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论语》的批判

麻烦大家写一下《论语》的不好之处,并举出实例说明,

满意追加悬赏!
辩论会要用

我对于丹《论语心得》的批判(2007-03-13 23:14:23)

我不赞成于丹,绝不是为了响应十博士的倡议,我本是一个下岗工人,绝不可与教授或博士同日而语。我反对于丹,是在她在央视《百家讲坛》上开奖《论语心得》之后,看了几次讲座,我就觉得不着调,所以就想在自己的博客上写点什么心得,可每天柴米油盐搞得自己晕头转向,再加上春节这些天中日周旋于酒池肉林,醉生梦死,时至今日,才算腾出点时间来,说来可笑至极。

大概因为祖父是老秀才的缘故,我从小就喜欢古典文学,尤其是四书五经。小时候爷爷也曾教过一些《论语》中的警世名言,中学时有学习过儒法斗争史,并写过不少的大批判稿,虽然对儒法斗争史不甚明了,好在报纸上每天都有大块的梁效、罗思鼎的文章,东抄一段,西摘几句,也还能应付过关。尽管那时对孔子所说的诸如“吾日三省吾身”、“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等等觉得颇有道理,但是对孔子上台伊始就诛杀少正卯一事,还是有些小人得志之嫌。及至后来看了匡亚明先生的《孔子评传》,用三分法来研究孔子,该批判的批判,该继承的继承,感觉理当如此才是。

去年在央视的《百家讲坛》看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我颇不以为然,尽管我只是一介布衣,但我觉得教授所说的也未必全对啊。既是心得,百人百心,千人千得,对任何事,任何人,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每个人的学习心得都可以上《百家讲坛》一说,那《百家讲坛》岂不成了《亿家讲坛》了。我从小看书就有些心得体会的习惯,有时写在纸上,有时就随手写在书的空白处,日积月累,也有了不少的心得,可从没有人请我去讲什么心得,何况就算请也不能去,虽是凡夫俗子,也还有些自知之明,凭什么拿自己的管窥蠡测去误人子弟?

媒体对于丹教授最推崇的是她对《论语》的所谓新解,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把“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千古名言中的小人新解为“小孩子”,我倒觉得此句最使人喷饭。找噱头也不是这么个玩法呀。试想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先生如果逢人就讲女子和小孩子一样天真烂漫,顽皮可爱,那岂不活脱脱老流氓一个,何来孔圣人啊!我们知道于丹教授是位女士,但维护女权您也不能曲解《论语》啊,那个时候的孔圣人他就是那个境界,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把个两千多年前的孔圣人随你所用,怎么对你有用您就怎么说,那成了哪家的《论语》了。你有心得,大可以和你的家人、朋友,甚至还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怎么可以以教授的身份在央视讲坛当作学问来强加给众人啊?要知道那仅仅是你个人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并不是孔子的真实思想,更不是《论语》的精髓所在。

说到为什么会有于丹热,我倒想起了改革开放初期,那些一夜暴富的大款们,为了显示自己不只是荷包鼓鼓的土包子,纷纷磕着瓜子步入音乐厅去听交响乐,结果是该鼓掌的时候不知道,不该鼓掌的时候一通狂呼,把个高雅的音乐殿堂变成了乌烟瘴气的二人转台子,等到发觉自己身陷白眼之中时,方觉得没意思透了,却又舍不得提前退场,因为人家剧场不给退钱,只得正襟危坐硬撑着,结果是鼾声如雷,贻笑大方。

我承认喜欢于丹的人里有不少是看过《论语》的,恐怕对《论语》的体会不比教授差多少。但也不乏有人想用《论语》装门面,在这个全球推崇儒术的年代,想让自己也显得儒雅一点,仁义一点,可又没时间去读《论语》,甚或就是读了也不懂,或者干脆就不认识几个繁体字,于是就如超女一般,想了个急功近利的方法,追风赶热,买一本于丹的《论语心得》,古文咱看不懂,白话文咱总能看懂吧?以为从此就掌握了《论语》的真谛,就可以步入儒士的行列了。殊不知这正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的害人之处。看过《论语》的人,自然不会同意于丹教授的心得,而没有看过论语的人,以为于丹讲的就是《论语》的精髓,孔子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正是《论语心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亵渎与肢解。

百人百心,千人千得。不同的人看《论语》会有不同的心得。比如我们常引用的“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当时的孔子而言,究竟谁会是善者哪?从孔子的阶级立场来看,如果与他同行的二人中有一个是比较进步的,一个是比较守旧的,孔子一定认为那个守旧的为善者。因为孔子一生“信而好古”、“吾从周”,所以那个复古守旧的是为当仁不让的善者;而那个进步的,是无论如何也成不了孔子的老师的。从他诛杀少正卯就能证明这点。一个小偷看到这句话,他也有心得。那就是逢偷必中,而且又不会被警察逮到的,才为善者,才可以做他的老师;反之,若经常被警察捉到,整天出入拘留所的则不入流,是不会有人拜他为师的。这也算是独辟蹊径,难不成央视要把小偷也请上讲坛让他一讲《论语心得》吗?再比如“有杀身以成仁,毋求生以害仁”这句话,有识之士的心得,是把它当成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献身的一种高尚的精神,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所谓舍生取义,正是如此。而在蒋介石看来,他所鼓励部下的所谓杀身成仁,就是宁肯牺牲掉性命,也要完成剿共大业,难道这样的心得也值得我们推崇吗?更像《论语》中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对于革命者而言,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而科研人员的心得是破除迷信,勇攀高峰的科学态度;而犯罪分子对这句话的心得,就是明知道是犯法的事而偏要去做,就算被捉到也在所不惜。这样的心得我们又该怎么理解哪?

所以,一部《论语》,不同的人看了,有不同的心得体会,但《论语》的精髓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以周公之礼安天下。不论你的体会深浅,理解对错,都可在朋友间、家庭间,或争论,或辩解,怎么可以在国家的讲坛上把曲解当正解,把支离当全面,侃侃而谈,强加于人哪?孔子,作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物的思想,必须认真进行系统的而不是零星的研究,了解孔子的思想,学习《论语》的精髓,这对我们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帮助的,因为孔子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周公之礼,如果我们真的能读懂《论语》,用周公之礼来约束我们的一言一行,也就不会每月还要搞什么“排队日”这样的小儿闹剧了。

当然,尽管对《论语》有心得的人不下千万亿,但能有于丹女士之幸的恐怕也只是亿万分之一吧,我想这与她那位任中华书局副总经理的老父亲不无关联吧。而中华书局肯将她的《论语心得》刊印发售,她的老父亲也功不可没吧。这恐怕是读者读《论语心得》之外的心得。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011ab3010007i2.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12
论语里有太多孔子官迷的思想,孔子认为学习为做官,只有做官才是君子,才是一个人应有的抱负,以使人误入歧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4-14
下面有说得比较不对,君子做官不是一件好事吗.孔子的意思是说,有所学习就应该有所抱负,只有做官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在古代可以没有现在这么先进,孔子所在的年代可是战国时代,人为吃饭已经苦得了,还为了打仗,那当时是不是只有做官才能施展君子的抱负.
第3个回答  2009-04-12
难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