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例子

要多要下文

爱迪生 有一次,一个人提醒爱迪生说,他在发明蓄电池时,一共失败了25000次,但是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却如此回答:“不,我并没有失败,我发现了24999种蓄电池不管用的原因。”爱迪生在他的一生中,共得到1093项发明专利,例如留声机、电影、电动笔,蜡纸及日光灯,等等。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在他非凡的生涯中,经历过多少次的失败。我们要庆幸他有拒绝接受失败、不屈不挠的精神。 2.他被拒1849次 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当他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的时候,仍全心全意地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再清楚不过了。他根据自己认真画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为自己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一一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复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拒绝他的仍是500家。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名叫《洛奇》。 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史泰龙。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史泰龙在先后共计1849次碰壁面前,没有打退堂鼓,继续坚持不懈,终于在第1850次获得成功。他的事例再次证明了那句哲理:“失败乃成功之母”。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步行的人,因为路不平而摔了一跤,他爬了起来,可是没走几步,一不小心又摔了一跤,于是他便趴在地上不再起来了。有人问他:“你怎么不爬起来继续走呢?”那人说:“既然爬起来还会跌倒,我干嘛还要起来,不如就这样趴着,就不会再被摔了。” 这样的人,你一定认为他是一个可笑的人,因为他被摔怕了,所以不敢再起来继续往前走,因而他也就永远无法到达他的目的地。 你肯定见过一种叫做“不倒翁”的玩具,“不倒翁”的重心在下面,所以无论你怎么推它、捅它,只要一松手,它立刻又会直立起来,因此,它永远都不会趴下。人生正是这样,由于不断地经受磨难,人才能变得更坚强。你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比你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东西要多得多。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春秋时期的韩非子曾说过:“不会被一座山压倒的人,却可能被一块石头绊倒。”如果你的性格中有自大、自满等不良因素,那么你就应该努力改变它,因为这种性格因素,都是极易引发失败的直接原因,而由这种因素引发的失败,将会让你损失惨重。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人喜欢失败。因为,失败大多是一些令人痛苦的经验,甚至是让你的人生受到重创的体验。然而,无论是什么人,一生顺利且从未尝过失败滋味的人,估计是不存在的。不管你有多伟大,多么不同凡响,只要你是一个人,只要你是一步一步地走着你的人生之路,那么你就或多或少地经历过失败,只不过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当然,你也可以不承认这一点,你完全可以说自己从未失败过,因为你的人生之路非常顺畅,你从未遭受过任何打击与一点点的失败。而后,我也可以相信你所说的,你是一成功者。但是我要告诉你,如果你真的没有经历过失败,那么我可以肯定地说,你的人生毫无意义,你所谓的成功也是一种虚幻,因为,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是枯燥的,是缺乏真实意义的,甚至说是不可能存在的。 诚然,一般人几乎都讳言失败,甚至有些人更是谈失败而色变,其实,失败并不可耻,真正可耻的,是不承认自己有过失败经历的人。因为在人生旅途上,失败是正常的,不失败才是不正常的,重要的是你面对失败的态度是什么,是否能够反败为胜。如果你因为一时的失败便一蹶不振,那么我可以说,不是失败打垮了你,而是你那颗失败的心把你自己打倒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你不会对这句话感到陌生。所有渴望成功的人,都必须做好随时迎接失败的准备。不付出代价的成功是不可能存在的,你要想有所结果就必须付出勇气,这种勇气,就是如何坦然面对失败的勇气。你要知道,失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财富,你如何珍惜这种失败的财富,将成为你决定自己未来的先决条件。 失败是金钱和时间的试验剂,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个试验剂的话,那么你就无法变为成功者。无论什么样的失败,只要你跌倒后又能马上爬起来,跌倒的教训就会成为有益的经验,帮助你取得未来的成功。 所以说,不愿意面对失败与不愿意承认失败同样不可取,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永不失败和永不敢败。其实,如果你能够把失败当成人生必修的功课之一,那么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失败的经历,都会给你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益处。把失败当作你人生成功的基础,这是你最好的选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0
