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题所述

1936年,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创作了一部《骆驼祥子》,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一生的命运浮沉。《骆驼祥子》问世后,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流传至今,在几代人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有读者问:既然祥子是一个人力车夫,为什么会被称为“骆驼祥子”?祥子跟骆驼有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就好好地聊聊这个话题吧。

祥子不是北京人,来自城外的农村。祥子从小家里就很穷,没有读过什么书,一直在老家种田过日子。可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父母亲去世了,家里的土地也失去了,祥子变得一无所有,只好来到了北京城,当起了一名“北漂”,当上了一名人力三轮车夫。

在民国时期的北京城,聚集着无数像祥子这样的“北漂”。如果他们有文化,就可以到大学里去教书,过着上层社会的生活;如果他们有点本钱,脑子也不笨,可以在北京城里做点小买卖,过着中层社会的生活。像祥子这样,一无文化、二无本钱的年轻人,就只好依靠一身结实的肌肉,在城市里下苦力,在底层社会里挣扎,幻想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爬到中层去。

祥子这样的想法,我们不能说不对。周星驰先生在《少林足球》里告诉大师兄:“做人如果没有理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只不过,电影是电影,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祥子很快就在现实的墙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祥子的理想是什么呢?说起来其实很卑微——希望用自己的劳力,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人力三轮车)。这样的话,他就可以做一名自由的人力三轮车夫,不受拴车人的气,想什么时候出车,就什么时候出车;想什么时候收工,就什么时候收工。多好啊!

谁能想到,就为了这个卑微的理想,祥子奋斗了3年之久。

3年里,祥子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每天早出晚归,忍饥受冻,雨里来,风里去,终于凑足了100块钱,并拿出96块钱买了一辆崭新的人力三轮车——老舍先生在小说里提到这样一个细节:“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这一年,祥子22岁。

其实,如果把祥子放在整个人力车夫的群体里来比较,就会发觉他足够幸运了。因为相当多的人力车夫,辛苦一辈子都买不起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三轮车,而祥子只用了3年就做到了。光凭这一点,祥子就超过了大多数的人力车夫。

于是,祥子更加卖力地拉起车来,还给自己定了一个更大的目标:“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开车厂子!那岂不是要爬到中层社会上去?

可是,祥子还没来得及高兴很久,就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打击。有一天,祥子为了两块钱的车费,冒险出了一趟城,结果在西直门外被几个抓车夫的大兵连车带人给抓走了。

辛辛苦苦挣来的人力三轮车,不见了,祥子因而第一次落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可是,光恨有什么用?幸运的是,在这支军队逃走后,祥子意外得到了军队丢下的3匹骆驼。

众所周知,骆驼是“沙漠之舟”,常用于沙漠戈壁地区的骑乘、驮运、拉车、犁地等。元朝时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先生,就是骑着骆驼,沿着丝绸之路万里迢迢地来到元大都(北京)。北京城附近怎么会有骆驼的出现呢?是作者老舍先生乱写的吗?

当然不是。

北京城西边有一个门头沟。门头沟周边地区蕴含着丰富的煤炭,有100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北京城作为都城后,城内居民所需要的煤炭,全部从门头沟运输进来。从明朝时期开始,人们采用骆驼来运送煤炭。骆驼的运力远远高于骡子、毛驴,从门头沟到北京城又多是平原地带,因此骆驼是非常合适的运煤工具。

显而易见,军队所丢下的3匹骆驼,便是从运送煤炭的驼队里抢来的。

祥子带着3匹骆驼进城途中,将它们以35块大洋的价格,卖给了一个乡下的财主。随后,祥子回到了北京城,回到了西安门大街人和车厂,继续拉起了洋车。

由于祥子曾经拥有过3匹骆驼,大伙儿便送了一个外号给他:骆驼祥子。祥子知道自己有了这个外号后,不急不恼,承认了。他也没工夫与工友们磨蹭,要再次拼搏一番,准备省吃俭用攒钱,再买一辆新的洋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8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平常他好象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在扬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个体劳动者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象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读者的心坎。
  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后,我从中了解到了在当时混乱的社会里,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5-08
祥子本来是个破产的农民,18岁跑到北京城当人力车夫,作者赋予他忠厚善良、勤劳朴实、沉默寡言、非常要强的性格特征。但经过买车,丢车的三起三落,祥子竟成了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游魂”和“走兽”,堕落成一个自私的、不幸的流氓无产者,“成了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是一个怎样的悲剧啊!而这个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当时污浊的、黑暗的、人吃人的旧社会。“正如蝇不能逃出蛛网”,③同样,祥子也无法逃脱社会的魔网。

祥子生活在20年代旧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农村经济破产,城市工业凋敝。而祥子作为一个破产的农民走向萧条的城市,无疑为整部作品的悲剧性埋下了伏笔。但读过作品的人都可以看到,小说并不是只从整个社会的高度去模糊地表现和剖析祥子性格的蜕变,而是通过物和人两种点,多个角度,层层深入,就像是“用长长的刚针一根一根地扎进纸去,然后连缀成那么阴暗的、千疮百孔地一片”,④使读者的心倍受震撼。
第3个回答  2011-05-12
祥子是个不折不扣的车奴。他勤劳、善良、有理想。但社会的压榨,不幸的经历,使得这个好好人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坚持。最终堕落成自私、麻木的个人主义末路鬼。
其实活在当下,很多人都在演绎着祥子的悲剧故事。我们为了讨个像样的工作寒窗苦读十多年,读到最后发现游戏改变了规则,拿着毕业证书四处遭人白眼,那一把辛酸泪只能往肚里咽……我们拿出自己的青春与生命,拼命工作,只为了一套房子,只为在大城市里找个栖息所。我们劳碌奔波,不记得起点,看不到终点……其实我们是一群很容易满足的人,我们只是需要要像一般人那样活着;我们每个人都怀揣着不滑稽的梦想,但现实的浪涛狠狠地击打我们,把我们打磨得溜圆,我们对一切都充满仇视,我们讨厌这样的世界,于是世界多了一些不和谐。
第4个回答  2020-04-26
祥子曾经为了生活而努力赚钱,希望可以用辛劳改变艰苦的生活,爱车如命,对不良的社会风气示以歧视,但经过无数次的打击,最终他崩溃了,一步步坠入罪恶的深渊,成为一个为了钱,竟出卖自己人格和生命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