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营销的案例实践

如题所述

芬必得是中美史克旗下最大的止痛药品牌,自1991年率先进入中国市场。对比竞争产品来看,芬必得以非流体类抗炎药布洛芬为主要止痛成份,采用先进的缓释胶囊技术,使药力在12小时内持续释放,止痛效果更加持久。但中国市场环境特殊,中国人通常认为是药三分毒,何况是西药止痛药,副作用更是被夸大,如会损及大脑、会上瘾等等。这样在消费者中形成了一种对西药止痛药的畏惧心态,还有人认为苦痛“忍忍”就过去了,不及时治疗。
上市之初,芬必得先在医院渠道渗透。后于1993年由精信广告接手市场传播工作,多年来一直坚持用情感升华品牌的道路。
其后几年,芬必得迅速成长为领先的止痛药产品。品牌知名度上升的同时,也带动整个类别的发展,市场上开始有更多的合资品牌进入。医院方面,其他产品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推广,如针对肌肉骨骼疼痛及关节炎等。以变制变,芬必得也开始调整其策略:通过调研发现,其主要处方来自于治疗肌肉骨骼疼痛,而消费者也开始慢慢建立了芬必得在此方面有效和权威的印象,所以芬必得加强品牌在医院渠道的沟通,有针对性地推出三款DA,分别针对牙痛、头痛和痛经。在广告传播方面,则很专注地推广其在“肌肉骨骼疼痛”领域方面的专长,通过一系列产品和战术性广告(如赞助一些体育赛事等),宣传产品的独特卖点,加深“芬必得持续快速止痛”的信息。
经过一系列运作,调研显示芬必得在消费者中的无提示认知率超过60%,而40%的消费者认为“芬必得是一种有效的止痛药”。 将品牌情感化:无需忍痛
1995年后,众多合资止痛产品纷纷抢滩中国市场。泰诺、百服宁、扶他林、拜尔等不仅在专业渠道开始投资,更在电视媒体上不断轰炸。而精信广告认为,只有了解消费者对疼痛的看法,才能使芬必得在纷繁的环境中脱颖而出,经过市场调研发现,消费者当时仍然以为疼痛只是小毛病,忍一忍就过去了,不到万不得以不治疗,对止痛药最基本的要求为“快速安全止痛”。但精信认为应该同时在产品和情感层面上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消费者忍痛的事实出发,发展出一个强有力的消费者利益点即“无需忍痛”,并以此为出发点,为芬必得定制了全新的主题广告《庄泳篇》,从1995年2月开始投放。两年后又制作了《刘晓光篇》,一步步强化了“无需忍痛”的利益点,同时通过探索专门的市场领域如痛经等,进一步扩大芬必得的使用人群和品牌知名度。
品牌的自我突破:无痛世界,自由自在
经历了七八年的发展以后,芬必得已稳稳占据中国止痛药市场的头把交椅。但随着市场上竞争品牌同样日趋成熟,芬必得的领先地位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经过长达两年“自我突破”的酝酿,到2000年年初最终找到了一个将疼痛与止痛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将品牌推到了一个感性的层面,超越了单纯从实际的利益点满足消费者需求,将产品利益提升到精神层面。精信从消费者心理需求入手,创造了一个“无痛世界”的概念。当你没有疼痛困扰时,你存在于一个无痛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你可以尽情享受自由自在的快乐。这是一个从产品的最终利益点出发(即你根本无需忍痛,芬必得可以解放你的身心,带给你12小时持续缓解疼痛)而极具突破性的创意概念。
广告播出后。消费者接受程度很高。整体喜欢程度超过66%,而品牌的知名度也维持在6 7%以上(2000AdVantage调研)。而且,大多数消费者均体会到了解除疼痛后自由自在的信息,并且认可芬必得此种形象转变。该广告也被评选为2000年广州观众最喜欢的十大广告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