爱迪生 有一次,一个人提醒爱迪生说,他在发明蓄电池时,一共失败了25000次,但是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却如此回答:“不,我并没有失败,我发现了24999种蓄电池不管用的原因。”爱迪生在他的一生中,共得到1093项发明专利,例如留声机、电影、电动笔,蜡纸及日光灯,等等。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在他非凡的生涯中,经历过多少次的失败。我们要庆幸他有拒绝接受失败、不屈不挠的精神。 2.他被拒1849次 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当他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的时候,仍全心全意地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再清楚不过了。他根据自己认真画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为自己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一一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复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拒绝他的仍是500家。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名叫《洛奇》。 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史泰龙。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史泰龙在先后共计1849次碰壁面前,没有打退堂鼓,继续坚持不懈,终于在第1850次获得成功。他的事例再次证明了那句哲理:“失败乃成功之母”。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步行的人,因为路不平而摔了一跤,他爬了起来,可是没走几步,一不小心又摔了一跤,于是他便趴在地上不再起来了。有人问他:“你怎么不爬起来继续走呢?”那人说:“既然爬起来还会跌倒,我干嘛还要起来,不如就这样趴着,就不会再被摔了。” 这样的人,你一定认为他是一个可笑的人,因为他被摔怕了,所以不敢再起来继续往前走,因而他也就永远无法到达他的目的地。 你肯定见过一种叫做“不倒翁”的玩具,“不倒翁”的重心在下面,所以无论你怎么推它、捅它,只要一松手,它立刻又会直立起来,因此,它永远都不会趴下。人生正是这样,由于不断地经受磨难,人才能变得更坚强。你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比你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东西要多得多。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春秋时期的韩非子曾说过:“不会被一座山压倒的人,却可能被一块石头绊倒。”如果你的性格中有自大、自满等不良因素,那么你就应该努力改变它,因为这种性格因素,都是极易引发失败的直接原因,而由这种因素引发的失败,将会让你损失惨重。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人喜欢失败。因为,失败大多是一些令人痛苦的经验,甚至是让你的人生受到重创的体验。然而,无论是什么人,一生顺利且从未尝过失败滋味的人,估计是不存在的。不管你有多伟大,多么不同凡响,只要你是一个人,只要你是一步一步地走着你的人生之路,那么你就或多或少地经历过失败,只不过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当然,你也可以不承认这一点,你完全可以说自己从未失败过,因为你的人生之路非常顺畅,你从未遭受过任何打击与一点点的失败。而后,我也可以相信你所说的,你是一成功者。但是我要告诉你,如果你真的没有经历过失败,那么我可以肯定地说,你的人生毫无意义,你所谓的成功也是一种虚幻,因为,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是枯燥的,是缺乏真实意义的,甚至说是不可能存在的。 诚然,一般人几乎都讳言失败,甚至有些人更是谈失败而色变,其实,失败并不可耻,真正可耻的,是不承认自己有过失败经历的人。因为在人生旅途上,失败是正常的,不失败才是不正常的,重要的是你面对失败的态度是什么,是否能够反败为胜。如果你因为一时的失败便一蹶不振,那么我可以说,不是失败打垮了你,而是你那颗失败的心把你自己打倒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你不会对这句话感到陌生。所有渴望成功的人,都必须做好随时迎接失败的准备。不付出代价的成功是不可能存在的,你要想有所结果就必须付出勇气,这种勇气,就是如何坦然面对失败的勇气。你要知道,失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财富,你如何珍惜这种失败的财富,将成为你决定自己未来的先决条件。 失败是金钱和时间的试验剂,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个试验剂的话,那么你就无法变为成功者。无论什么样的失败,只要你跌倒后又能马上爬起来,跌倒的教训就会成为有益的经验,帮助你取得未来的成功。 所以说,不愿意面对失败与不愿意承认失败同样不可取,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永不失败和永不敢败。其实,如果你能够把失败当成人生必修的功课之一,那么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失败的经历,都会给你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益处。把失败当作你人生成功的基础,这是你最好的选择。
第2个回答  2011-05-13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淡淡的月牙还没有消逝,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经开始活动,清晨的静谧顿时变得无影无踪了。突然,如同平地一声雷,震得人们耳根子发麻。远处,教堂钟楼的大块玻璃轰然坠落粉碎。人们感到地面在颤动,许多人都以为发生了地震,胆小的人纷纷祈祷上帝保佑……

