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观美茂竹孙氏历史来有出过什么人物

如题所述

孙姓源出姬姓。周武王灭商,封其同母弟姬封于康,史称康叔。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三监联合武庚叛乱,康叔出兵帮助周公旦平乱有功,被封为怀侯,欲移于卫。康叔死后,成王正式封康叔之孙考伯于卫。春秋初,卫武公佐周伐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卫武公之子公子惠孙,惠孙之孙武仲的家族以祖父之字为氏,即孙氏。尊武仲为始祖,尊惠孙为鼻祖。

渊 源

孙姓起源与演变 据《中国姓氏》所载,孙姓主要由五大来源组成:姬姓、芈姓、妫姓、子姓和外姓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姬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封其同母弟姬封于康,侯爵,史称康叔。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三监联合殷王武庚叛乱,为周武王四弟周公旦所平定。康叔因出兵平武庚之乱有功,封为怀侯。周成王以康叔为司寇,赐卫之宝祭器,欲移康叔于卫。康叔死后,周成王正式封康叔之孙考伯于卫,侯爵,古城在今河南北部淇县东北朝歌城,故史称康叔为卫康叔,乃追称之名。春秋初,卫武公佐周伐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卫武公之子公子惠孙,惠孙之孙武仲,武仲家族以祖父之字为氏。这支姬姓孙氏至少有2700多年的历史。

第二支源出芈姓。春秋初,楚王蚧冒之孙蒍贾,蒍贾之子蒍艾腊,也称孙叔敖,孙叔为其字,出任楚庄王的令尹,其子孙以其字为氏。孙叔敖居于期思,即今河南淮滨东南。这支芈姓孙氏也有2600年的历史。

第三支系自妫姓。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公元前672年,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奔齐国,改陈氏为田氏。齐景公(公元前547—490年在位)时,陈完五世孙田桓子,即齐大夫田无宇,其子田书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田书于乐安,古城在今山东惠民,并赐姓孙氏。这支妫姓孙氏也有2500多年的历史。

第四支血缘子姓。商朝末,朝纲混乱,纣王昏淫,纣王叔父比干,商之贤臣,因直谏而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这支子姓孙氏也有3000多年的历史。

第五支来自外姓和少数民族的改姓。其他姓改孙姓的最主要的事件有:战国名士荀子的后裔在西汉时为避汉宣帝(刘询)名讳,改为孙姓;西汉滕公夏侯婴之曾孙夏侯颇,随外祖父姓而改姓孙;三国时孙坚部将俞河改姓孙。少数民族使用孙姓主要有:唐朝契丹人孙姓;清朝满洲八旗姓孙佳氏全族改孙姓。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多数被同化成汉族孙姓。

孙姓郡望

乐安郡。东汉永元七年(公元95年)将原有的千乘郡改为乐安郡。相当于今山东省高青、博兴、广饶一带地区。

陈留郡。西汉元狩元年(前122年)置,治所在陈留县,今河南开封市东南陈留城。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西古城。

富春县。汉置,县治在今浙江富阳,属会稽郡。东汉永建四年(129)后属吴郡。

孙姓堂号

堂号是姓氏中的某些支派用郡望或本姓中人或事的典故,作本支派的称号,或借指本支派。在众多的孙氏堂号中,已知者有“乐安堂"、“东莞堂"、“兵法堂"、“富春堂"、“映雪堂”、“孝友堂”等。

乐安堂。孙氏最早居住的祖籍在乐安,于是借用郡望为堂号。这便成为孙姓族人中流传最广的一个堂号,几乎全国有一半孙氏家族通用这个堂号。孙中山先生的家族——广东翠亨孙氏堂号乐安堂。其公堂账册被称为《乐安堂仕令号》;其故乡上沙车站茶亭也称乐安亭。

东莞堂。以“东莞”作为堂号,与郡望一样,指今山东境内的古东莞郡,即今山东省莒县。莒县,古莒国所在地;齐国田氏孙姓始祖孙书攻伐之国。其后人以东莞为堂号,实是纪念始祖伐莒得封赐姓之事。

兵法堂。以“兵法”为堂号,显然是纪念“兵家鼻祖”的祖先孙武。孙子兵法十三篇,尽人皆知,主要见于江西、安徽、湖南、江苏等长江沿岸的孙姓通用的堂号,以使其族的特征更为鲜明突出。

