角还我……”

黄鹤楼“鹤”飞留“鹅”

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颠的黄鹤楼,留给世人许多关于黄鹤的动人传说,最终黄鹤都飞走了,而留在黄鹤楼下碑廊里的却是一方“鹅”字大碑。

这个“鹅”字,远看很像引颈高歌的鹅,近看才知是一笔挥就的“鹅”字。来到黄鹤楼,游人们一定要特意去看看“鹅”。这个字究竟是谁写的呢?武昌人会肯定地告诉你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这里还有一段动人的神话呢。

玉皇大帝在天宫门修建了一座牌坊,想刻上“南天门”三个字。可谁的字才配得上这座金碧辉煌的牌坊呢?想来想去,觉得非王羲之不能胜任。但他知道王羲之有股读书人的傲气,用高官厚禄很难弄来他的字。于是就派南极仙翁想办法搞到字。南极仙翁得知王羲之非常喜爱鹅,就到王母娘娘那里借了一群仙鹅,自己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牧鹅老头,赶着鹅下到人间。这一天,王羲之正在长江边上欣赏美景,忽然看到一群气宇轩昂的白鹅,欣喜若狂,急忙跑上去,对牧鹅老人深施一礼,要求卖给他几只。老人捋着白胡子笑道:“这鹅是不卖的,先生如果真的喜爱,就送你十只吧。”王羲之非常高兴,连忙致谢,并问这鹅是从哪里赶来的。老人答道:“远着呐。是从南天门赶来的。”王羲之想了想,也没想出“南天门”是什么地方,他怕自己听错,就用手指在老人的掌心一字一字地写下“南天门”,问是不是这三个字,老人边看边笑:“正是!”说完就告辞了。

这时,王羲之突然发现老人的鹅群化成了一只鹅,老人骑在上面冉冉上升,一直升到蔚蓝的天空。只见白云深处有座巍峨的牌坊,上有“南天门”三个大字,正是自己所写,才恍然大悟。

接着,他把仙翁赠送的十只鹅养在池塘里,天天观察鹅的神态,然后就练写“鹅”字。一段时间后,他就能一笔写出“鹅“字了。据说,这就是黄鹤楼下碑廊里的那块“鹅”字碑。

黄浦江的传说

滔滔的黄浦江不仅是上海灿烂文化的象征,也是上海历史的见证。古往今来许多历史文化名人都在黄浦滩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黄浦江是历史上最早人工开凿疏浚的河流之一,它源于青浦县的淀山湖,至吴淞口入长江,全长114公里,宽约400米。黄浦江贯穿上海百里港区,虽无名山秀岭可供观赏,但却有其独特的韵味。

明清时,“黄浦秋涛”为沪城八景之一,农历八月十八在陆家嘴可见“银涛壁立如山倒”之景。近年来,黄浦江中游有越江隧道,上游的松江县车墩、叶榭间有黄浦大桥。

关于黄浦江的开凿,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上海曾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其中央蜿蜒流淌着一条浅河。雨水多了,就泛滥成灾;雨水少了,又河底朝天。人们深受其害,咒之为“断头河”。战国时楚令尹黄歇来到这“断头河”河畔,不辞辛劳地弄清其来龙去脉,带领百姓疏浚治理,使之向北直接入长江口,一泻而入东海。从此大江两岸,不怕旱涝,安居乐业。人们感激黄歇的恩德,便将这条大江称作黄歇江,简称黄浦。后来黄歇被封为春申君,便又名春申江。

春申君黄歇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君子之一,食客三千,门庭若市。

据清同治《上海县治》记载,明永乐中户部尚书夏原吉疏浚大黄浦,汇合吴淞江,通范家浜至吴淞口入海,始成今日的黄浦江。

虎头鞋

在中国,许多人家生了男孩,总喜欢做双虎头鞋穿在孩子的脚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据说,很早以前,有个姓杨的,靠一条破船摆渡过日 子,人家都叫他杨大。

杨大是个好心人,过河的人有钱就给,没钱他也不要。

有一天,风雨交加,杨大正坐在小渡屋里搓绳,忽然听见有人喊要过河。他跑出去一看,原来是个讨饭的老奶奶正在河对面淋着雨。杨大连忙冒着雨撑船过去把老奶奶渡过了河。老奶奶上了岸,又说:“哎呀,我的棉花丢在河那边了。”杨大忙说:“没关系,没关系。您先到我的小屋里躲雨,我去给您取。”杨大又冒着雨撑船取回了老奶奶的棉花。

