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上级要求调研课题:城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建设情况研究。

如题所述

按照鞍山市委和铁东区探索和完善了区、街、社区三级社会管理服务组织领导体系。

一是成立了铁东区社会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书记周忠武和和区长李树凡任组长,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政法委书记、副区长为副组长,成员由区维稳办、综治办、纪委监察局、区委办、信访局、发改局、城建局、教育局、环保局、卫生局、司法局及公、检、法等37个部门主要领导组成。

二是成立了铁东区社会管理服务委员会。明确委员会与区委政法委合属办公,主任由政法委书记于忠艳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区委办、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原区信访局、区城建局、铁东供电分公司、铁东房产经营管修处等35个单位和部门。区社会管理委员会下设"两个部、三个中心、六个办公室"。

"两个部",即群众诉求工作部,设在原区信访局,现已改为群众诉求工作部并正式挂牌。主要职责是调查反映社情民意,提出加强群众工作的建议,推动党的群众工作的贯彻落实。群众诉求督查部,设在区纪委监察局,主要职责是负责群众利益诉求应诉工作完成情况的督察、考核、督办、问责等工作,并与纠风工作、行风评比相结合。

"三个中心",即群众诉求中心,设在区群众诉求工作部。主要职责是指导全区开展群众利益诉求应诉工作,建立完善应诉工作体制机制,受理、交办、转办和协调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指导中心,设在区综治办。主要职责是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指导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社会调解的联调联动,检查、汇总、上报全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社会管理数据信息中心,设在区政府办。主要职责是负责以网格为基础,建立社会服务管理动态管理系统,建立区、街、社区和相关职能部门互动的社会服务管理网络。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建立社会管理基础信息库。

"六个办公室",分别是综合协调指导办公室,设在区委政法委。主要职责是负责对上对下以及与横向部门之间的对接联络、信息传递、沟通协调工作;负责全区社会管理创新日常工作的综合指导、统筹协调、总结报告。党群工作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主要职责是负责构建社会领域党建工作新格局。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等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管理体制,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网络监督办公室,设在区委宣传部。主要职责是对网上舆情进行实时监控,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向主要领导提供舆情信息。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区网络文化信息的日常监督管理。社会建设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主要职责是负责研究提出全区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重大方案和重要政策,为区委宏观决策服务。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全区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群众利益诉求应诉办公室,设在区政府法制办。主要职责是承担行政复议、应诉的有关工作,以及应对行政争议引发的群体性诉求。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管理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主要职责是负责拟定全区社区建设规划、政策和改革方案,提出加强社区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建议;统筹协调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及全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监督管理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三是在街道成立了社会管理服务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由各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分管领导担任,街道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代表作为成员,体现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

四是在社区(村)成立群众利益诉求和社会服务站。由社区的工作人员按照工作分工对群众诉求实行集中办公和应诉、分解、调处、上传、反馈,从而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

创新服务载体,强化应诉职能

作为解决以家庭为核心的群众诉求试点单位,铁东区委、区政府努力把试点变成全市社会管理服务的示范单位。因此,铁东区经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研究,决定在全市率先建立一个"铁东区社会管理服务网",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社会管理服务和解决群众诉求。他们立即采取两条腿同时走路的办法,迅速推进网络建设。一方面是抓紧搞好服务软件的设计。先后多次与东大和中国电信鞍山分公司研究确定加速建立网络平台事宜,并借鉴外地经验,结合铁东实际,最终形成了具有铁东特色的社会管理服务网络设计方案。另一方面,他们同步推进服务网络的施工建设。电信部门分成8个施工小组24小时进行实地测量、布线施工和现场调试。区里从政府信息中心、区民政局抽调2名业务骨干,昼夜配合电信部门的施工建设。分管民政工作的陈大江副区长、维稳办主任、民政局长一直跟在基层,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作为网络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委托电信部门向省电信局申请了"96715"(有事请找我)服务热线。目前,区、街、社区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光纤线路全部铺设完毕,"96715"服务热线已全面开通,全区社会管理服务网已全面开通,正式运行。

整个服务网络是一个前台受理到后台处理反馈的闭环式管理程序。就是从前台受理入手,设立"96715"服务热线、网络服务员、群众诉求信箱和社区接待员等多个受理端口,无论是群众电话诉求、网络诉求,还是信箱投诉、登门诉求,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将群众诉求录入到网络受理事项窗口,并按照受理事项类别和管理服务权限分转给相应的后台责任单位即社区和职能部门。社区和职能部门收到诉求信息后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办理,办理不了的逐级上转。办理结束后以网络平台和电话反馈等形式将办理结果反馈给群众。同时,在全区服务网络整体运行后,区里还将监督考核系统一并融入到网络平台,设立了办理时限报警系统,由区纪委监察局按照各主管领导、各职能部门、街道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采取网上跟踪检查、限时监察督办、综合考核评估、责任追究等办法,对群众诉求受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整个管理程序,他们都进行了规范,制定区、街、社区和群众诉求中心四个工作流程图,确保了每个工作环节都能够按程序运行、按规范进行操作。