富春堂。以“富春”为堂号的大都是南迁至吴的孙氏后裔。其族中曾出过孙权父兄三人占据江东,为与乐安孙氏区别,便以孙权家族的祖居地富春为堂号。有的以乐安郡富春堂,有的以吴郡富春堂。

映雪堂。典出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据唐李善《文选注》引《孙氏世录》说:孙康少时家境贫寒,无钱买油点灯读书,常在冬天的雪光下夜读。由于他一生甘于清苦,耐于寂寞,终于学成及第,官拜御史大夫。孙姓人把“映雪”作为堂号,不仅为了纪念孙康,同时为了激励后世子孙奋志读书。

孝友堂。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之一的孙奇逢,在制定《孝友堂家规、家训》中说:“吾家孝友堂,尔师鹿忠节额之,山左刘幼孙字重庆书之,迄今五世矣。”孝友一词,出自《诗经·小雅·六月》:“侯谁在矣,张仲孝友。”本义为孝顺父母和友爱兄弟。孙奇逢家族遂用“孝友”为堂号,反映了他们的追求并付以实现。

苍南孙姓迁徙

孙姓迁徙与演变 入迁苍南的孙姓,据各地《孙氏宗谱》记载,基本上确认南宋、矾山、昌禅支派系明洪武四年(1371)为最早入迁的一支,其次是明末清初入迁的江山西河边和龙港黄家蓬支派。今将收录部分迁徙列明于下,以作考证。

南宋、矾山、昌禅孙姓 始迁祖孙怀表,系孙华海六世孙。孙华海系福建闽东始祖孙平章(讳德崇,字公义)二十三世孙。于明洪武四年(1371)由福宁府(今霞浦县)之赤岸入迁浙江温州府平阳县三十一都大孙垟(今苍南县昌禅乡大心垟)定居。由于旧谱湮没,其后裔共尊孙怀表为一世祖。配氏木详,生子三:长子孙新礼,字新耕;次子孙新文,字禄耕;三子孙新义,字少耕,分为“天、地、人”三房。繁衍成族,天房居南宋坑底,其后裔孙振暖三兄弟(系孙怀表十世孙)于清道光年间外迁,至今住处不详;地房居矾山孙宅、杉山,其后裔孙景周、孙景祥、孙景远三兄弟(系孙怀表六世孙)于清雍正十年(1732)迁居玉环大古顺,保持血缘亲情,关系密切;人房居昌禅三条溪毛竹脚。天、地、人三房现有部分后裔移居乐清、温州、杭州和北京等地。

龙江江口黄家蓬孙姓 始迁祖孙子颜(1594—1658),字芝繁,于明万历年间由永嘉场横浃(今温州市龙湾区永中镇横浃村)入迁来此定居。配姜氏,生子五:国祥、国礼、国祺、国美、国安。孙国礼,配氏不详,生子二:汝云、汝元。孙汝云,配氏不详,生子孙允昌;孙允昌生子二:廷升、廷选。孙汝元配氏不详,生子二:月祥、恩弟。孙月祥配氏不详,生子六:廷友、廷源、廷龙、廷全、廷五、廷六。孙国美生子孙汝臣。孙汝臣生子二:宗明、宗亮。孙宗明生子孙西齐。孙宗亮生子孙求贵(孙求贵次子占洪,随母出继咸园上官姓)。繁衍成族,后裔分居龙港街等地。

项桥林家塔百家湾孙姓 始迁祖孙荣所(1597—1653),约于明崇祯年间由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赤岸入迁来此定居。配洪氏,生子孙友亮。孙友亮配杨氏,生子孙振峰。孙振峰配邓氏,生子七:文岳、文志、文哲(移居玉环县楚门)、文贵、文选、文道、文州。繁衍成族,后裔分居龙港街,钱库街,灵溪街,括山将军岭脚等地。

江山西河边(江南十五都)孙姓 始迁祖孙君祥(1628—1718),系永嘉场四都三里横浃(今温州市龙湾区永中镇横浃村)孙子壹次子。于明末清初由永中镇横浃村入迁平阳县北港严家岙,旋转迁江南十五都西河边定居。尊孙子壹为一世祖。孙君祥配陈氏,生子八:文英、文口、文龙(字英龙,出继三垟薛姓)、文德(字元正,出继渔塘严家岙)、文敬、文星、文杰、文仪。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