老奶奶很感激杨大,她说:“我没钱给你,只有这张小画儿,请你收下吧。”杨大一看,画儿上画着一个姑娘正在绣小孩穿的虎头鞋。杨大谢过老奶奶,就把画儿贴在船仓里了。

哪知道晚上收了船以后,那张画儿上的姑娘竟自跑上岸来,同杨大做了夫妻。杨大望着这美丽的姑娘,高兴极了。从此,姑娘每天夜里从画儿上下来,白天再回到画儿上去。

一年以后,画儿上的姑娘生了个胖小子,取名叫小宝,杨大真是乐坏了。一晃七年过去了。这件奇怪的事被知府知道了,他一心想霸占杨大这张画儿。

有一天,知府来到河边找到杨大,抢走了那张画儿。杨大拉住知府的衣脚不放,被那些恶差人毒打了一顿。杨大没有办法,和儿子小宝抱头痛哭了一场。

当天晚上,知府把画儿贴在房间里,但是姑娘眼里滚着泪珠,就是不下来。知府气得要死,想把画儿撕掉,又舍不得。

小宝哭着要找妈妈,杨大告诉他,妈妈被关在深宅大院里,只有等带妈妈来的那位老奶奶出现了才能救出妈妈。

小宝趁爸爸不在家,穿上妈妈做的虎头鞋,离开家去找老奶奶。

小宝跑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了一座深山老林里,他实在走不动了,就坐在湖边休息。忽然,他看见湖里有七个仙女洗完澡,正慢慢地走上岸来。小宝一眼就看出了走在最后面的一个就是他妈妈。他高兴极了,飞跑过去抱住妈妈就哭了。妈妈见了小宝连忙打听家中的情况,还告诉他,自从画儿被抢走,她就离开了凡间,要想让妈妈回家,就要去找知府说理。妈妈又用湖水把小宝的虎头鞋抹了一下,忽然一阵云雾遮住了小宝的眼睛,只听“嗖”的一声,小宝睁眼一看,他已经落在自己家门口了。小宝忙把见到的事告诉了爸爸,说完就直奔府衙,哭喊着要见知府。

知府听说门外叫喊的小孩就是画儿中美人的儿子,赶忙让人把他叫进来,他想通过小宝把画儿中的姑娘骗下来。小宝进了房间,看到那张画儿,连忙去拉妈妈的手。那美人立刻从画儿中跑下来,跟着小宝一直往外走。知府急得象饿狼一样扑向美人,又用脚踏小宝。正在这时,小宝虎头鞋上的老虎跑下来,一口叼住知府就往深山里跑。小宝拉着妈妈回到家里,一家人欢欢喜喜地见面了。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中国的爸爸妈妈要给小男孩穿虎头鞋了吧。那是为了取个吉利保平安的意思。

纪昌学箭

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名叫飞卫。他射箭的本领十分高明,能够百发百中,是远近闻名的神箭手。

有个叫纪昌的青年,很想学得射箭的本领,就来到飞卫家拜他为师。飞卫说:“练射箭不能怕困难,首先要练好眼力,能够盯着一个目标后,眼睛一眨也不眨才行。你回去练吧,练好了再来见我。”

纪昌回到家里,认真地练起了眼力。他躺在妻子的织布机下面,用眼睛盯着穿来穿去的梭子,一练就是一天。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练了两年,就是有人用针扎向他的眼睛,他也能一眨不眨了。

纪昌高高兴兴地去见飞卫,告诉他自己的眼力已经练得差不多了,可以学习射箭的技术了。飞卫却说:“这还不够,你还要继续练眼力,直到能把小的东西看大了,再来见我。”

纪昌又回到家里,用一根头发拴住一只蚂蚁,把它挂在窗口,每天站在窗前,紧紧地盯着那只蚂蚁看。日复一日地看了三年,那只蚂蚁在纪昌的眼睛里,简直就象车轮那么大了。

纪昌又去找飞卫。飞卫点点头说:“现在可以教你射箭的本领了。”

从此,飞卫开始教纪昌怎样拉弓,怎样放箭。纪昌又苦苦地练了好几年,终于成了一位百发百中的好射手。

夸父追日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非常高大的人,他的名字叫夸父。夸父的两条腿可长了,一步可以跨过一条大河。

夸父看见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来,又从西方落下去,他想:“如果总是白天就好了。我要想办法把太阳抓住,让它永远照亮大地。”

夸父拿起一根手杖,迈开两条长腿去追太阳。他用坚强的毅力去追赶光明的太阳。他跑啊跑啊,一直跑到太阳要下山的地方,夸父真高兴啊,他真想一下子就把太阳抓住。

太阳是个大火球,夸父被太阳烤得浑身是汗,快要渴死了。他跑到黄河边,一口气喝乾了黄河的水,又跑到渭河边,喝乾了渭河的水,但是他还是渴得要命,於是,他又迈开两条长腿向北方的大湖跑去。还没跑到大湖边,夸父就渴死了。临死前,他把手杖向前一掷,就永远合上了眼睛。

