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明“果壳宇宙”理论和"平行宇宙”理论的争议点在哪?

如题所述

对于平行宇宙理论,人们可以从某些物理学上找到微弱的支持。
霍金解释,时间旅行者回到过去改变历史后,时间线便出现分叉,分叉出来的时间线展开的是另一段历史。
量子理论的核心观念是大自然在微观层次上是不连续的,这和牛顿经典力学的理论截然相反。1994年3月,牛津大学的大卫·多伊奇发表论文《时间旅行的量子物理》,认为时间旅行的可能性是以量子力学的“多世界”理论为基础的。在亚原子世界里,量子的不确定性占主导地位,这种不确定性很可能造成宇宙的多重性。根据“多世界” 理论,宇宙从一开始起就有无穷多个平行的世界。
有了平行宇宙的概念,时空旅行似乎就变得可行了。
虫洞是现在能够想像到的进行时空旅行的最便捷手段,理论上宇宙中可能存在某些虫洞,但我们现在没有找到发现它的途径。科学家设想人工来制造一个虫洞,但目前没有技术手段能够达到这一目标。

虫洞
固有观念认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一个小虫子想从一个立方体表面上一点爬到另一点的最短距离就是是把立方体表面展开为平面,以两点为端点的线短的长度。
但是,如果小虫子从立方体的一面蛀一个虫洞,通向目的点,不是比”最近”路线更近吗?”虫洞”一词由此而来。据说是某科学家讨论的时候用个苹果做的示范相对论表明空间在重力场中被扭曲,扭曲的空间平面就像一张被折成一定程度的纸,我们从纸上的一点到另一点的最短距离不是沿纸的线短的长度,而是可以制造一个通过纸的“虫洞”,直达目的地。
简单的印象可以这么理解通过虫洞即时间旅行。连接黑洞和白洞,成为一个爱因斯坦——罗森桥,将物质在黑洞的奇点处被完全瓦解为基本粒子,然后通过这个虫洞(即爱因斯坦——罗森桥)被传送到这个白洞的所在,并且被辐射出去

量子力学解释--任何随机量子过程都导致宇宙分裂成多个,每种可能性一个。
量子平行宇宙。当你掷骰子,它看起会随机得到一个特定的结果。然而量子力学指出,那一瞬间你实际上掷出了每一个状态,骰子在不同的宇宙中停在不同的点数。其中一个宇宙里,你掷出了1,另一个宇宙里你掷出了2……。然而我们仅能看到全部真实的一小部分--其中一个宇宙。
这种重叠的传统世界就是第三层多重宇宙。研究它数学方程的物理学家们站在外部的视点,好像飞在空中的鸟审视地面;而生活在方程所描述世界里的观测者则站在内部的视点,就好比被鸟俯瞰的一只青蛙。
在鸟看来,整个第三层多重宇宙非常简单。只用一个平滑演化的、确定的波函数就能就能描绘它而不引发任何分裂或平行。被这个演化的波函数描绘的抽象量子世界内部却包含了大量平行的经典世界。它们一刻不停的分裂、合并,如同经典理论无法描述的一堆量子现象。在青蛙看来,观察者感知的只有全部真相的一小部分。它们能观测到自己所在那个第一层宇宙,但是一种模仿波函数坍塌效果而又保留统一性、被称为“去相干”的作用却阻碍他们观测到与之平行的其他宇宙。
每当观测者被问及一个问题、做一个决定或是回答一个问题,他大脑里的量子作用就导致复合的结果,诸如“继续读这篇文章”和“放弃阅读本文”。在鸟看来,“作出决定”这个行为导致该人分裂成两个,一个继续读文章而另一个做别的去了。而在青蛙看来,该人的两个分身都没有意识到彼此的存在,它们对刚才分裂的感知仅仅是经历了个轻微的随机事件。他们只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决定,而不知道同时还有一个“他”做了不同的决定。
毫无疑问,这种联系是相当深层次的,物理学家们的研究也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例如,考察那个长久以来的问题:随着时间流逝,宇宙的数目会以指数方式暴涨吗?答案是令人惊讶的“不”。在鸟看来,全部世界就是由单个波函数描述的东西;在青蛙看来,宇宙个数不会超过特定时刻所有可区别状态的总数--也即是包含不同状态的哈勃体积的总数。诸如行星运动到新位置、和某人结婚或是别的什么,这些都是新状态。在10^8开温度以下,这些量子状态的总数大约是10^(10^118)个,即最多这么多个平行宇宙。这是个庞大的数目,却很有限。从青蛙的视点看,波函数的演化相当于从这10^(10^118)个宇宙中的一个跳到另一个。现在你正处在宇宙A--此时此刻你正在读这句话的宇宙里。现在你跳到宇宙B--你正在阅读另一句话那个宇宙里。宇宙B存在一个与宇宙A一摸一样的观测者,仅多了几秒中额外记忆。全部可能状态存在于每一个瞬间。因此“时间流逝”很可能就是这些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最初在Greg Egan在1994所著的科幻小说[Permutation City]中提出的想法,而后被牛津大学的物理学家David Deutsch和自由物理学家Julian Barbour等人发展开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