城东的诺贝尔家族住宅附近,发生了一场罕见的爆炸。属于诺贝尔家族的大平房实验室,随着一声巨响变成一片瓦砾。进行实验的5个人全部死于非命。老诺贝尔的小儿子埃米也在这次爆炸中丧生。炸药的爆炸力是人们从未见过的。

当市政厅方面公布爆炸情况时,城内的百姓们简直要造反了。原来,诺贝尔一家正在研究一种爆炸力极强的硝化甘油,因操作不慎引起爆炸。谁愿意躺在炸药桶旁睡觉呢?愤怒不已的邻居们简直要将诺贝尔一家扫地出门。市政厅当即发布命令,禁止在城里搞实验,否则将驱逐诺贝尔一家。

政府明令禁止在城里制造炸药,他们只好把设备搬到距斯德哥尔摩较远的马拉湖面的一只平底船上。人们都说诺贝尔一家全疯了。其实,诺贝尔一家是热衷于科学技术,沉浸在炸药研究中的发明家族,从老诺贝尔开始,这个小工厂主就献身于技术发明,直到阿尔弗莱德创立不朽的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家族历经磨难,千辛万苦,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老诺贝尔是一位献身科学技术的发明家。当他在瑞典苦心经营的小工厂毁于火灾之后,他便远离祖国和妻儿,到俄国寻求生路。在俄国,老诺贝尔惨淡经营,从事机械发明和研制炸药。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俄国方面的赏识,但俄国皇室的政治动荡,又使他好景不长,事业难以为继。

年近60岁的老诺贝尔回国后,重整旗鼓,和他的三个儿子一起研制炸药。父亲不屈不挠的性格被阿尔弗莱德所继承。当阿尔弗莱德看到硝化甘油具有威力无比的爆炸力时,就决定认真研究这种炸药,将它用于矿山开凿和运河挖掘等工程建设上去。从此,阿尔弗莱德·诺贝尔的一生,就与不断的爆炸结下了不解之缘。

阿·诺贝尔初次见到硝化甘油,是在俄国的圣彼得堡。当时,俄国化学家齐宁教授向前来讨教的诺贝尔父子演示了硝化甘油的爆炸性。当很少很少的硝化甘油在锤击下发生猛烈爆炸时,给诺贝尔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为了控制硝化甘油的爆炸,首先必须发明引发装置。经过研究,诺贝尔发现要硝化甘油爆炸,必须把它加热到爆炸点或以重力击发。1862年,诺贝尔用火药引爆硝化甘油获得成功。诺贝尔把硝化甘油装在玻璃瓶里,再把装满火药的锡管放人,然后装进火药引爆。

诺贝尔终生忘不了那最早的一次安全爆炸。清晨,小河畔还弥漫着白茫茫的雾气,诺贝尔兄弟三人一起来到小河边,由阿尔弗莱德点燃导火线,然后丢人水中。猛然间,传来了一声刺耳的金属爆裂声,显然它的轰炸力远大于一般火药,成功使诺贝尔坚定了研制烈性炸药的决心。可是,随后不久的猛烈爆炸,就使他们失去了最小的弟弟埃米,并且被迫迁移到湖中小船上进行实验.

这时,诺贝尔利用雷酸汞具有稍经打击或震动立即爆炸的敏感特性,制成了引爆装置——雷管。一天,诺贝尔在马拉湖岸边进行引爆实验,远处观望的人们亲眼目睹了诺贝尔从死神手中挣脱的情景:敏捷的诺贝尔刚刚轻手轻脚地将实验装置安装完毕,转回身走,还没有走开多远,就听到“轰”的一声冲天巨响,炸药卷起了浓重的黑烟、尘土,人们都以为这回诺贝尔肯定完了,可是,谁知满脸血污的诺贝尔却出人意料地从硝烟中跑了出来,兴奋地喊道:“雷管试验成功了!”

