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文化小故事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中国传统小故事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小时候就聪明好学,才思敏捷。一次,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挑了一个最大的给孔融,但他却拒绝了,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回答:“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这个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成为教育子女的经典例子。
中国传统小故事2: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一天,他没去上学,在街上闲逛,看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在磨一根棍子般的铁杵。他好奇地问:“老婆婆,您在做什么?”老婆婆回答:“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李白又问:“绣花针?”老婆婆笑笑说:“当然!”李白又问:“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从此努力学习。
中国传统小故事3:悬梁刺股
东汉时期,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开始因为知识浅薄不受重用,连家人都看不起他,于是下定决心认真钻研,经常熬夜读书。读书时间长了,劳累了,还不休息。为了不打瞌睡,他用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绑在房梁上,头一低,绳子就会扯痛头皮,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中国传统小故事4:毛遂自荐
战国时期,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还缺一个人。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答应了他的请求。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很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
中国传统小故事5:水滴石穿
从前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钱阳担任县令。当时,社会上还存友军卒凌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风气。张乖崖想找个机会严惩这种行为。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忽然看见一个小吏慌慌张张地从府库中溜出来。张乖崖喊住小吏,发现他鬓旁头巾上藏着一枚钱。经过追问盘查,小吏承认是从府库中偷来的。张乖崖将小吏押回大堂,下令拷打。小吏不服,怒气冲冲地说:“一个钱有什么了不起,你就这样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难道还能杀我!”张乖崖听后,毫不犹豫地拿起朱笔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判决完毕,张乖崖把笔一扔,手提宝剑,亲自斩了小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