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有哪些

延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有哪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08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简称延边州或延边, 1952年9月3日成立,首府为延吉市。其面积约42,700平方公里、人口约220万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依托吉、黑、辽三省广阔的腹地,是东三省沟通海内外的重要窗口,也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人口、地理三个重心的交汇点,在联结亚、欧、美海陆运输格局中居于重要的枢纽地位。
能歌善舞,身穿漂亮的民族服装,爱荡秋千和踢足球,爱吃泡菜、喝参鸡汤……这是许多人对中国朝鲜族同胞的印象。
年三十晚上不“守岁”,吃的不是饺子而是泡菜、酱汤和打糕,大年初一要叩拜老人……
1
穿上盛装迎新年
按照延边朝鲜族的传统习俗,大年初一早上,每个朝鲜族家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换上民族服装Hanbok(即“高丽服”,亦名“朝鲜服”)。朝鲜族女子传统服饰是短衣加长裙的组合,颇有汉唐风韵,上衣为斜襟,内侧附有纽扣,外侧用长长的飘带打结。长裙宽松及地,可以修饰女性的身材,让人显得更加修长、苗条。这就是朝鲜族传统服饰设计中最别具一格的地方。在以前,“高丽服”的材料以素色的棉麻布为主,而现在多用缎子、丝绸,边角刺绣多用手工缝制,看起来华贵大方。
女性穿着“高丽服”时还有一定的讲究,例如已婚和未婚者、年长与年幼者在服饰颜色及图案的搭配上会有所区分,这一点在热门韩剧《宫》、《大长今》里面也曾提到。朝鲜族女子结婚前多会选择明亮鲜艳的颜色,如鲜红、深粉、嫩黄,袖子多用七色缎,衬得少女们像彩虹一样明丽照人;婚后则多换成庄重沉稳的颜色,如朱红、湖蓝、深绿,显得端庄、大气;老年人则多选用棕色、藕荷色、黑色,显得尊贵、慈祥。
男式的“高丽服”也很有特点,上身内着宽领窄袖,外套马甲,裤腿和裤裆设计得很肥大,便于盘腿而坐,脚上大多穿宽口布鞋。颜色搭配上并无固定的规矩,全身协调即可。
这样宽松的服饰设计,与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关系。从前农村的朝鲜族家中,进门就是火炕,与灶头相连,煮炊与取暖的问题同时解决。现如今在城市里的朝鲜族人家也一般不用壁挂式暖气,大都是集中地暖供热。因此,人们在家中席地而坐,不穿拖鞋,不用沙发和床,颇具古代遗风。
至于一套“高丽服”的价格,由于选用的衣料多为丝绸,做工讲究,因此通常需要几千元。如果要量身定制,价格更是不菲。
现在在延边,除了过年,在朝鲜族独特的小孩子生日宴、老人的“花甲宴”,包括结婚等场合,人们仍然要穿民族服装。在平时,有的人家也会给家里的小孩子穿“高丽服”,让他们从小就感受朝鲜族传统民族文化的熏陶。大街小巷身着靓丽民族服装的男男女女,也成为延边地区一道道绚丽而流动的风景。
2
地窖里的家乡味
延边朝鲜族人民来说,舌尖上的“年味”也特别重要,过年时有一餐饭,其地位堪比“年夜饭”—那就是“岁餐”。大年初一的早上,家家户户的女人们都要为张罗“岁餐”而忙碌。
“岁餐”里最具代表性的料理是“米糕片汤”。古代的朝鲜族人民崇尚太阳,白色圆状的米糕片就代表着太阳,初一早晨吃这道菜,代表着迎接太阳的光明,另外也有辞旧迎新、迎来万物复苏的春天等含义。“米糕片汤”的汤底一般是用牛肉或鸡肉汤熬成,现在延边的菜市场就能买到现成的“米糕片汤”。
除此之外,泡菜自然是每个朝鲜族家庭的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由于地处长白山麓,受山脉阻隔的影响,延边的冬天比同纬度地区都要寒冷,冬季少有新鲜蔬菜,而泡菜就成了保存蔬菜鲜美滋味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只要是纤维丰富的蔬菜和水果,都可以被制成泡菜。延边民间有很多腌泡菜的高手,虽然每家腌制泡菜的用料都大同小异,但腌出来的味道与口感却各有千秋。