强化责任保障,确保工作实效

为保障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顺利推进,铁东区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一是区编办负责为区社会管理服务委员会调整机构、人员编制,在区、街、社区分别抽调和指派素质高、服务群众意识强的专业干部专门负责社会管理服务的日常接待、事务协调工作。全区共配备422名工作人员开展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在区社会管理网络中心设了6人,电信部门还专门安排10人负责"96715"热线接听。他们和电信部门对10名接线员和5个试点单位的网络工作人员专门进行了操作流程、语音语速和业务部门职能分工、社区分布等方面培训。各街道、社区分别配备两台专用电脑、两部专用电话,调整4名专职工作人员,进行24小时工作。二是设立铁东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专项资金2000万元,专门用于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和日常建设、管理、检查和考核奖惩。同时,对铁东区社会管理委员会、14个街道社会管理服务办公室、85个社区(村)群众利益诉求和社会服务站正式挂牌,在原有两个街道两个社区试点的基础上,各街道社区组织机构、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统一制版全部上墙,全面开展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三是研究制定《铁东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考评细则》,将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中。由区纪委监察局按照各主管领导、各职能部门、街道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采取网上跟踪检查,限时监察督办,综合考核评估,责任追究等办法,切实做好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的过程监督,做好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工作,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深入推进。特别是对由于不作为、推诿拖延,导致群众诉求不能及时解决,造成越级上访等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完善工作内容,分阶段整体推进

在重点推进解决家庭为核心的群众诉求试点基础上,按照《鞍山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的总体框架,铁东区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内容,研究拟定了《铁东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努力构建网络化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规范和谐的社区管理体系、多元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广泛参与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保障有力的公共安全体系和全覆盖的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六大体系",努力实现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力争用1-2年时间,形成具有时代特征、铁东特色的社会服务管理新格局。并将"六大体系"建设细化为32项工作任务,具体落实到各职能部门,使该区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时,根据工作实际,他们提出和确定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四个阶段。一是研究部署阶段。主要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动员全区力量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并认真查找社会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该区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二是重点突破阶段。主要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项实际工作目标,推进统一受理、咨询、服务、举报投诉、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整合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功能,扩展更多的管理网络平台,建立区、街两级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建立"10分钟社区服务圈"机制,实现对全区居民的便民服务全覆盖。三是总结提升阶段。通过全区的共同努力,社会管理服务要形成科学化、体系化、规范化、制度化,全面形成"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工作机制。四是完善提高阶段。认真总结提升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种平台、机制方法,使应诉服务功能更能有效的解决百姓问题,使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12
  据了解,恩施市是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市之一。今年以来,该市以城市小区建设为切入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舞阳坝舞阳大街社区、六角亭胜利街社区、小渡船大桥路社区各创办了一个试点,开始探索通过小区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当天,州委常委、恩施市委书记谭文骄,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张孝赤先后来到小渡船大桥路社区惠馨园小区、六角亭胜利街社区阳光花园小区、舞阳坝舞阳大街社区金凤苑小区,就小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

  据介绍,城区三办自创办社区小区试点以来,除加强自身建设外,在管理创新上做了许多探索,比如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组建了社区卫生室,同时组织辖区内开展了许多活动;配合人口普查等工作对辖区内人口、党员分布等情况进行了摸底;同时还为公安机关提供了许多社会治安线索,在维护社会稳定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谭文骄对小区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社会管理创新首要问题就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进入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创新我们的社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进行小区管理试点时要探索创新管理方式,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我们的首要问题。小区成立后,社区要进一步加强对小区的指导,让小区成为社区工作的延伸,在帮助社区解决各项问题上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针对小区如何设置、小区试点目前表露出来的人员与工资问题,谭文骄召集市政法委、财政局、城区三办就相关工作进行了研究并作了部署。初步方案是在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城市社区小区建设,并在2011年春节前夕建成。依照布局合理、人口集中、管理方便的原则和1000户或3000人左右设置1个小区的标准,在17个城市社区设置67个小区,按照300户或1000人左右的标准配备小区工作人员近130余名。同时,从城区内各社区居委会选派工作人员兼任小区支部书记或主任,负责检查指导、督办落实小区各项工作,财政部门将统筹各项经费确保小区工作人员待遇和小区办公经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