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中所有重要会议的年代以及内容

游戏呀

1、“一大”

时间:1927年7月,上海

背景:“五四”运动后,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迅速结合

内容:通过第一个党纲;会议决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意义:近代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2、“二大”

时间:1922年7月,上海

背景:党成立后,需要纲领和奋斗目标

内容:通过第一个党章;大会宣言中规定党的最底纲领(反帝反封建)和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意义: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表明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问题初步结合

3、“三大”

A、时间:1923年6月,

B、 背景:到1920年,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孙中山思想转变;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C、内容: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封建、帝国主义势力过于强大;孙中山的影响大可能性:中国人民最大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国民党欢迎 十月革命,欢迎与中共合作。

D、 意义:确立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为革命大发展作了准备

4、“四大”

A、时间:1925年1月,上海

B、 背景:北伐胜利,革命形势发展

C、内容:中心议题是讨论工人阶级参加革命运动和党的领导问题

D、 意义:为革命的新高潮作了准备

5、“八七”会议

A、时间:1927年8月7日,汉口

B、 背景:1927年,大革命失败,蒋介石上台,中国革命处于低潮

C、内容:总结大革命经验,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的总方针,秋收起义是主要的任务。

D、 意义:结束陈独秀右倾错误;但对形势缺乏正确的估计和策略。

6、“六大”

A、时间:1928年6、7月

B、 内容:分析中国的社会性质

7、遵义会议

A、时间:1935年1月 B、背景:长征途中 C、意义:中共第一次自主解决问题,确立毛泽东地位

8、瓦窑堡会议

A、时间:1935年12月

B、 背景:“九.一八”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中国革命形势和任务发生变化

C、内容:分析当时的形势,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的问题。

D、 意义:政治路线转变,对抗战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七大”

A、时间:1945年4月—6月,延安

B、 背景:抗战后期,中国面临两种前途和命运

C、内容:制定政治路线“发动群众,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总结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D、 意义: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10、十二月会议

A、时间:1947年12月,陕北米脂县

B、 背景:内战爆发后,到1947年解放军转入反攻,中国革命发生一百多年来的转变

C、内容:通过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任务的报告》提出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

D、 意义:为夺取全中国革命的胜利作了充分准备。

E、 到1948年,毛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把官僚资本列为革命对象,提出完整的土改总路线和总政策: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发展农业生产。

11、“七届二中全会”

A、时间:1949年3月,河北西柏坡

B、 背景: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

C、内容:提出迅速取得革命胜利的目标和方针;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社会矛盾发生变化);提出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继续艰苦奋斗。

D、 意义: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为夺取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及其向社会主义转变作了充分准备。

12、1956年9月,中共八大 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需要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
13、1982年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4、1987年十三大: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党的基本路线
15、1992年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6、1997年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17、2002年十六大 :三个代表写入党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