每到深秋大白菜成熟时,就到了腌泡菜的季节。这时,朝鲜族人家就会买上二三十斤的白菜,将每棵白菜一分为二,但根部不能切断,撒上粗盐,这么做的目的是要将生白菜中的水分析出,使白菜变得柔软而有韧性。过了8-12个小时后,还要将白菜清洗一遍,这时的白菜就变得像北方人爱吃的酸菜一样,又软又脆。然后,将早早调好的酱料(由辣椒面、蒜、姜、糖和盐等作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均匀涂抹在每一片白菜上,再将白菜放进泡菜坛中并用石头压实,坛口密封,放置在地窖或冰箱中。过上三五天,辣白菜就可以拿出来吃了,时间越久辣白菜会越酸,越有味道。
在北方,很多人都对地窖很熟悉,以前在没有冰箱的时候,北方冬天酷寒,人们怕蔬菜水果被冻坏,就会把它们放进地窖里面保存。我有位朋友的奶奶现在已经快90岁,仍然坚持亲手做泡菜。奶奶住在一个4层小楼的一楼,开发商为了照顾当地朝鲜族人民的饮食习惯,特意在一楼建了仓库还有地窖。奶奶在地窖里面准备了两个大的泡菜坛子,到制作泡菜的时候,奶奶会爬着小梯子下到地窖里面,把抹好作料的白菜一棵、一棵地放进泡菜坛子,这样到冬天的时候,供自家吃的,还有送邻居的泡菜就都有了着落。
如今,大部分朝鲜族家庭都搬进了现代化的小区楼房。没有地窖的妈妈们也有自己的办法腌泡菜,家里的浴缸或者孩子们小时候的浴盆都会被派上用场:先放满白菜,先用盐腌一晚上,之后再用做好的泡菜调料一层一层地抹在上面。抹上调料的泡菜会被放进专门的泡菜冰箱里发酵。这种专门用来做泡菜的冰箱,用科学的手段控制了温度和湿度,代替了老奶奶的地窖。
3
长幼有序重礼仪
“尊老、敬老”是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延边的朝鲜族还有专门为老人设立的“老人节”,与汉族的“百老宴”颇有几分相似。这种“孝”文化传承至今,体现在朝鲜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平时,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90度鞠躬,走路时要等长辈先行,不能自己抢先;吃饭时一定要让长辈先动筷子,之后晚辈才能用餐等;对长辈说话一定要使用“敬语”等。
和汉语中的“您”、“请”、“劳驾”等礼貌用语不同,朝鲜语当中的“敬语”有点像英语中的词缀变化。简单来说,对不同身份、辈分的人,要使用相对应的词。现在网上流行的“思密达”,其实就是一个用作“敬语”的语气词后缀。比方说,长辈问你:吃饭了吗?你得回答:吃过了思密达。如果不加“思密达”,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缺乏教养的表现。
对于延边的朝鲜族来说,春节是祭祖祈愿的大日子,也是祝愿老人高寿、家庭和睦、传承“孝”文化的重要节日。大年初一早上,家里的女人们要负责摆好供桌,供桌上要有一条活鱼,代表逝去的先人。供桌上还要摆上先人生前爱吃的菜,以表达追思和怀念之情。之前我听说有一家人,弟弟每年来祭拜哥哥,都会在供桌上放上小时候哥哥最爱吃的一种糕点。尽管这种点心在延边很常见,谈不上精致、高档,但却代表着对逝者最真挚的心意。
在这之后,孩子们要循例给长辈拜年。按照辈分,孩子们要首先给家里最年长的老人拜年,行叩拜礼,行礼的同时也要说一些拜年的吉祥话,如“新年多福”、“祝您高寿”等,长辈则会为晚辈们准备好压岁钱。
朝鲜族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情、喜欢聚会的民族,从小年夜开始的家庭聚会可以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才各自散去。而过年时的亲友聚餐也是朝鲜族年轻人接受礼仪教育的重要场合。作为晚辈,一落座就要主动向长辈敬酒,敬酒的顺序要按照长幼辈分依次进行;每次敬酒说完祝辞之后,要等长辈先喝,然后自己再一饮而尽;与长辈同桌饮酒时,晚辈不能对着长辈喝,一定要稍微侧身,以示对长辈的尊重。
在延边还保留着喝“岁酒”的习俗。这个习俗指的是在元宵节的早上,小孩子都要喝一点米酒,据说喝了这杯酒就会耳聪目明,更加乖巧懂事,其实这也是“孝”文化的一种体现。“岁酒”在过春节之前就已酿好,当地人称之为“马格里”。这种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桔梗、防风、山椒、肉桂等多味中药材,颜色比黄酒稍白一点,略带甜味。“岁酒”在春节期间用来自饮和待客,民间认为饮用此酒可避邪、长寿。
