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面对学生出现情绪上的问题时,应该要怎么做

如题所述

教师在面对学生出现情绪上的问题,其实学生的抵触情绪表明了这些孩子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独立性强,不事事言听计从,依赖别人,这样的学生以“抵触”的方式维持心理平衡,敢于发泄心中的不满,如果加以正确引导,抵触情绪还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呢!从另一方面来讲,学生的抵触情绪也折射出我们教师教育方式的不够合理的一面,它也会提醒教师和学校改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呢?
其一,对家长的要求:
1、要求我们的家长尊重孩子,让孩子发表对学校和老师的看法。当孩子产生了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后,家长首先要以一种温和的态度与孩子交谈,不要制造压力,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发泄对老师的不满,这种发泄还可以起到一种平衡心理的作用。家长提供了一双耳朵,认真地倾听,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烦恼得到了尊重,就会毫不隐瞒地把自己的态度,抵触老师的原因讲出来。家长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与孩子一起冷静地分析事情的利弊,客观地看待抵触情绪。如果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孩子,就要合理利用孩子争胜好强的心理,因势利导,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提高孩子认识自己缺点的能力。
2、要求我们的家长让孩子学会共情,从老师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作为家长,切忌对孩子的抵触情绪一棒子打死,让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老师,这样只会加剧孩子对老师的反抗。有的家长仅仅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过分溺爱孩子,甚至与孩子一起指责老师,更甚者跑到学校里与老师大吵一番,其结果只可能更糟。孩子的认识有的时候有偏激的一面,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在这点上,家长要学会培养孩子的共情心,有的时候也称之为换位思考,与孩子一起站在老师的角度重新审视,必要时还可以创造场景与体会老师的情绪和难处,让孩子学会多体谅别人,为他人着想。这样的话,在家中就可以改善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减轻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教孩子学会了尊重老师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有想法,善于提问题,不能从此之后噤气噤声,因此,教给孩子一些提意见的策略和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3、要求我们的家长多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积极配合好老师教育孩子。抵触行为往往因不了解而引起,所以应鼓励他们多与父母、老师交流;通过相互的沟通,就可以知道哪些地方需要双方都进行改进,这样就可以化解误会。
有一些孩子,在学校里与在家中的表现迥异。在家里非常勤快,又懂事又听话,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可一到学校,就情绪低落,不爱学习,表现糟糕,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也经常顶撞老师。家庭与学校教育方式的差异导致了孩子的这种反差极大的性格表现。在这时候,家长要主动地、心平气和地与老师沟通,向老师提供孩子在家的一些日常表现状况,让老师也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的另一侧面,对孩子的行为有一个全面的评价。家长要与老师一起分析双方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存在的差异,求同存异,给孩子一个接近的教育价值观,不至于让孩子无所适从。
通过家校互动,还可让学生经受必要的挫折锻炼。挫折未必是坏事,关键是对于挫折的态度。过于优越的环境容易使学生形成依赖、懦弱、退缩、过于自尊等畸形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能导致学生缺乏进取精神,经不起挫折考验。因此,在中学阶段除了进行必要的激励和赏识教育外,学校应密切联系家长,使其明白实施挫折教育的重要性,配合学校共同营造“磨难励志”的氛围。要教会家长放弃娇生惯养孩子的做法,让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减少生活享受,刻意锻炼吃苦精神。还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必要的挫折环境,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受挫教育。可以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假设“挫折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成功的喜悦和挫折考验。如利用考试、体育、劳动、班会、课外活动等,经常给学生设置一些顺境下的“障碍”、“陷阱”,故意“制造”一些使他们失误的机会,让学生在攀越教师有意设置的“障碍”中,既能获得成功的感受,也能够体验到失败和不如意,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磨练意志以提高受挫能力;或者在教师有意设置的强手云集的激烈竞争情景中接受锻炼,在比较中体验挫折和差距,增强心理免疫力。也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创设挫折情景。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参与一些稍有难度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单纯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在活动中经受锻炼,增加阅历,开阔视野,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教师设置的虚拟情景中,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体验应对困难和增强抗拒挫折的能力。
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作为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等情绪,教师应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作为家长,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因为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其次,发现孩子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并积极主动地与校方联系。学校、家长应相互配合,建立疏导型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或子女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兴趣、要求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引导,绝不能采取强制型的管教方式,但学校对在行为上过于放荡,思想工作又长期失控的个别学生按有关规定给予恰如其分的处分是必要的,也应给学生或子女一些挫折教育,自立锻炼以及心理调节培训,想方设法增强学生或子女抗御精神负担的能力,以增强学习信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