夸父虽然死了,但他用自己的身体滋润着那根巨大的手杖。后来,那手杖变成了好大好大的一片桃林,结出了又甜又解渴的大桃子。

夸父将一片桃林留给了那些热爱光明又很勇敢的人。人们路过这里的时候,可以在树荫下歇歇脚,还能摘个桃子解解渴呢。

狼牙山上棋盘陀

河北省易县境内,有一座巍峨挺拔的山峰,这就是狼牙山。在山顶处,有一块巨大而平坦的岩石,上面刻着线条,很像棋盘,取名棋盘陀。相传这是月中嫦娥同
人间一个打柴青年下棋的地方。

传说,嫦娥吃了仙药,飞到月宫后,十分想念人间生活,便在一天晚上,偷偷离开月宫,腾云驾雾来到人间,正好飘落在狼牙山下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个靠
打柴度日的青年,发现天上飘下来仙女,忙奔了过去。嫦娥向青年要水喝。青年高兴地将仙女领到自己家。

喝完水,嫦娥说:“一会儿,王母娘娘就会找到我。你能趁这个机会领我看一眼人间的美景吗?”青年一听犯了难:“人间这麽大,怎麽领你转呢?”嫦娥说“那就请山神爷帮帮忙吧。”说完,她从头上拔下一根银簪,在空中一划,说了声:“嫦娥求见山神爷!”山神爷便出现在眼前。听了嫦娥的请求,山神爷说:“你们就站在山顶,居高临下,能够看得很远。来,我给你们修条路。”山神爷出了房门,从腰间抽出一把斧子,朝狼牙山劈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眼前便出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登山路。嫦娥和青年沿小路登上山顶,山顶荆棘遍地,凹凸不平,无法站脚。山神爷说:“我再给你们修个看台。”又劈了一斧,把一个山头齐齐地削平了。嫦娥同青年席地而坐,尽情地观赏人间美景。过了一会儿,嫦娥要下棋玩,青年人便用斧子砍了树枝当棋子,又用斧头刃在石上划了棋格子。

俩人玩得正高兴,忽见空中雾气腾腾,喊声震天。嫦娥知道,这是月宫派人来寻找她了,便赶忙谢过青年,飞向空中。

那青年一看仙女飞走了,十分不舍,便大呼山神爷:“救救我吧,山神,让我变成一棵树,永远站在这棋盘旁,等待仙女再来!”山神很同情他,就成全了他,让他变成一棵古树,挺立在山顶上。

现在,你还能在棋盘陀上看到那株独一无二的古柏呢!

孟姜女哭长城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万喜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万喜良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万喜良,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万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半年过去了,万喜良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万喜良。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万喜良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万喜良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万喜良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万喜良;埋葬万喜良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牛郎织女

天上有一颗牛郎星,一颗织女星,关于这两颗星星,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呢。织女是天帝的孙女,每天在天上织造云锦。牛郎是一个牧牛的少年,很早就没有了父母,哥哥嫂嫂对他很不好,分家以后,只给了他一头老牛。

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清苦。有一天,老牛忽然用人的声音对他说起话来。老牛告诉他,明天天上的织女和众姐妹要到山后的湖里洗澡。如果牛郎拿走织女那件粉红色的衣服,织女就会成为他的妻子。

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去做,果然见到了织女。他们结婚以后,牛郎耕田,织女织布,日子越过越幸福。不久,他们又生了一儿一女,夫妻俩可高兴了。

可是,牛郎和织女的事到底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气得火冒三丈,亲自带天神到牛郎家把织女抓走带上天。

孩子们哭着要找妈妈。老牛又一次对牛郎说了话:“牛郎啊,我快要死了,你把我的皮披在身上,就可以上天去追织女了。”老牛说完就死了。

牛郎披上牛皮,把孩子放在两个筐里挑在肩上,果然飞到了天上。牛郎像风一样在群星中穿行,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忽然空中伸下一只大手,狠心的王母娘娘用玉簪向身后一划,划出了一条大河,挡住了牛郎的追路,牛郎怎么也飞不过去了。这条河就是天河,也叫银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4-30
属到驴,到骑驴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4-30
应该是驴吧。。呵呵,这问题有难度~
第3个回答  2007-04-30
可能是马吧
第4个回答  2007-04-30
这个可能要从他的妈妈口中知道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