想来延边做客的朋友们可要有心理准备,虽然这种米酒的酒精含量不高,大约在15-25度之间,但是后劲十足。不仅如此,在朝鲜族家庭里饮酒,主人每一杯都要饮尽,以示热情好客,也可见朝鲜族人民的好酒量。
4
打得一手好“画图”
“画图”是朝鲜族流行的一种纸牌游戏,普及程度可以堪比“斗地主”。在《来自星星的你》、《宫》、《浪漫满屋》等流行韩剧里,都会看到打“画图”的娱乐场景。
过年时,用餐完毕,朝鲜族人家就会围成一团,每人手里拿着一堆花色不同的小纸牌,一家大小玩得兴致勃勃,没能上场的人就围在一旁静观其变,有时也忍不住在旁边指指点点,场面非常热闹。
“画图”也叫花牌、花图、花札,是对朝鲜族传统纸牌游戏的泛称。一套“画图”由48张牌组成,每4张代表12个月,用松鹤、梅鸟、樱花、兰草、牡丹、梧桐等动植物图案来代表。这些都是朝鲜族人民非常喜欢、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装饰图案。“画图”的底色通常为白色,主要是以红、黑、黄、蓝等基本色彩描绘而成。至于具体玩法和游戏规则有很多种,可以说每家有每家的玩法,总之输的人要心甘情愿接受惩罚—通常是打手腕或者弹脑袋。
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游戏,在延边的老年人当中尤为盛行。据说,有的新媳妇通过打“画图”博得了婆家长辈们的青睐,看来玩得一手好牌也可以算是一个加分项目了。
还有,朝鲜族小孩子过年喜欢是放三角炮
“泡菜君”的新解读
泡菜之于延边朝鲜族的重要性,正如同炖汤之于广东人,不仅春节期间要上桌,在平时也是餐餐不可或缺。其实所谓“泡菜”不是具体指某一种蔬菜,而是一种特有的腌制、储存食材的方法。寒冷激发了朝鲜族人民的智慧与想象力,除了最出名的辣白菜之外,常见的泡菜种类还包括萝卜、桔梗、紫苏叶、水芹菜、苹果梨、牛蹄筋、明太鱼籽等,种类多达三四十种。每样一小碟儿,瞬间就能摆满一桌子。深受大家喜爱的“泡菜君”虽然涂满了鲜红的辣椒调料,但是味道却不同于川湘菜系的麻辣,而是酸甜微辣,香脆可口,非常开胃。
泡菜制作“秘方”:
第一步:把大白菜等泡菜原料切成两半,撒一些盐,放8个小时之后,用水洗净;
第二步:在蔬菜的根部再放一些盐,放3个小时,再用水清洗;
第三步:制作泡菜最关键的步骤是做酱料,将辣椒面、糖、水、生姜、大蒜、金枪鱼酱、虾酱、芝麻、糯米粉捣碎拌匀做成酱料。
第四部:放入萝卜丝、韭菜段、苹果梨条(“苹果梨”为延边特产,可以用苹果条加梨条来代替)。
延边朝鲜族人的主要食粮一般是大米、小米,喜欢吃打糕、冷面、大酱汤等,京渍(即辣泡菜)是不可缺少的菜。延边是冷面的故乡,朝鲜族是冷面的主人,外地人到延边第一要品尝的就是冷面;酱汤是用朝鲜族特制的大酱在烧热的油中炒出香味后添汤而成,里边可以放入白菜、土豆、明太鱼等。有人说朝鲜族文化是“酱汤文化”。
延边人能歌善舞,象帽舞、伽倻琴等歌舞艺术美轮美奂、色彩艳丽;延边人生活中无时无刻都有歌舞与美酒的陪伴。例如:传统春节要吃“岁酒”; 正月十五喝“耳明酒”, 预示着耳聪之意;“秋夕节” 载歌载舞,饮酒作欢;祝寿时的专门舞蹈《瓶舞》,头顶酒瓶,即兴曼舞,向“寿星”敬酒,狂欢乐饮。此外,端午节、结婚、回婚节、吊唁等也都有酒相伴。
在特定的生存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下,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文化。酒在朝鲜族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据说延吉市人口不多,酒销售量却相当可观,这不仅与饮食业的兴隆和延吉人的消费观念有关,无疑也与朝鲜族的饮酒习惯有关。烟和酒是朝鲜族男人不可动摇的嗜好。
此外,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还以“足球之乡”、“教育之乡”、“礼仪之乡”、 “苹果梨之乡”、“金达莱之乡”等美誉而著称于世。这一方人热情、纯朴,对待朋友有热度,“以酒会友”,这方神奇的土地也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迎接着八方来客!
第2个回答  2017-05-11