有了引爆烈性炸药的雷管,诺贝尔开始生产硝化甘油。社会迫切需要烈性炸药,诺贝尔工厂的产品供不应求。然而,一连串的大爆炸,又使诺贝尔面临绝境。硝化甘油遇到剧烈震动,就会引起爆炸,当时人们对炸药的危险性一无所知,随意处理硝化甘油,而不知死神正伴随自己。不久,报警的信函如雪片一般涌向诺贝尔。
1865年12月,一名商人带着10磅硝化甘油,住进纽约一家旅馆,突然的爆炸令屋毁人亡,连地基也炸出一米多深坑。

1866年3月,悉尼一家货栈贮存的两箱硝化甘油爆炸,一声巨响,片瓦无存。
1866年4月,“欧罗巴号”轮船运载硝化甘油因爆炸而沉入海底,船上人员无一幸免。

人们恐慌、怀疑、抵制和咒骂的话语向诺贝尔涌来,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坚毅的诺贝尔也为之焦虑不安。但是他没有像发现硝化甘油的索布莱洛那样痛悔不已、手足无措,只去向上帝祈祷宽恕。他坚信新炸药的优越性一定能为工业发展带来极大的益处,眼前的困难一定能够克服!

怎样才能解决烈性炸药的安全性问题呢?经过日夜奋战,诺贝尔想出了两种安全措施,最终解决了硝化甘油的安全性问题。运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的方法,诺贝尔制成了固体炸药。试制成功以后,诺贝尔亲自去各处表演,用铁的事实证明新炸药的威力和安全性能,以解除人们的疑虑,挽回不良影响。
1867年7月14日,英国北部矿山矿石贮存场的平地上,挤满了企业界的要人和好奇的观众,他们谨慎地俯身在一道拦水坝后,惊恐地向前眺望着。

只见诺贝尔的几个助手,用废枕木点燃一堆篝火,然后,诺贝尔从容地把10多磅重的炸药,放在熊熊烈火上。围观的人们心惊胆战,他们深知不安分的硝化甘油的威力,有些人吓得闭上了眼睛……

过了一会儿,诺贝尔又跑到贮存场边缘的断崖旁边,当他将10磅多重的炸药箱丢到二、三十米深的断崖下时,许多人吓得俯卧在拦水坝后。不论是火烧。还是撞击,新炸药都安然无恙.诺贝尔又将炸药埋入一个废洞里,用引爆剂引爆,炸药使碎石乱飞、地面颤动……

新炸药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使用诺贝尔炸药的用户解除了疑虑。从此以后,诺贝尔的炸药又广泛地应用到工业、矿业、交通业之中,全世界到处都响着诺贝尔炸药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给最佳
第3个回答  2011-05-15
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如果一直顺风顺水,从未经历过失败痛苦的磨砺,那么前方等待他的必然是最大的失败。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无一不是从无数次的失败中走向成功的,如司马迁、如陈景润、如爱迪生、如居里夫人等等。这样的例子俯首皆是,不胜枚举。的确,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生命过程,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别林斯基说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培根更认为奇迹多在厄运中出现。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鼓励学生在逆境面前挺起脊梁不怕失败,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甚至很多时候我们还故意给孩子制造一些失败的情景以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这些措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凡事都有个限度,正所谓过犹不及,过分强调孩子的失败经历而忽视成功体验对孩子的激励作用,其结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励人学习的原动力。兴趣从何而来?正是从成功的体验中来。没有人可以否认失败在激发人们斗志中的巨大作用,然而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相比较而言,成功的体验更能使人斗志昂扬、奋勇前进。因为失败是把双刃剑,它既能使人磨砺出坚强的性格、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前进,又能使人意志消沉、从此一蹶不振。从失败中站起来的大多本性坚强,或者幸运地得到了别人的不断鼓励和严格督促,最后终于成就一番事业。然而我们不能以少数人的成功就片面夸大失败的作用,事实上,更多的普通人由于秉性脆弱,又缺乏及时有效的激励和帮助,其结果必然是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试想,一个总是失败、毫无成功希望的事情谁愿意继续干下去呢?
同样道理,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应该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重视成功体验在激励学生成长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学生取得成功,甚至直接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情境,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从一次成功走向另一次成功,从最初的小成功走向最后的大成功,从需要别人扶持的成功走向独立创造的成功!这种做法对于广大“差生”而言意义尤其重大。作为差生,他们很少享受过成功的乐趣,很少得到过真诚的正面鼓励,整天面对的不是厌恶就是怜悯,沉淀在内心深处的感受,除了失败还是失败,在同学和老师面前除了自卑还是自卑。试想这样的孩子没有自暴自弃已是幸运,我们又怎么要求“他们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呢?

