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与毛本《三国演义》有什么不同?求解?求解?

如题所述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是现代公认的,但我觉得这种叫法不准确。因为现在我们在市面所见的《三国演义》成书,都不是罗贯中的原著。更加准确的叫法应该是:作者罗贯中、改编毛纶、点评毛宗岗。从古至今《三国演义》的版本众多,仅现存刊本而言,明代就有约30种,清代70余种。但广为流传的还是《毛本三国》。毛氏父子对《三国演义》的流传起了很大作用,他不但将《罗本三国》作了很大的修改,又加以精彩的点评,才有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三国演义》。
《毛本三国》的主题思想还是和罗贯中一样的“尊刘贬曹”,他只不过美化了语言,丰富了内容,修改了部分细节,使《三国演义》这本书更加具有了“名著”的气息。金批《水浒》、毛评《三国》都能够成为一部脱离原著后,依旧还能彰显文学魅力的一部书籍。毛氏父子对《三国演义》甚爱有加,他称《三国演义》为“第一才子书”。其奇思妙想的点评方法,采用了八股文对仗的写作形式,评语有理有据,且不失文采。毛氏父子的睿智,足令我们后辈折服。《金本水浒》在流传一段时间后,又被原版所掩盖。但《毛本三国》却一直留存了下来,甚至完全替代了原版,它的流传肯定是有一定原因的。在此我声明一点,对于《罗本三国》还分为“古本”和“俗本”。“古本”就是罗贯中的原作,由于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原著《三国演义》经过几百年在民间流传形成了很多民间版本,这些版本面目全非,不伦不类,我们称之为“俗本”。毛氏父子就是在还原“古本”的基础上,对“俗本”进行修改的,再加上自己的点评,才有了后来的《毛本三国》。在此我总结出《罗本三国》中的“古本”与“俗本”的不同之处,和《罗本三国》与《毛本三国》的区别,以供大家参考。
首先,《罗本三国》是240回,毛氏父子将其整合后改为120回,且章回题目前后对仗,更加有文采。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的时代,毛氏父子生活在清代。清代的文字更接近我们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如今市面上《三国演义》的文字已经不能算是“古文”了,它是一种“古白话文”,因此我们阅读的时候并不觉得太吃力。“俗本”的文字大半粗糙不同,语句反复拖沓,毛氏父子以简便易懂的语言重新装点了一番。毛氏父子不但完善了“俗本”的文字,还丰富了内容。比如关羽夜读《春秋》、管宁割席而座、曹操焚香卖履、于禁陵庙见画、还有诸葛夫人之才、邓艾凤兮之对、钟会不汗之答、杜预《左传》之癖,这些精彩的典故,在《罗本三国》的流传过程中已经流失了,毛氏父子不但依照“古本”将典故补全,又删除了“俗本”中讹传的事件,比如:关公斩貂蝉、张飞捉周瑜、诸葛亮欲在上方谷把魏延烧死等等。这些故事都是民间流传,不见任何经传。毛氏父子依照“古本”对《三国演义》重新做了一个大整理,删繁就简,取其精华,舍弃糟粕,才能使现代读者以窥全豹。可以说要是没有毛氏父子,《三国演义》的影响力与受众面绝不会如此广泛。追问

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12
删掉了一点追问

这样子不行,帮我查查百度看看

OK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