延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继承朝鲜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文化风俗沿袭了的几千年高丽人的习惯,与朝鲜人和韩国人基本一脉相承。朝鲜族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地。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简称延边州或延边, 1952年9月3日成立,首府为延吉市。其面积约42,700平方公里、人口约220万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依托吉、黑、辽三省广阔的腹地,是东三省沟通海内外的重要窗口,也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人口、地理三个重心的交汇点,在联结亚、欧、美海陆运输格局中居于重要的枢纽地位。

    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延吉,走在街头,随处可见的双语标识和路过身边的人所说的韩语都让你有一种身处韩国的感觉。泡菜、打糕、紫菜包饭、韩服,这些元素不是韩剧里的精致表演,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也许在公园里就能碰到盛装的新人。而东北人民一贯的朴实热情,每顿饭超足的分量让你感受到他们的诚意。放慢脚步,用心感受“小首尔”的魅力。

    朝鲜族自17世纪末开始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荒后,大批朝鲜人迁入延边等地。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又有大批朝鲜人迁入中国东北各地。

    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著名的民间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扇舞、顶水舞等。舞姿或轻盈舒展,或柔婉沉静,或刚劲跌宕,明朗与含蓄相交织,细腻与大方相表里。朝鲜族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欢快明朗,如《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人人会唱。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饮食方面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居住风多居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方便之处。朝鲜族礼节很严。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等。

