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市场需求

如题所述

我国高等旅游教育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起来的。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四个培养层次,涉及旅游活动和旅游业方方面面近30个相关专业的较为完善的高等旅游教育体系。据统计,到2005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693所,在校生30.48万人,高等旅游教育办学规模日趋扩大,成为同期高等教育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 从旅游人才的就业来看,不少旅游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低,二次就业现象普遍,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毕业时宁愿暂时失业,也不愿到旅游行业工作,出现了企业人才短缺与学生就业难并存的现象。从旅游人才的需求方来看,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不够青睐,其人才缺失问题并没有因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数量增加而得到缓解。这反映了当前我国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建设不适应、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企业需求的问题日益突出,也表明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创造性人才已成为高等旅游教育的当务之急。 专业的设置与发展应走向规模化和特色化 尽管当前我国高等旅游院校已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走的是一条“外延式”,而非“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各院校开办旅游专业较多注重生存因素而忽视发展因素,办学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专业设置过多、过细,“因人设课”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针对性差,没有体现旅游业的综合性,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 为了适应旅游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方向的拓展、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必须在“规模化、特色性”上做文章。各院校要善于洞察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准确地运用超前意识,结合自己的特色优势,培养特色专业人才,体现人才培养的适度超前性,实现跨越发展。 专业培养目标应体现综合性与多面性 培养目标是大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随着时代的变迁,高等旅游院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错位,以下问题凸显:笼统单一,跨度太大,定位过宽,缺乏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忽视对职业素质的培养。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综合性的,可分解为层次目标、职业目标、类型目标、素质目标、业务培养目标等几个方面。这几方面的分类不是平行的线性分类,而是一种交叉分类。其中,素质目标是基础,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层次目标要反映阶段性;类型目标应和层次目标相适应,体现复合性、灵活性和应用性。 旅游业是涉及众多传统行业和社会部门的综合性产业,其成功发展依赖于有关专业和部门的协调配合,这就要求旅游业管理人才必须具有旅游发展的整体意识。未来旅游发展的潮流是个性化需求,市场机会把握、新产品开发、产品促销等环节将成为旅游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战略管理特别是资本经营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市场发展战略管理将成为大型旅游企业发展的主要维度。因此,未来旅游管理人才至少应具备战略管理知识,经营决策、业务开拓、应变以及人际交往等管理能力。结合行业的这种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应强调对学生“一种意识,一种素质,两种能力和三种语言”的培养,即:具备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意识,具备旅游职业的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的养成),具有很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战略管理能力,具备旅游业发展所需的“语言”——国际交流的语言、计算机网络语言、专业语言。 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方式应注重实践性 从国际旅游教育发展来看,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是旅游教育的一大特色。当前旅游企业普遍认为,创造性人才的基本标准有两条:一是接近企业需求;二是能迅速融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旅游院校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必须注重搜集来自实业界的信息和知识,以旅游业的前沿动态作为教学课程设置的重点发展方向,在完善旅游专业理论性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加强应用性课程设置。应用性课程的设置要注意广而大,增强实用性和战略性,这样才能保证院校人才的特色供给与旅游人才需求的成功对接。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校企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全程产学交叉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并把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带回学校与导师共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能解决企业常见问题,符合企业需求的创造性人才,最终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使学生、企业、学校三方都受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8
  
  为了适应旅游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方向的拓展、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必须在“规模化、特色性”上做文章。各院校要善于洞察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准确地运用超前意识,结合自己的特色优势,培养特色专业人才,体现人才培养的适度超前性,实现跨越发展。
  从国际旅游教育发展来看,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是旅游教育的一大特色。当前旅游企业普遍认为,创造性人才的基本标准有两条:一是接近企业需求;二是能迅速融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旅游院校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必须注重搜集来自实业界的信息和知识,以旅游业的前沿动态作为教学课程设置的重点发展方向,在完善旅游专业理论性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加强应用性课程设置。应用性课程的设置要注意广而大,增强实用性和战略性,这样才能保证院校人才的特色供给与旅游人才需求的成功对接。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校企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全程产学交叉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并把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带回学校与导师共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能解决企业常见问题,符合企业需求的创造性人才,最终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使学生、企业、学校三方都受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