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协奏曲《黄河》原装版本是哪个版本?

如题所述

  殷承忠奏响钢琴协奏曲《黄河》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7月10日09:01 东方网-劳动报
  本报讯(记者兰迪)今年是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创作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诞辰100周年,旅美著名钢琴家殷承宗近日回到祖国,将于7月22日晚登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与上海交响乐团联合演出钢琴协奏曲《黄河》。

  钢琴协奏曲《黄河》1969年改编自《黄合大合唱》,殷承宗是改编(执笔)之一,并是该协奏曲的钢琴独奏者。当年为了写出黄河之魂,殷承宗专门去黄河边上感受黄河之魅力

  。第一乐章表现的是壶口黄河千丈瀑布的奇观,第二乐章写了黄河的九曲连环,他曾爬上高处俯瞰黄河一泻千里汹涌澎湃。为写黄河船夫曲,殷承忠还曾当过船夫,亲聆船夫讲述抗战故事。《黄河》协奏曲在1970年正式上演,其中钢琴部分主要就是由殷承宗编写的。

  《黄河》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原版黄河颂版,另一个是人们熟悉的东方红版。据殷承宗介绍,最初演奏的是“黄河颂”版,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时,一位工人师傅来信提议,应该把《国际歌》的主题加入其中,大家认为意见很好,于是就着手再创作。“记得在最后阶段,我三天没有出过房间,一日三餐炸酱面。”殷承忠以其《黄河》钢琴协奏曲而家喻户晓,移居美国后,又以这部钢琴协奏曲而傲立在世界乐坛上。此次他要在祖国再次演奏《黄河》钢琴协奏曲,以此庆贺自己艺术生涯55周年。(来源:劳动报)
  到了1969年初夏,《黄河》协奏曲完成了第一稿。试奏时,请来了李德伦、严良昆(《黄河大合唱》的权威指挥家)、杜鸣心和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各声部长共十余人。由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储望华担任第二钢琴(即乐队部分)协奏。从1969年8月到12月,在完成了酝酿方案、体验生活、群众集体讨论以及对第一稿修正的认同之后,进入了整体运作的第二阶段,即创作执笔阶段。《黄河》钢琴协奏曲,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四人负责执笔,日夜奋战。
  《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每一个音符,都可以追溯到它之前的初衷,落笔,定稿。创作室内抽屉、纸篓中数百上千张被废弃的旧稿谱纸……有集体智能的凝聚,更有创作者们的汲取、筛选及提炼的功夫。
  和殷承宗的另一部作品《钢琴伴唱红灯记》一样,《钢琴协奏曲黄河》取得了巨大成功,殷承宗在政治上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荣誉,1973年被提升为中央乐团领导,并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殷承宗作为该作品的第一作者、又是演奏者,被戴上了“文革红人”的帽子,被当作“四人帮在中央乐团的代表”受到了政治审查,甚至10个月没有人身自由,整天写交待材料,后来整整写了三麻袋的交待材料,作品被禁演,钢琴不准摸,直到83年,才结束审查,但仍然不准演出。无奈之下,殷承宗只好带着他的《黄河协奏曲》谱 离开了中国,到美国定居。 1983年9月28日,殷承宗以该曲为保留曲目在全美最著名的音乐殿堂――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首次独奏音乐会,引起巨大的轰动。人们震惊了,音乐专家震惊了,世界著名乐团震惊了——中国竟然还有如此艺术高度的音乐!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这部来自东方的红色中国之音乐作品。
  但是也有美方部分人士就《黄河》结尾处的《东方红》和《国际歌》旋律要求中国方面进行修改。殷承宗说,《东方红》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黄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即使在台湾演出也不会删去。在原创者殷承宗的坚持下,《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得以保留。此后,在各种音乐会中,《黄河》逐步在欧美西方国家演出,就这样,《黄河》真正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为中国交响乐在世界乐坛上争得了她应有的地位。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内对该作品却正在大力鞭挞,因为是“文革样板”,似乎就应该打入冷宫。八十年代后期,随着《黄河》钢琴协奏曲在国际上的影响日渐扩大,在一些访问演出中,中方不安排这个曲目已经成为一种难以解释的尴尬,在此情况下,根据一些人的授意安排,石叔诚对该作品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这主要是针对第四乐章高潮时的《东方红》音调和《国际歌》的旋律。也就是用“石叔诚版”(即第四乐章中之“东方红”版改用“黄河颂”版,后来人们将“东方红版”称为“殷承宗版”,而将“黄河颂版”称为“石叔诚版”。 钢琴协奏曲《黄河》中国中央交响乐团1991年这张唱片是被篡改得最严重的一张“黄河”。钢琴演奏与乐曲改编者石叔诚,是当初中央乐团“黄河”演出时担任“B”角的演员,也可以说除了殷承宗,他是最正统的演绎者了。文革之后,全国各个领域都有对十年的反思,这张唱片就是那种思潮的产物,但它变了形。它令人想起中国著名画家董希文对他的著名历史油画“开国大典”的几次涂改。此风不可长,历史就是历史,艺术就是艺术。(Jimdrp 原创评论)
  这样,在国际和国内的演出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黄河》钢琴协奏曲,这种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听众的迷惑及音乐界人士的置疑,当人们在电视上看到这一幕时,无不感到深深的遗憾。
  此后,国内在90年代初陆续出现“文革样板戏”复出热,许多人抛开了那些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等问题,而从艺术角度进行欣赏。于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京剧《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剧目不顾来自某些方面的压力,陆续开始了复排上演。尴尬已经形成,文化部对上述现象保持了低调,但音乐界对《黄河》在国际上得到的盛誉已经引起许多人的注目与深思。
  1993年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之际,文化部与中央电视台多次派人与殷承宗联系,恳请他回国参与纪念活动的演出盛典。就这样,殷承宗当年酸楚地带着《黄河》被迫出国,而今却受到贵宾般的礼遇被邀请回国做了几场演出,当时在中央电视台演出听到主持人报幕时,殷承宗再也忍不住地流下激动的泪水。
  今天,全世界每年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奏《黄河》钢琴协奏曲,也是全球销量最大的中国革命音乐唱片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即使100年内,国内也不会有超越《黄河》的经典钢琴曲目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18
提起殷承宗,总会和另一个名字联系在一起——《黄河》。这位出生于鼓浪屿的音乐天才,17岁的时候便在国际顶级水准的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夺得亚军,在十年文革中,他让钢琴“洋为中用”,创作出钢琴伴唱《红灯记》而红遍全国,为了还原钢琴的真正艺术价值,他又创作出家喻户晓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这首不朽的传世之作,从传出伊始,便插上了翅膀,飞越黄河,跨过长江并漂洋过海,响遍了全世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