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走势争议不断,到底谁决定了玉米的涨跌?其实许多人都搞错了

如题所述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关于玉米的走势众说纷纭,尤其是当前受疫情叠加天气的影响,玉米的行情再次陷入了停滞状态,于是市场争论再起。
一种观点认为,由于疫情导致交通受阻,东北及山东玉米的购销停滞,也就意味着玉米的卖压再次被后移。
而进入4月份以后,天气逐渐回暖,潮粮的保存是个大问题,势必会着急出手。
所以,一旦后续交通通畅以后,可能玉米将会迎来一波集中上量。
另一方面,从往年的规律来看,每年的三四月份也确实是玉米价格走跌的时期。
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玉米行情看似停滞,但是实际的购销并未中断,因为大量的订单通过电话以及网络预定的方式已经在进行。
一旦交通通畅后只是发货的问题,不存在价格问题。
再加上今年种植成本飙升,直接吃掉了农民的种植收益,在这种情况下,玉米还能跌到哪去呢?
其实关于玉米的涨跌,一直是争论不休的,但焦点往往集中在玉米的卖压以及种植成本上,但这些只是影响因素,并不是决定因素,那么决定玉米价格的因素是什么呢?
最大的决定因素就是玉米的供求关系,或者说任何一种商品价格都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而在玉米的供需上,玉米作为饲料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近些年需求一直不断上涨。
玉米虽然是国内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作物,但是由于我们耕地面积的有限,还要保证稻谷及小麦等口粮的种植,所以玉米一直存在产需缺口。
虽然当前猪价不断下跌,养殖户严重亏损,但是生猪产能依然处于高位,这是奠定玉米需求的重要基础。
玉米既然存在缺口,那么要如何补足呢?
一是进口,二是替代。
所以,玉米的真正博弈是与进口玉米以及替代谷物的数量及价格之间的博弈。
例如,在2020年玉米价格大涨,是因为生猪产能激增,而国内玉米经过了5年的去库存后处于低位,这时需求激增,价格自然上涨。
而为了平抑玉米的疯狂涨势,2021年我国进口玉米达到了2835万吨,远远超过了配额的720万吨。
而另一方面,又大量推动了小麦的替代。
根据数据统计,替代前小麦的饲料用量仅不足1000万吨,而替代后小麦的饲料用量涨到了3000万吨以上。
于是,在进口与替代的双重压力下,玉米价格下跌。
而今年进口玉米受全球粮食市场的动荡影响不断上涨,甚至因为化肥价格的上涨,前不久美国农民对玉米的种植意愿大幅走低,这使得全球玉米的前景再次堪忧。
另一方面,当前石油价格飙升至100美元/桶的位置以上,而理论上当石油价格超过75美元/桶时,玉米作为生物燃料就是有利可图的。
因此,在油价飙升至百美元以上时不排除会有更多的玉米将被“烧掉”。
根据预测,2021~2022年度美国将有1.36亿吨的玉米用于生产燃料,同比增长6.3%,占美国2021年玉米总产量35%,相当于全球玉米贸易总量的73%。
这些都是玉米的利好因素,再加上运费以及物流成本的上涨,进口玉米的价格已然高企。
因此今年普遍认为进口玉米的数量将不及去年。
而在替代上,去年的“功臣”小麦的价格已经飞涨,虽然当前麦价有所回落,但是也远远高于去年水平,再加上新麦长势不确定,因此小麦的替代性就更低了。
目前焦点主要集中在陈年稻谷以及大麦及木薯粉等替代物上。
因此,供需、进口以及替代谷物的数量及价格,这才是决定玉米价格走势的逻辑。
而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都倾向于支撑玉米价格难以大跌。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