第3个回答  2017-04-24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简称延边州或延边, 1952年9月3日成立,首府为延吉市。其面积约42,700平方公里、人口约220万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依托吉、黑、辽三省广阔的腹地,是东三省沟通海内外的重要窗口,也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人口、地理三个重心的交汇点,在联结亚、欧、美海陆运输格局中居于重要的枢纽地位。
能歌善舞,身穿漂亮的民族服装,爱荡秋千和踢足球,爱吃泡菜、喝参鸡汤……这是许多人对中国朝鲜族同胞的印象。
年三十晚上不“守岁”,吃的不是饺子而是泡菜、酱汤和打糕,大年初一要叩拜老人……
1
穿上盛装迎新年
按照延边朝鲜族的传统习俗,大年初一早上,每个朝鲜族家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换上民族服装Hanbok(即“高丽服”,亦名“朝鲜服”)。朝鲜族女子传统服饰是短衣加长裙的组合,颇有汉唐风韵,上衣为斜襟,内侧附有纽扣,外侧用长长的飘带打结。长裙宽松及地,可以修饰女性的身材,让人显得更加修长、苗条。这就是朝鲜族传统服饰设计中最别具一格的地方。在以前,“高丽服”的材料以素色的棉麻布为主,而现在多用缎子、丝绸,边角刺绣多用手工缝制,看起来华贵大方。
女性穿着“高丽服”时还有一定的讲究,例如已婚和未婚者、年长与年幼者在服饰颜色及图案的搭配上会有所区分,这一点在热门韩剧《宫》、《大长今》里面也曾提到。朝鲜族女子结婚前多会选择明亮鲜艳的颜色,如鲜红、深粉、嫩黄,袖子多用七色缎,衬得少女们像彩虹一样明丽照人;婚后则多换成庄重沉稳的颜色,如朱红、湖蓝、深绿,显得端庄、大气;老年人则多选用棕色、藕荷色、黑色,显得尊贵、慈祥。
男式的“高丽服”也很有特点,上身内着宽领窄袖,外套马甲,裤腿和裤裆设计得很肥大,便于盘腿而坐,脚上大多穿宽口布鞋。颜色搭配上并无固定的规矩,全身协调即可。
这样宽松的服饰设计,与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关系。从前农村的朝鲜族家中,进门就是火炕,与灶头相连,煮炊与取暖的问题同时解决。现如今在城市里的朝鲜族人家也一般不用壁挂式暖气,大都是集中地暖供热。因此,人们在家中席地而坐,不穿拖鞋,不用沙发和床,颇具古代遗风。
至于一套“高丽服”的价格,由于选用的衣料多为丝绸,做工讲究,因此通常需要几千元。如果要量身定制,价格更是不菲。
现在在延边,除了过年,在朝鲜族独特的小孩子生日宴、老人的“花甲宴”,包括结婚等场合,人们仍然要穿民族服装。在平时,有的人家也会给家里的小孩子穿“高丽服”,让他们从小就感受朝鲜族传统民族文化的熏陶。大街小巷身着靓丽民族服装的男男女女,也成为延边地区一道道绚丽而流动的风景。
2
地窖里的家乡味
延边朝鲜族人民来说,舌尖上的“年味”也特别重要,过年时有一餐饭,其地位堪比“年夜饭”—那就是“岁餐”。大年初一的早上,家家户户的女人们都要为张罗“岁餐”而忙碌。
“岁餐”里最具代表性的料理是“米糕片汤”。古代的朝鲜族人民崇尚太阳,白色圆状的米糕片就代表着太阳,初一早晨吃这道菜,代表着迎接太阳的光明,另外也有辞旧迎新、迎来万物复苏的春天等含义。“米糕片汤”的汤底一般是用牛肉或鸡肉汤熬成,现在延边的菜市场就能买到现成的“米糕片汤”。
除此之外,泡菜自然是每个朝鲜族家庭的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由于地处长白山麓,受山脉阻隔的影响,延边的冬天比同纬度地区都要寒冷,冬季少有新鲜蔬菜,而泡菜就成了保存蔬菜鲜美滋味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只要是纤维丰富的蔬菜和水果,都可以被制成泡菜。延边民间有很多腌泡菜的高手,虽然每家腌制泡菜的用料都大同小异,但腌出来的味道与口感却各有千秋。