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观念应该改一改了。“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错,“成功乃成功之父”同样也没有错呀!失败使人意志坚强,成功给人希望!二者对立统一,缺一不可!个中意味,望各位老师深思。
第4个回答  2011-05-17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淡淡的月牙还没有消逝,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经开始活动,清晨的静谧顿时变得无影无踪了。突然,如同平地一声雷,震得人们耳根子发麻。远处,教堂钟楼的大块玻璃轰然坠落粉碎。人们感到地面在颤动,许多人都以为发生了地震,胆小的人纷纷祈祷上帝保佑……

城东的诺贝尔家族住宅附近,发生了一场罕见的爆炸。属于诺贝尔家族的大平房实验室,随着一声巨响变成一片瓦砾。进行实验的5个人全部死于非命。老诺贝尔的小儿子埃米也在这次爆炸中丧生。炸药的爆炸力是人们从未见过的。

当市政厅方面公布爆炸情况时,城内的百姓们简直要造反了。原来,诺贝尔一家正在研究一种爆炸力极强的硝化甘油,因操作不慎引起爆炸。谁愿意躺在炸药桶旁睡觉呢?愤怒不已的邻居们简直要将诺贝尔一家扫地出门。市政厅当即发布命令,禁止在城里搞实验,否则将驱逐诺贝尔一家。

政府明令禁止在城里制造炸药,他们只好把设备搬到距斯德哥尔摩较远的马拉湖面的一只平底船上。人们都说诺贝尔一家全疯了。其实,诺贝尔一家是热衷于科学技术,沉浸在炸药研究中的发明家族,从老诺贝尔开始,这个小工厂主就献身于技术发明,直到阿尔弗莱德创立不朽的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家族历经磨难,千辛万苦,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老诺贝尔是一位献身科学技术的发明家。当他在瑞典苦心经营的小工厂毁于火灾之后,他便远离祖国和妻儿,到俄国寻求生路。在俄国,老诺贝尔惨淡经营,从事机械发明和研制炸药。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俄国方面的赏识,但俄国皇室的政治动荡,又使他好景不长,事业难以为继。

年近60岁的老诺贝尔回国后,重整旗鼓,和他的三个儿子一起研制炸药。父亲不屈不挠的性格被阿尔弗莱德所继承。当阿尔弗莱德看到硝化甘油具有威力无比的爆炸力时,就决定认真研究这种炸药,将它用于矿山开凿和运河挖掘等工程建设上去。从此,阿尔弗莱德·诺贝尔的一生,就与不断的爆炸结下了不解之缘。

阿·诺贝尔初次见到硝化甘油,是在俄国的圣彼得堡。当时,俄国化学家齐宁教授向前来讨教的诺贝尔父子演示了硝化甘油的爆炸性。当很少很少的硝化甘油在锤击下发生猛烈爆炸时,给诺贝尔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为了控制硝化甘油的爆炸,首先必须发明引发装置。经过研究,诺贝尔发现要硝化甘油爆炸,必须把它加热到爆炸点或以重力击发。1862年,诺贝尔用火药引爆硝化甘油获得成功。诺贝尔把硝化甘油装在玻璃瓶里,再把装满火药的锡管放人,然后装进火药引爆。

