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科普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

2002年6月,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9年,南京市颁布了《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

扩展资料

科普常见特点

一些科学知识作品的常见特征包括:

1、娱乐性较高,或对观众较为切身

2、强调独特性和较偏激

3、探讨的主题不受专家重视或超出已有学术研究范围

4、基本、简化的科学概念

5、向拥有少量甚至没有科学背景的观众传授科学知识,故内容偏向更透彻地讲解科学基本概念

6、传达综合不同科学领域的新概念,并提出学术上新的应用范畴

7、使用比喻和类推法去解释深奥及或抽像的科学概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普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3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的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

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普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长点”。科学普及的生长点就在自然与人、科学与社会的交叉点上。

也就是说,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科技与社会又作为科学普及的“土壤”,哺育着它的生长。

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则为科学普及不断提供新的生长点,使科普工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浓厚的社会性、时代性。

形象地说,科学普及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以人为主角,以科技为内容,面向广大公众的一台“现代文明戏”,在这个舞台上是没有传统保留节目的。

从本质上说,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作为社会教育它既不同于学校教育,也不同于职业教育,其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

科学普及的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流通渠道和信息传播媒体,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才能形成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社会化的大科普。

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极其庞大而复杂的立体结构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种社会职能。在科普工作中,既要注重科技知识的外在功利,又不可忽视其内在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在知识信息中含有的四个不同层次(即数据、信息、知识和智能)中,占据最高层次的智能,才是构成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最具活性的重要素质。而这对身处不同岗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科技工作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扩展资料:

科普日:

全国科普日,是为纪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而开展的活动

全国科普日由中国科协发起,全国各级科协组织和系统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和实施而举办的各类科普活动,定在每年九月的第三个双休日。

2002年6月29日,我国第一部关于科普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

2003年6月29日,在《科普法》颁布一周年之际,为在全国掀起宣传贯彻落实《科普法》的热潮,中国科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

自此,中国科协每年都组织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在全国开展科普日活动。 从2005年起,为便于广大群众、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活动日期由原先的6月份改为每年9月第三个公休日,作为全国科普日活动集中开展的时间。

一直以来,全国科普日活动都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特别是中央书记处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自200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以来,中央书记处领导同志每年都莅临全国科普日北京活动现场,与首都各界群众一起参与科普日活动,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全国各地主要党政领导也都参加当地的科普日活动。

2009年底,中央书记处在听取中国科协党组工作汇报的时候,进一步明确要继续办好全国科普日活动,并且提出“中央书记处全体同志都要继续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进一步体现了中央领导对全国科普日活动的关心、重视和支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普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即“科学普及”,概念应该是将目前人类所掌握和获得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进行传播的过程。

科学普及本身应该是一个科学大众化、民主化的过程。

安·德鲁彦就曾经明确指出:

“很久以前,科学就和民主走在了一起。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都依赖于思想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权威的论点无足轻重。只是由于某个有权人说某件事情是真的,并不能使它为真。自由交换意见是这两个系统的生命源泉。

“在很难说做到了民主的社会里,我们的的确确取得了科学技术上的巨大进步。我们能够在没有民主时拥有科学。但我怀疑在没有科学时我们能否拥有民主。如果民众对科学方法、科学定律和科学语言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如何能够在一个完全依赖科学和高技术的社会里成为有见识的决策人呢?如果科学只属于少数人,那么大多数人如何去认定那少数人所担负的责任呢?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对此曾不无忧虑地说过:无知和自由兼具者,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

传统的“科普”概念,立意较低,带有浓厚的“扫盲”色彩。多年来很多人在这个概念框架下,习惯于将“科普”的任务,简单等同于具体科学知识或结论的灌输,好像只要让人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一圈要一年、绝对零度是达不到的之类的知识。这只是知识的普及,还不能说是科学的普及。科学的普及应该渗透进对科学精神的普及和传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6-07
即“科学普及”,概念应该是将目前人类所掌握和获得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进行传播的过程。

科学普及本身应该是一个科学大众化、民主化的过程。

安·德鲁彦就曾经明确指出:

“很久以前,科学就和民主走在了一起。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都依赖于思想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权威的论点无足轻重。只是由于某个有权人说某件事情是真的,并不能使它为真。自由交换意见是这两个系统的生命源泉。

“在很难说做到了民主的社会里,我们的的确确取得了科学技术上的巨大进步。我们能够在没有民主时拥有科学。但我怀疑在没有科学时我们能否拥有民主。如果民众对科学方法、科学定律和科学语言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如何能够在一个完全依赖科学和高技术的社会里成为有见识的决策人呢?如果科学只属于少数人,那么大多数人如何去认定那少数人所担负的责任呢?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对此曾不无忧虑地说过:无知和自由兼具者,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

传统的“科普”概念,立意较低,带有浓厚的“扫盲”色彩。多年来很多人在这个概念框架下,习惯于将“科普”的任务,简单等同于具体科学知识或结论的灌输,好像只要让人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一圈要一年、绝对零度是达不到的之类的知识。这只是知识的普及,还不能说是科学的普及。科学的普及应该渗透进对科学精神的普及和传播。
第4个回答  2019-12-07
定义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
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
为主要目的的作品。
“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的意思。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
编辑本段功能和特点  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它有以下特点:
  1.
科普作品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阅读对象主要是不熟悉该学科的非专业人士。但这种专业性是有限制的。这就和一般的文学作品或娱乐作品区分开来。
  2.
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
在叙述内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普通读者兴趣。
这就和专业学术文献区分开来。
  3.
科普作品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
想象与科学现实之间的差别一般需要明确指出,
或者至少要保证读者不会混淆两者。
这就和科学幻想作品(简称科幻)区分开来。
  4.
科普作品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已增加可读性。
这就和一般的科学新闻、科学纪实或科学报告区分开来。
编辑本段科普作品的分类  科普作品按照其所介绍学科知识可以分为很多类别。比如物理学科普(如《时间简史》)、医学科普、生物学科普、
数学科普(如《拓扑学奇趣》)等等。
  按照阅读对象的受教育程度,也可分为:
儿童科普、中学生科普、成人科普等等。
  按照科普作品的内容深浅可分为:
常识性科普、
通俗性科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专业性科普(如克莱因《数学:确定性的丧失》)。
  按照科普作品的叙述风格可分为:
传记型科普(如《我的大脑敞开了》)、
故事性科普(如《物理学奇遇记》)、探索型科普、纪实型科普、历史型科普(《古今数学思想》)、学习型科普,
百科型科普(如《十万个为什么》)等等。
摘自百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