每到深秋大白菜成熟时,就到了腌泡菜的季节。这时,朝鲜族人家就会买上二三十斤的白菜,将每棵白菜一分为二,但根部不能切断,撒上粗盐,这么做的目的是要将生白菜中的水分析出,使白菜变得柔软而有韧性。过了8-12个小时后,还要将白菜清洗一遍,这时的白菜就变得像北方人爱吃的酸菜一样,又软又脆。然后,将早早调好的酱料(由辣椒面、蒜、姜、糖和盐等作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均匀涂抹在每一片白菜上,再将白菜放进泡菜坛中并用石头压实,坛口密封,放置在地窖或冰箱中。过上三五天,辣白菜就可以拿出来吃了,时间越久辣白菜会越酸,越有味道。
在北方,很多人都对地窖很熟悉,以前在没有冰箱的时候,北方冬天酷寒,人们怕蔬菜水果被冻坏,就会把它们放进地窖里面保存。我有位朋友的奶奶现在已经快90岁,仍然坚持亲手做泡菜。奶奶住在一个4层小楼的一楼,开发商为了照顾当地朝鲜族人民的饮食习惯,特意在一楼建了仓库还有地窖。奶奶在地窖里面准备了两个大的泡菜坛子,到制作泡菜的时候,奶奶会爬着小梯子下到地窖里面,把抹好作料的白菜一棵、一棵地放进泡菜坛子,这样到冬天的时候,供自家吃的,还有送邻居的泡菜就都有了着落。
如今,大部分朝鲜族家庭都搬进了现代化的小区楼房。没有地窖的妈妈们也有自己的办法腌泡菜,家里的浴缸或者孩子们小时候的浴盆都会被派上用场:先放满白菜,先用盐腌一晚上,之后再用做好的泡菜调料一层一层地抹在上面。抹上调料的泡菜会被放进专门的泡菜冰箱里发酵。这种专门用来做泡菜的冰箱,用科学的手段控制了温度和湿度,代替了老奶奶的地窖。
3
长幼有序重礼仪
“尊老、敬老”是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延边的朝鲜族还有专门为老人设立的“老人节”,与汉族的“百老宴”颇有几分相似。这种“孝”文化传承至今,体现在朝鲜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平时,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90度鞠躬,走路时要等长辈先行,不能自己抢先;吃饭时一定要让长辈先动筷子,之后晚辈才能用餐等;对长辈说话一定要使用“敬语”等。
和汉语中的“您”、“请”、“劳驾”等礼貌用语不同,朝鲜语当中的“敬语”有点像英语中的词缀变化。简单来说,对不同身份、辈分的人,要使用相对应的词。现在网上流行的“思密达”,其实就是一个用作“敬语”的语气词后缀。比方说,长辈问你:吃饭了吗?你得回答:吃过了思密达。如果不加“思密达”,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缺乏教养的表现。
对于延边的朝鲜族来说,春节是祭祖祈愿的大日子,也是祝愿老人高寿、家庭和睦、传承“孝”文化的重要节日。大年初一早上,家里的女人们要负责摆好供桌,供桌上要有一条活鱼,代表逝去的先人。供桌上还要摆上先人生前爱吃的菜,以表达追思和怀念之情。之前我听说有一家人,弟弟每年来祭拜哥哥,都会在供桌上放上小时候哥哥最爱吃的一种糕点。尽管这种点心在延边很常见,谈不上精致、高档,但却代表着对逝者最真挚的心意。
在这之后,孩子们要循例给长辈拜年。按照辈分,孩子们要首先给家里最年长的老人拜年,行叩拜礼,行礼的同时也要说一些拜年的吉祥话,如“新年多福”、“祝您高寿”等,长辈则会为晚辈们准备好压岁钱。
朝鲜族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情、喜欢聚会的民族,从小年夜开始的家庭聚会可以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才各自散去。而过年时的亲友聚餐也是朝鲜族年轻人接受礼仪教育的重要场合。作为晚辈,一落座就要主动向长辈敬酒,敬酒的顺序要按照长幼辈分依次进行;每次敬酒说完祝辞之后,要等长辈先喝,然后自己再一饮而尽;与长辈同桌饮酒时,晚辈不能对着长辈喝,一定要稍微侧身,以示对长辈的尊重。
在延边还保留着喝“岁酒”的习俗。这个习俗指的是在元宵节的早上,小孩子都要喝一点米酒,据说喝了这杯酒就会耳聪目明,更加乖巧懂事,其实这也是“孝”文化的一种体现。“岁酒”在过春节之前就已酿好,当地人称之为“马格里”。这种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桔梗、防风、山椒、肉桂等多味中药材,颜色比黄酒稍白一点,略带甜味。“岁酒”在春节期间用来自饮和待客,民间认为饮用此酒可避邪、长寿。