诺贝尔终生忘不了那最早的一次安全爆炸。清晨,小河畔还弥漫着白茫茫的雾气,诺贝尔兄弟三人一起来到小河边,由阿尔弗莱德点燃导火线,然后丢人水中。猛然间,传来了一声刺耳的金属爆裂声,显然它的轰炸力远大于一般火药,成功使诺贝尔坚定了研制烈性炸药的决心。可是,随后不久的猛烈爆炸,就使他们失去了最小的弟弟埃米,并且被迫迁移到湖中小船上进行实验.

这时,诺贝尔利用雷酸汞具有稍经打击或震动立即爆炸的敏感特性,制成了引爆装置——雷管。一天,诺贝尔在马拉湖岸边进行引爆实验,远处观望的人们亲眼目睹了诺贝尔从死神手中挣脱的情景:敏捷的诺贝尔刚刚轻手轻脚地将实验装置安装完毕,转回身走,还没有走开多远,就听到“轰”的一声冲天巨响,炸药卷起了浓重的黑烟、尘土,人们都以为这回诺贝尔肯定完了,可是,谁知满脸血污的诺贝尔却出人意料地从硝烟中跑了出来,兴奋地喊道:“雷管试验成功了!”

有了引爆烈性炸药的雷管,诺贝尔开始生产硝化甘油。社会迫切需要烈性炸药,诺贝尔工厂的产品供不应求。然而,一连串的大爆炸,又使诺贝尔面临绝境。硝化甘油遇到剧烈震动,就会引起爆炸,当时人们对炸药的危险性一无所知,随意处理硝化甘油,而不知死神正伴随自己。不久,报警的信函如雪片一般涌向诺贝尔。
1865年12月,一名商人带着10磅硝化甘油,住进纽约一家旅馆,突然的爆炸令屋毁人亡,连地基也炸出一米多深坑。

1866年3月,悉尼一家货栈贮存的两箱硝化甘油爆炸,一声巨响,片瓦无存。
1866年4月,“欧罗巴号”轮船运载硝化甘油因爆炸而沉入海底,船上人员无一幸免。

人们恐慌、怀疑、抵制和咒骂的话语向诺贝尔涌来,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坚毅的诺贝尔也为之焦虑不安。但是他没有像发现硝化甘油的索布莱洛那样痛悔不已、手足无措,只去向上帝祈祷宽恕。他坚信新炸药的优越性一定能为工业发展带来极大的益处,眼前的困难一定能够克服!

怎样才能解决烈性炸药的安全性问题呢?经过日夜奋战,诺贝尔想出了两种安全措施,最终解决了硝化甘油的安全性问题。运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的方法,诺贝尔制成了固体炸药。试制成功以后,诺贝尔亲自去各处表演,用铁的事实证明新炸药的威力和安全性能,以解除人们的疑虑,挽回不良影响。
1867年7月14日,英国北部矿山矿石贮存场的平地上,挤满了企业界的要人和好奇的观众,他们谨慎地俯身在一道拦水坝后,惊恐地向前眺望着。

只见诺贝尔的几个助手,用废枕木点燃一堆篝火,然后,诺贝尔从容地把10多磅重的炸药,放在熊熊烈火上。围观的人们心惊胆战,他们深知不安分的硝化甘油的威力,有些人吓得闭上了眼睛……

过了一会儿,诺贝尔又跑到贮存场边缘的断崖旁边,当他将10磅多重的炸药箱丢到二、三十米深的断崖下时,许多人吓得俯卧在拦水坝后。不论是火烧。还是撞击,新炸药都安然无恙.诺贝尔又将炸药埋入一个废洞里,用引爆剂引爆,炸药使碎石乱飞、地面颤动……

新炸药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使用诺贝尔炸药的用户解除了疑虑。从此以后,诺贝尔的炸药又广泛地应用到工业、矿业、交通业之中,全世界到处都响着诺贝尔炸药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shishucen/blog/item/6b3b25f50429fc25bc31098e.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