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字的笔画顺序

如题所述

于字的笔画顺序:横、横、竖钩。

于(拼音:y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字形、字义关系不明。于作介词,古代通“於”。现代的“于”多用来介绍动作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表示在、从、到、对、给、向等义。“于”用在被动句中,引出主动者,用在形容词后,引出比较的对象。另外于还可作动词后缀。

于和於多数情况相通,现代白话文“於”并入“于”,需要注意的是,“于”和“於”不属于简繁字的关系,《简化字总表》《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没有规定“於”简化为“于”。《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於(yú)“的解释是同“于”,但是“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于作为姓氏,不同于“於”姓。

文字源流

在商代,“于”形的中竖大部分是直笔,少部分在下部向左偏斜微弯,这少部分写法成为入周以后演变的主流,至东汉隶书变成竖直钩。

另外,春秋年间,有一种写法,把竖笔先向右折,然后向左缓弯,战国秦汉时代也多见此写法,而小篆由此微讹,竖笔上端不穿透下部横笔,隶定作“亏”,与现代“亏(kuī)”的简化字同形。

尽管“于”的本义有多种说法,但是在卜辞和经传中,“于”都是作为介词来使用的。胡光炜甲骨文例:卜辞用于有三例,一以示地,二以示时,三以示人,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卜辞用于与经传于字用义皆以示所在。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曾经把“於”处理为“于”的异体字,《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通用规范汉字表》则把於作为规范字收入。现代作介词的“於”都用“于”代替(读wū的“於”和读yū的姓氏字於仍写作“於”)。

於《说文》没有单立字头,只在“乌”字头下出现,是“乌”的古文的简化写法,字形隶定为於。于和於作介词时用的都是假借义,它们的用法十分相似。但是它们在古代并不同音:于属于匣母鱼部,於属于影母鱼部,读音相近而不相同。

按照语音演变规律,用作介词的“於”读音应该演变为yū,但是由于语音演变过程中有特例,所以普通话“於”读yú,跟“于”完全同音。由于用法相近,读音相同,人们就把它们当做通用字来看待了,现代白话文干脆把二者合并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