想来延边做客的朋友们可要有心理准备,虽然这种米酒的酒精含量不高,大约在15-25度之间,但是后劲十足。不仅如此,在朝鲜族家庭里饮酒,主人每一杯都要饮尽,以示热情好客,也可见朝鲜族人民的好酒量。
4
打得一手好“画图”
“画图”是朝鲜族流行的一种纸牌游戏,普及程度可以堪比“斗地主”。在《来自星星的你》、《宫》、《浪漫满屋》等流行韩剧里,都会看到打“画图”的娱乐场景。
过年时,用餐完毕,朝鲜族人家就会围成一团,每人手里拿着一堆花色不同的小纸牌,一家大小玩得兴致勃勃,没能上场的人就围在一旁静观其变,有时也忍不住在旁边指指点点,场面非常热闹。
“画图”也叫花牌、花图、花札,是对朝鲜族传统纸牌游戏的泛称。一套“画图”由48张牌组成,每4张代表12个月,用松鹤、梅鸟、樱花、兰草、牡丹、梧桐等动植物图案来代表。这些都是朝鲜族人民非常喜欢、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装饰图案。“画图”的底色通常为白色,主要是以红、黑、黄、蓝等基本色彩描绘而成。至于具体玩法和游戏规则有很多种,可以说每家有每家的玩法,总之输的人要心甘情愿接受惩罚—通常是打手腕或者弹脑袋。
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游戏,在延边的老年人当中尤为盛行。据说,有的新媳妇通过打“画图”博得了婆家长辈们的青睐,看来玩得一手好牌也可以算是一个加分项目了。
还有,朝鲜族小孩子过年喜欢是放三角炮
“泡菜君”的新解读
泡菜之于延边朝鲜族的重要性,正如同炖汤之于广东人,不仅春节期间要上桌,在平时也是餐餐不可或缺。其实所谓“泡菜”不是具体指某一种蔬菜,而是一种特有的腌制、储存食材的方法。寒冷激发了朝鲜族人民的智慧与想象力,除了最出名的辣白菜之外,常见的泡菜种类还包括萝卜、桔梗、紫苏叶、水芹菜、苹果梨、牛蹄筋、明太鱼籽等,种类多达三四十种。每样一小碟儿,瞬间就能摆满一桌子。深受大家喜爱的“泡菜君”虽然涂满了鲜红的辣椒调料,但是味道却不同于川湘菜系的麻辣,而是酸甜微辣,香脆可口,非常开胃。
泡菜制作“秘方”:
第一步:把大白菜等泡菜原料切成两半,撒一些盐,放8个小时之后,用水洗净;
第二步:在蔬菜的根部再放一些盐,放3个小时,再用水清洗;
第三步:制作泡菜最关键的步骤是做酱料,将辣椒面、糖、水、生姜、大蒜、金枪鱼酱、虾酱、芝麻、糯米粉捣碎拌匀做成酱料。
第四部:放入萝卜丝、韭菜段、苹果梨条(“苹果梨”为延边特产,可以用苹果条加梨条来代替)。
延边朝鲜族人的主要食粮一般是大米、小米,喜欢吃打糕、冷面、大酱汤等,京渍(即辣泡菜)是不可缺少的菜。延边是冷面的故乡,朝鲜族是冷面的主人,外地人到延边第一要品尝的就是冷面;酱汤是用朝鲜族特制的大酱在烧热的油中炒出香味后添汤而成,里边可以放入白菜、土豆、明太鱼等。有人说朝鲜族文化是“酱汤文化”。
延边人能歌善舞,象帽舞、伽倻琴等歌舞艺术美轮美奂、色彩艳丽;延边人生活中无时无刻都有歌舞与美酒的陪伴。例如:传统春节要吃“岁酒”; 正月十五喝“耳明酒”, 预示着耳聪之意;“秋夕节” 载歌载舞,饮酒作欢;祝寿时的专门舞蹈《瓶舞》,头顶酒瓶,即兴曼舞,向“寿星”敬酒,狂欢乐饮。此外,端午节、结婚、回婚节、吊唁等也都有酒相伴。
在特定的生存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下,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文化。酒在朝鲜族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据说延吉市人口不多,酒销售量却相当可观,这不仅与饮食业的兴隆和延吉人的消费观念有关,无疑也与朝鲜族的饮酒习惯有关。烟和酒是朝鲜族男人不可动摇的嗜好。
此外,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还以“足球之乡”、“教育之乡”、“礼仪之乡”、 “苹果梨之乡”、“金达莱之乡”等美誉而著称于世。这一方人热情、纯朴,对待朋友有热度,“以酒会友”,这方神奇的土地也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迎接着八方来客!
第4个回答  2016-12-28

