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日:" 朝闻道,夕死可矣下一句

子日:" 朝闻道,夕死可矣下一句

下一句是: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出处:《论语·里仁篇》

翻译:孔子说:“知识分子有志于真理,但是又以吃粗茶淡饭,穿破衣为耻,这样子的人,不值得与他讨论什么。”

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本章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前一章原文:子日:" 朝闻道,夕死可矣。”

翻译:孔子说:“早上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当晚死去,都可以。”

追求道义是孔子毕生的理想。 所谓道,朱熹说:“道者,事物当然之理。 苟得闻之,则身顺死安,无复遗恨矣。朝夕,所以甚言其时之近。”(《四书章句集注》)刘宝楠说:“闻道者,古先圣王君子之道。”

扩展资料:

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心里想要追求真理,但是表里不一,以贫贱为耻,孔子对这种人是不屑与之讨论的。此前曾经谈到孔子并不是反对君子追求富贵,而是强调追求富贵要符合道德。 以自己衣食简陋为耻,可见其“志于道”也只是空谈,并没有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时刻按这个标准要求自己。

表面的“叶公好龙”,我们应当以此为鉴! 真正的贤者,是精神与肉身的双重修炼,只有言行合一、知行合一,这才称得上真正的君子。 用此理来拆穿那些伪善之人,岂不妙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里仁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19
朝和夕是相对的,夕即过去,朝即将来。《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语出《论语.里仁第四》: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儒家的“道”不是道理,而是他们的政治理想---仁政。而“闻”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知道或者明白。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有一段:“不求闻达于诸侯”,我想这两个“闻”应该是同样的意思。而且儒家学说所求的不是自己明白的私道,而是教化民众,实行仁政。

根据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解释,这句话应用《易经》的观点来解释,即:朝和夕是相对的,夕即过去,朝即将来,这句话是说,如果早上知道了“道”,那么即使晚上死去了也是值得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中“道“指”大道“,即宇宙本源,形而上的本体,同于”道可道,非常道“中的第一个道,也同于”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当然,亦可代表孔子学说中的“仁”的境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22
《论语 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没有下一句;贾平凹《小人物》之《梅花》篇:……石鲁不去,口中吟了挽联:朝闻道,夕死可矣;今而后,尔知免夫。
(这里后面一句化用的也是《论语》: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病危,着急他的弟子们来,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上说:‘战战兢兢,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可以免于伤害了,弟子们!”)
从今以后,你的身体可以免于伤害了。
说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被迫害的文人画家的相关事情。
我就只能瞎解释一通[抱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3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朝,年轻的时候
闻到:学到的知识
夕死可矣,属于倒装句,
意思:可以受用终身直至到老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6-06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出自《论语.里仁》为第8章,《论语.里仁》共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论语》一书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多为语录,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里仁篇 一句话一章,并没有直接的下一句,有的是下一章。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论语.里仁》原文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