  延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舞蹈

  农乐舞:朝鲜人表现农耕生活内容历史最长的舞蹈,它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狩猎活动,后发展成为农事劳动中的自娱性舞蹈形式。农乐舞分情节表演与技巧表演两种。其表演队伍,均由持小锣的舞者指挥,一般队伍由29人组成,先导者持“ 令旗”或“农旗”,后面是乐队及扮演的各种人物,其中有唢呐、太平釜、上剑、副剑、从剑、首长鼓、无杖鼓、首鼓、副鼓、首法鼓、副法鼓及官吏、猎人、执事、农妪、假女、舞童等。舞蹈中“象帽”(戴一种斗笠)的表演别具一格,舞者头戴系有长短两根飘带的特制斗笠,边击小鼓边转动飘带起舞,同时将舞蹈表演引向高潮。农乐舞的伴奏音乐,由12段曲调组成,音乐欢快热烈,舞蹈风趣活泼。

  巫舞:对整个朝鲜族舞蹈的产生和发展,曾起过重要促进作用。在巫舞中,有“神游舞”、“请神舞”、“送神舞”、“娱神舞”、“逐鬼舞”等种类。巫舞又分“降神舞”、“世袭舞”两大类,有多种表演形式,如,纸钱舞、神剑舞、花舞、扇舞、铃舞等。

  长鼓舞:朝鲜族民间舞蹈。流传于朝鲜族,历史悠久,在敦煌的北魏壁画中,已有类似长鼓的击鼓舞乐图。长鼓舞源于农乐舞中的个人表演,最早以男性独舞为主,后来,舞台上的即兴对唱表演对长鼓舞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使长鼓舞有了男、女长鼓舞、双人长鼓舞及长鼓群舞等多种形式,它与朝鲜族舞蹈的历史关系还有待于研究。

  扇舞:持花扇表演的女性舞蹈。源于古代巫女活动及民俗活动中的扇子表演,后发展成为单扇舞、双扇舞两种形式。扇舞有持一把或两把扇具的不同形式,它具有朝鲜族特有的节奏、含而不露的内在情绪、曲线性的律动和自由自在的表演,随着队形的不断变化,舞者将手中的扇具可组合成丰富多样的图案和造型。

  扁鼓舞:持扁形鼓表演的舞蹈。扁鼓原为朝鲜族古老的打击乐器,后发展成为男女舞者胸前系鼓而舞的舞蹈。扁鼓舞伴随着激动人心的鼓声,给人以欢快、热烈而跃动的情绪感受。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快乐,以及现代人的欢快情绪等,都是扁鼓表现的内容。扁鼓舞不仅能表现朝鲜族妇女细腻的内在感情,还可以表现男性爽朗乐观的性格特征。[18-19]

  剑舞:又称剑器舞,是手持短剑表演的女性舞蹈。短剑的剑柄与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动、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相成,造成一种战斗气氛。舞蹈节奏为“打令”。剑舞原为男性舞蹈,经长期流传,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缓慢、典雅的女性舞蹈。其种类较多,一般为4人舞。还有一种由流浪艺人流传下来的少年剑舞,其风格似武术,具有战斗性。剑舞的音乐基本上以“打铃”节奏的曲调贯串始终,并与剑声相谐。

  服饰

  延边服饰以朝鲜族服饰为主,代表性的为朝鲜人服饰。

  礼节

  朝鲜族人民注重礼节,崇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这里和长辈一起喝酒时,要把头转到侧边,切不可面对着长辈举杯饮酒,否则就是对长辈的不尊重。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晚辈对长辈必须用敬语,吃饭时长辈动筷后其余人才能就餐。父母诞辰60周年这一天,女子们还要为老人举办“花甲宴”。宴席上,子女亲戚欢聚一堂,老两口穿上新衣端坐正中,身穿盛装的子女以辈分长幼为序,依次向老人敬酒。

  歌曲

  著名的民歌有《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红太阳照边疆》等。著名的歌曲有大合唱《长白之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